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当今时代,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渠道,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生促进力量。但网络具有双重性,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来应对,对于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提高政治民主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民主政治;问题及对策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进了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不仅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形式。在网络政治参与实践的初始阶段,人们大都对网络的正向效应抱持肯定态度,认为网络凭借其快捷、低廉、即时、互动的优势能够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英国学者安德鲁·卡卡巴德斯认为网络具有四重积极影响:实现平民主义,促进公民直接政治表达;重塑公民社会,推动政治文化转变;促进公民获取信息及与决策者沟通;构筑电子政府,实现政府服务扩展与革新.[1]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了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在其发展中凸显了一些问题。这是人们对网络政治参与认识的一个辩证过程。全面了解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对有效利用网络政治参与来提高政治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1.1“数字鸿沟”导致参与的不公平性
在网络时代,人们掌握信息的数量是有差距的,有“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分。数字鸿沟“指在信息时代里,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2]在我国各省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城乡分布不均衡问题。这种“数字鸿沟”严重威胁着政治参与的公平性。当一部分受过良好计算机教育和拥有先进计算机设备的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网上更方便、更多地参与政治,享受民主权利时,没有能力上网的和信息贫穷者将失去一些民主权利,对于他们而言,政治参与的挫折感和无力感将会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其政治上的不参与。
1.2“非理性”因素导致参与的无序性
由于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匿名性、开放性,网络活动难以追踪、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相对分离以及网上行为的社会后果有限等,都弱化了个人网上自我约束的观念。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很容易产生一些非理性行为。如网上传播谣言,恶性攻击,语言暴力等。常常为网络政治参与造成不和谐的环境。此外,网上信息的爆炸和泛滥,使得网民难辨真假,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最后陷入人云亦云之中,以致于使自己的政治参与在盲从中失去理性。从而导致政治参与变成政治冲动甚至盲动,或可能演变成政治暴动,必然造成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
1.3非法政治参与扩大化
政治参与中,公民应以合法手段,规范地参与政治生活,但互联网特殊的技术结构及其特点却造成网络政治参与控制的异常困难。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法参与扩大化的原因有两点:首先,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导致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控制非常困难。其次,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辨别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真伪非常困难。“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3]人们过度的言论自由必然带来权利滥用,滑向无政府主义泥潭。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敌对分子、恐怖组织等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煽动,制造混乱,攻击和诋毁政府。有可能蒙蔽网民,造成严重后果。
2.应对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措施
2.1技术支持
第一,应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普遍服务政策,缩小“数字鸿沟”为公民提供平等的网络参政机会。政府应加快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信息基础设施列为最重要的、应优先发展的公共设施投资领域,使其成为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使落后地区的人们能够低成本地获取各类外部知识信息,缩小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实现人人平等享有信息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创新,对网上信息节点的控制与管理,净化网络空间。网上真假难辩的信息和有意识的政治谣言煽动是导致公民非理性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规范和引导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信息节点的控制与管理,净化网络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内容进行监控和过滤。二是设置网上举报功能,把形形色色的网站、论坛和社区上的信息传播,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加快政府网站的建设。政府通过准确、详细、及时地在网上发布其所掌握的信息,有利于全面、真实信息的广泛传播,抑制虚假信息的影响和泛滥,以确保公众所获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2制度保障
首先,应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由于我国尚未把网络政治参与纳入制度的轨道,使目前公民的网络参政缺乏统一的规则和程序,随意性较大,其效力和作用也缺乏保障。因此,要推进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必须完善现有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途径和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为网络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应完善网络立法来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要加强我国对互联网的控制和管理,规范公民的网络参政行为,当务之急一是制定有序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继而构建我国的网络空间法律体系;二是以法律为准绳,对网络资源的管理,网络服务的内容及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网络中的权利、义务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实施网络法制,建立良好的网络参政秩序。
2.3伦理规范
网络伦理规范是指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健全网络伦理规范体系,增强网民的自律意识对于规范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十分必要。法律和道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我们应当加快制定我国的网络伦理规范,尽快形成网络道德体系,贯彻公正、诚实、平等、守法的网络理念,树立符合现实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要求的网络观,发挥网络伦理的自律效用,使网民有效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以引导网民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政议政,有序地参与公共生活。
3.结论
对于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应该持辩证的眼光,它既有先进的一面,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参与中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参与的非法化的存在和不断扩大。为规范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必须在技术、制度以及伦理三个方面加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Andrew Kakabadse,Nada K. Kakabadse,Alexander Kouzmin. Reinven-ting the Democratic Governance Project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3,(1):pp. 47—48.
