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沐春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这个字眼,蕴藏在我们的心底,就像果核埋在土地深处。母亲虽离开我们多年,我们却一直没有忘记母亲的爱。每每想起母亲,总让我们心如刀绞、夜不能寐。母亲的爱,时常打湿我们的梦,如天边的弯月,把柔情洒在我们的心田。我们兄弟四人的成长进步,饱含着母亲的无数汗水与满腔热血。想起母亲,少时记忆梦萦魂牵,历历在目。
  母亲目不识丁,但知晓大理。她深深懂得,让孩子学知识、长见识,是成才的必经之路。这就是母亲博大的胸怀。就这样,她把读了私塾的两个孩子送至才办的初小班继续学习。虽然学费不多,但光靠几亩薄田收入,很难维持现状。
  为了生计,母亲只身一人步行十多里路来到姥姥家,跟她的弟媳学起了纺纱织布。母亲心灵手巧,别人要十天半月才能学会,她只用三四天就熟练地掌握了纺织的全过程。临回来,还带回了姥姥家的旧织布机。从此,织布成了母亲的专业。父亲再把织好的布不辞劳苦的卖出去,用换来的钱贴补生活费及孩子上学费用。为了多织布,母亲起早贪黑,有时甚至织到深夜十一点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六年。每每想起这些,我们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母爱像一缕缕春风在我们心中吹拂,也像涓涓细流在我们心中流淌。
  母親的汗水没有白流。两个哥哥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终于,大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陈集中学,二哥也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新岗完小录取。全家为此欢欣鼓舞。母亲高兴之余,也在盘算着两个孩子的学杂费用。两个哥哥一学年的学杂费近30元,这对于我们家确实是个天文数字。聪明的二哥猜透了母亲的心思,他把别人家去新潮农场薅棉花田草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欣喜若狂,与父亲商量了一番,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领着我的两个哥哥徒步40多里路,去新潮农场薅草。可以想象,这40多里路是多么艰难,又是多么艰辛呀!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亲,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薅棉花田的草,活儿虽不重,却也苦累。母亲每天都是昧旦晨兴,张罗着洗涮煮饭,6点前准时干活儿。趁早上还算凉快,阳光不那么灼灼,8点过后暑气蒸腾,个个都汗流浃背,11点骄阳似火,只好收工。蹲在棉花行里,上下热气腾腾,闷热得让人喘不上气来,对瘦弱的母亲来说更是煎熬难忍,但母亲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着。晚上更是闷热难当,周围杂草丛生,蚊虫叮咬,尽管两顶蚊帐撑着,也不顶用,母亲只好照应着我的两个哥哥,而她只睡半宿觉,有时整夜不睡。经过半个月的田间劳作,农场的活儿告一段落。母子三人领到了36元工资,欢喜而归。
  回到家中,我感觉母亲变了一个人似的,面容黝黑,身体更加纤细单薄!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孩子,她心甘情愿吃苦受累,遮风挡雨。母爱是人世间最真挚、最无私的,是一生都难以报答的。
  母亲为她的儿子操心劳碌、不辞辛劳,我们一生难忘。而母亲苦口婆心教诲儿子的话语,我们也一直铭刻在心。大哥其清,初中三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报考师范学校,免试入学,这与母亲的教导息息相关。大哥的学校离家较远,有时只能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大哥回来,母亲总是告诫他该如何做人,大哥总是默默点头,谨记母训。其实,母亲的话也是说给我们小哥仨听的。大哥中师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不久,又被重用,改任会计。他时刻牢记母训:“只吃碗内的,不吃碗外的。”三十多年的财务管理,账目清清楚楚,手脚干干净净,直至退休。
  母爱宛然一股春风,温柔细腻,沐浴着我们茁壮成长。二哥其渭聪明伶俐,曾一度因农活儿多而耽误了学业,但他忙里偷闲补习功课,以优异成绩升到了初中。不久,他毅然报名应征入伍,临别前母亲的嘱咐,二哥一直牢记心中:“儿子,妈妈对不起你,没能让你读够书。你到了部队,一定要闯出个人样来。”二哥不负众望,三年内入党,且立功提干。后来,以五年团政委身份,退役至市公路处任职书记。
  我和三哥同样不忘初心,牢记母训。我们都先后参军入伍,接受部队这所大学校的锤炼,并入党当了骨干。退役后,三哥由部队领导联系地方,安排至无锡市国企当了后勤干部。我也走上了教育岗位,尽心尽力教书育人。
  母亲对我们的成长进步很是欣慰。她曾说过:“我的儿子都是党的人,吃了国家的饭。我也尽了一份做母亲的责任。”的确,我们家能在当地占有一席地位,与母亲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扪心自问,母亲养育我们长大,供我们读书识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无悔,不就体现了“人留后辈,草留根”这句老话吗?
