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但一方面由于众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者是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缘故;另一方面是某些幼儿园为吸引家长和孩子,从中班就开始教孩子们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们留作业等。诸多的原因使得幼儿园教育走上了“小学化”的路程。尤其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地伤害我们可爱的孩子。下面我来谈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扼制幼儿的天性和快乐
3-6岁的幼儿,本应在快乐地游戏和玩乐中探索未知和神秘的世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地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机会,扼杀了孩子们的天赋。
二、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影响幼儿的身體发育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正在发育,这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坐下来学习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呆板,迟钝;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问题,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三、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形成幼儿健全人格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这必然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幼儿过早的被要求学习,背上过多的学习包袱,个性必受到压抑,心灵定受到创伤,从而难以形成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四、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影响孩子学习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是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不是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在于学前,这就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培养孩子学会观察、思考、判断,学会做人、做事、合作共处等,才能为孩子打下良好的成长基础,这才能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五、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厌学现象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年龄段任务,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就将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那么孩子上小学后就会体验不到学习的新鲜感,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简单枯燥的重复将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做小动作,不积极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随之而生,慢慢就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对学校的厌恶情绪。拔苗助长式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将一棵棵正要茁壮成长的“幼苗”“拔”得“蔫”了甚至“枯”了。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教育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既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的教育适宜度,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也与我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要求相违背。
一、扼制幼儿的天性和快乐
3-6岁的幼儿,本应在快乐地游戏和玩乐中探索未知和神秘的世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地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机会,扼杀了孩子们的天赋。
二、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影响幼儿的身體发育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正在发育,这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坐下来学习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呆板,迟钝;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问题,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三、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形成幼儿健全人格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这必然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幼儿过早的被要求学习,背上过多的学习包袱,个性必受到压抑,心灵定受到创伤,从而难以形成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四、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影响孩子学习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是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不是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在于学前,这就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培养孩子学会观察、思考、判断,学会做人、做事、合作共处等,才能为孩子打下良好的成长基础,这才能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五、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厌学现象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年龄段任务,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就将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那么孩子上小学后就会体验不到学习的新鲜感,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简单枯燥的重复将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做小动作,不积极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随之而生,慢慢就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对学校的厌恶情绪。拔苗助长式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将一棵棵正要茁壮成长的“幼苗”“拔”得“蔫”了甚至“枯”了。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教育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既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的教育适宜度,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也与我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要求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