[2]张潇潇:《数字鸿沟》,中国网友报 2003 年 8 月 11 日
[3]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3 页。
[4]严耕:《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 1998 年,第 221 页。
摘要:当今时代,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渠道,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生促进力量。但网络具有双重性,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来应对,对于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提高政治民主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民主政治;问题及对策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进了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不仅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形式。在网络政治参与实践的初始阶段,人们大都对网络的正向效应抱持肯定态度,认为网络凭借其快捷、低廉、即时、互动的优势能够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英国学者安德鲁·卡卡巴德斯认为网络具有四重积极影响:实现平民主义,促进公民直接政治表达;重塑公民社会,推动政治文化转变;促进公民获取信息及与决策者沟通;构筑电子政府,实现政府服务扩展与革新.[1]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了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在其发展中凸显了一些问题。这是人们对网络政治参与认识的一个辩证过程。全面了解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对有效利用网络政治参与来提高政治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1.1“数字鸿沟”导致参与的不公平性
在网络时代,人们掌握信息的数量是有差距的,有“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分。数字鸿沟“指在信息时代里,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2]在我国各省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城乡分布不均衡问题。这种“数字鸿沟”严重威胁着政治参与的公平性。当一部分受过良好计算机教育和拥有先进计算机设备的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网上更方便、更多地参与政治,享受民主权利时,没有能力上网的和信息贫穷者将失去一些民主权利,对于他们而言,政治参与的挫折感和无力感将会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其政治上的不参与。
1.2“非理性”因素导致参与的无序性
由于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匿名性、开放性,网络活动难以追踪、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相对分离以及网上行为的社会后果有限等,都弱化了个人网上自我约束的观念。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很容易产生一些非理性行为。如网上传播谣言,恶性攻击,语言暴力等。常常为网络政治参与造成不和谐的环境。此外,网上信息的爆炸和泛滥,使得网民难辨真假,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最后陷入人云亦云之中,以致于使自己的政治参与在盲从中失去理性。从而导致政治参与变成政治冲动甚至盲动,或可能演变成政治暴动,必然造成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
1.3非法政治参与扩大化
政治参与中,公民应以合法手段,规范地参与政治生活,但互联网特殊的技术结构及其特点却造成网络政治参与控制的异常困难。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法参与扩大化的原因有两点:首先,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导致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控制非常困难。其次,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辨别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真伪非常困难。“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3]人们过度的言论自由必然带来权利滥用,滑向无政府主义泥潭。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敌对分子、恐怖组织等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煽动,制造混乱,攻击和诋毁政府。有可能蒙蔽网民,造成严重后果。
2.应对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措施
2.1技术支持
第一,应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普遍服务政策,缩小“数字鸿沟”为公民提供平等的网络参政机会。政府应加快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信息基础设施列为最重要的、应优先发展的公共设施投资领域,使其成为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使落后地区的人们能够低成本地获取各类外部知识信息,缩小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实现人人平等享有信息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创新,对网上信息节点的控制与管理,净化网络空间。网上真假难辩的信息和有意识的政治谣言煽动是导致公民非理性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规范和引导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信息节点的控制与管理,净化网络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内容进行监控和过滤。二是设置网上举报功能,把形形色色的网站、论坛和社区上的信息传播,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加快政府网站的建设。政府通过准确、详细、及时地在网上发布其所掌握的信息,有利于全面、真实信息的广泛传播,抑制虚假信息的影响和泛滥,以确保公众所获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2制度保障
首先,应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由于我国尚未把网络政治参与纳入制度的轨道,使目前公民的网络参政缺乏统一的规则和程序,随意性较大,其效力和作用也缺乏保障。因此,要推进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必须完善现有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途径和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为网络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应完善网络立法来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要加强我国对互联网的控制和管理,规范公民的网络参政行为,当务之急一是制定有序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继而构建我国的网络空间法律体系;二是以法律为准绳,对网络资源的管理,网络服务的内容及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网络中的权利、义务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实施网络法制,建立良好的网络参政秩序。
2.3伦理规范
网络伦理规范是指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健全网络伦理规范体系,增强网民的自律意识对于规范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十分必要。法律和道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我们应当加快制定我国的网络伦理规范,尽快形成网络道德体系,贯彻公正、诚实、平等、守法的网络理念,树立符合现实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要求的网络观,发挥网络伦理的自律效用,使网民有效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以引导网民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政议政,有序地参与公共生活。
3.结论
对于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应该持辩证的眼光,它既有先进的一面,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参与中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参与的非法化的存在和不断扩大。为规范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必须在技术、制度以及伦理三个方面加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Andrew Kakabadse,Nada K. Kakabadse,Alexander Kouzmin. Reinven-ting the Democratic Governance Project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3,(1):pp. 47—48.
[2]张潇潇:《数字鸿沟》,中国网友报 2003 年 8 月 11 日
[3]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3 页。
[4]严耕:《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 1998 年,第 2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