  因而,我们对母亲的回忆有温馨,有幸福,也有永远的悲痛与思念……
其他文献
祖母离开我们整整21年了,但我至今仍然无法接受,也不相信她已经离我们而去。从我懵懵懂懂知道“人固有一死”开始,到村子里一些年长者陆续离世,我就算再怎么哀叹,也从来没有想过祖母也会像普通人那样—跳脱不了阴阳五行,避免不了生老病死。  1999年清明节那天,祖母匆匆地离我们而去了。消息传来,正是我在学校大饭堂午饭的时候,我瞬间泪崩,在太太宽慰之下,泪水拌饭,断断续续艰难咽下几口,随即匆匆回乡奔丧。  
期刊
家乡夏天的清晨,是一年四季中最难忘的时光,也是一幅最美的油画。  家乡夏天的清晨,似乎来得特别早。公鸡老早就打鸣了,小鸟的啁啾声、羊的“咩咩”声、牛的“哞哞”声混杂在一起,就像摇滚音乐一样把家乡吵醒了。家乡睁开了惺忪的睡眼,起床声、人们的喧闹声、开门声等等,不绝于耳,整个家乡沸腾了。家乡的清晨是热闹非凡、令人陶醉、朝氣蓬勃的。家乡的人们都特别喜欢夏天的清晨,早早地起床,与清晨握手、拥抱。人们在田间
期刊
本文试图用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的“隐喻性”和“重复性”特点浅析诺奖获得者露易丝·格鲁克的三首诗:《天鹅的寓言》《鸽子的寓言》以及《信念》。  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认为,文学或其他文本是由语言构成的,所以文学的根基是语言。语言构成了现实世界和文学世界。米勒的解构主义批评中,主要关键词是隐喻性(Metaphor)和重复性(Repetition)。  霍兰巴特·萨拉在文中首先介绍了女诗人露易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1991年的冬天要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冷很多。11月27日清晨,我去看望生病的父亲。前十天我去看过,父亲患有脉管炎,下肢脚趾轻度变黑,正在接受身为中医院院长二叔提出的内服加外抹中医保守治疗。  父亲姊妹七人,他是长子,爷爷在我最小的叔叔十三个月大时,被日军抓劳工后再也没有回来,是奶奶含辛茹苦把七个子女养大。父亲十三岁时就给地主家扛活,和奶奶一起照料患病的姐妹,一起把两个弟弟培养
期刊
那年冬天,我们公司信誉一落千丈,特别是质量管理,客人为公司赠送了一面“黄旗”,我们雅称“黄旗第一”。而这无声的警告,立即引起了总公司的高度重视。公司立即更换人马,进行全方位地整改和一系列的培训,争取于1997年3月底获得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我奉命带着刚分来的助理晴晴小姐,一同乘飞机到几千公里外的分厂—苏州PEI住厂。  我带着几件衣服及最喜爱的几本书—《质量管理模式》《MBA质量管理案例
期刊
我们下乡的时候受到大队的热烈欢迎,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大队中心校长杜玉英为我们致欢迎辞,学校的文艺队又表演了文艺节目。杜校长看学校的节目表演完了,就开始叫知青的号:“现在由知青们表演节目,大家欢迎!”  掌声雷动。  知青们都是从各个学校走到一起的,彼此还都不太熟悉,谁有什么特长也不清楚。于是大家你瞅我,我瞅你,大眼瞪小眼,没有一个吱声的。  学校的孩子们开始起哄:“知青哥哥来一个!知青姐姐来一个!
期刊
此刻我知道,今生再也不会见到陈鸿先了。就在几天前,我还以为我们各自安好,在现实中奔忙,终有一聚的机会。但命运,从来都让人难以预料。昨天,大哥在电话中急切而又伤感地说:“陈鸿先死了,你知道吗?”我惊诧地回答:“不知道。”  我当时十分不确信,以为大哥信息有误。但随后大哥说,是陈鸿先的儿子在微信上回复的,说他的父亲因急性脑出血没有抢救过来,已去世两个多月了。如此,我不得不信,同时有些恍惚。  陈鸿先,
期刊
《墙上的父亲》自发布以来就受到学界关注,不同角度的评析也证明了这部小说的可论析性。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墙上的父亲》,试图挖掘小说更深层次的意蕴,使阅读者走进分析者的视阈,提升小说的欣赏高度。同时运用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理论和其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分析王蔷与王薇不同选择倾向的根本原因,并对其加以审视,从文学回归人性,给予多重角度的人文关怀。  《墻上的父亲》作为鲁敏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
期刊
“老师,我逮到了一只‘小强’,将它关了七天,让它不吃不喝,竟然没死!”上课前,思瑶同学兴冲冲地跑过来跟我说。  事情源于课堂偶提“小强”生命力顽强,不吃不喝也可以生存七天的事例。没想到她真的去实验了,她就是这么古灵精怪。  她对生活永远都保持好奇心。上个月,我组织种花社会实践,她是最积极的,不仅带来了很多营养土,还找我讨要了牵牛花的种子,我相信她会认真去对待。她总是如此向往新奇事物,对生活保持新鲜
期刊
《在酒楼上》讲述了主人公吕纬甫由一个革命热血青年向意志消沉的知识分子的转变,展现出鲁迅高超的叙事策略。本文选取叙事视角的转换、叙事时空的构造和不同声音组成的复调三个方面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论述《在酒楼上》在叙事学上的特点。  一、叙事视角的转换  整篇小说的视角主要有两个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即观察点落在周围人和事物上的“我”的旁知型限知视角和观察点主要落在自己身上的吕纬甫的内知型限知视角。  故事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