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运用,微助力,微精彩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系列的微事物随之涌现出来,如微博、微新闻、微电影等。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顺应了社会对知识的快速需求。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首次与微课亲密接触,对此产生了兴趣。因此特意尝试了把微课运用于二年级上《“贝”的故事》教学中,发现微课非常符合学生的学段特点,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前置性微课;有效教学;自主学习
   缘起:对“课前学习”的反思
   我们的语文课标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其实,这里的“学”不仅指课堂上的学习,也可以指课前的学习。要践行“以学定教”,势必要把一部分学习前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内消化知识,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学生课前学习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形式千篇一律。
   说到课前学习,大家自然会想到预习课文。布置预习,很多教师要么只有“预习课文”这一笼统的要求,要么就是“老三篇”:一读课文;二查字词;三概括主要内容。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既没有体现年段特点,又没有学习对象之分。从童话到散文,没有课文、体裁之别。
   2.学习资源单一,缺少学法和指导。
   课前布置了预习要求,学生该怎么学习?没有学法提示,亦无具体引导,学生无从下手。学习资源单一,除了教材,很多学生只能借助《小学教材全解》来摘抄相关的知识要点。
   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应该从学生出发,进行重构,或者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学习特点出发,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配套学习资料——前置性微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下面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教材《“贝”的故事》为例,谈谈前置性微课的设计。
   解读:对“前置性微课”的认识
   前置性微课:教师上课前把事先制作好的微课放在网上供学生在家观看,或在课堂师生讨论前让学生先观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用于背景知识的铺垫:一篇课文值得讲解的东西有很多,课堂上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都讲,可以做成微课,为学习重难点内容做好准备。
   (2)用于重点知识的预习:让学生尝试学习教学的重点内容,根据学生试学情况更好地把握学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实践:对“前置性微课”的设计
   一、前置性微课的内容
   《“贝”的故事》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这篇课文由贝类引入,讲述了古人对贝的喜爱,讲解了由贝衍生出来的汉字,如:赚、培、购、贫、货等,通过简单的文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刚开始是用具体的事物帮助记忆,交流思想,然后依靠集体的智慧,经过时间的演化,就形成了今天关于贝的汉字。二年级的孩子,对汉字的起源不是很了解,但课文比较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因此,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微课这种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概念化的理解。
   二、前置性微课的设计
   基于微课的特点,在二年级下册教学《“贝”的故事》的前置性学习中,我设计了一个课前自主学习单和两个微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微课选择了两个很小的切口,短小精悍,仅仅截取了课文的两个片段,提前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认识贝的特点和作用,明白古人造字的神奇。本微课虽然短小,但有几个不可忽视的特点:
   1.运用多媒体,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
   正如微课的特点,作者对“贝”的介绍,类似于拿着放大镜,聚焦课文的重点,这样就把静态的文字变成了活动的画面,低段的学生从这些平淡的语言中能够懂造字的神奇。低段的学生对灵活的动画、生动的图片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在学习中,深深地被吸引了,这样就造成专心听讲的局面,非常有效。语言的内化,也能体现在其中。
   2.留有空白处,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流程往往是统一的、定向的,不可能因为某个学生而放慢或者加快脚步,学生的差异性老师无法顾及,或者无法顾及到全部学生。但是借助“微课”,就可以尊重个性差异,思维接受能力的差异。“请你读一读”“请你想一想”等环节的存在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时间不是固定的,这能够更好地开放学生思维。
   3.寻找增长点,促进传统文化学习的内化
   低段的孩子对汉字的学习能力是重点,而我们中国的方块字是老祖宗的基业,是源远流长的。课文“贝”的故事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一角,是一个很细小的层面。老师通过微课对“贝”的知识点的教学,清晰有力,层次分明,唤起了低段学生对中国文字的起源的兴趣,这也是中国汉字文化的无形渗透。其中,各种书法的展示,更让学生大开眼界,这也是文字的魅力与书写的潜移默化的功效,这也是核心素养中文化的有效指向。
   成效:“前置性微课”教学后的效果评价
   一、学生对微课的喜爱程度
   筆者在203班进行了微课的实验,并在课后对该班学生微课的喜爱程度进行了调查,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我们知道了,在203班的调查中,一共是33名学生。其中,非常喜爱微课的有10名,比较喜欢的有18名,不喜欢微课的占班级的少数。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可以看出,班里85%的学生对语文课上老师设计的微课是喜欢的,说明根据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原则设计出的二下的《贝的故事》的语文微课教学案例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
   笔者在教学实施微课后,又对203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前后变化做了调查,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知道,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之前,这个班学生对语文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也就是有兴趣的学生占46.7%,
  实际方案实施后该数据上升到79.9%:对语文不喜欢,也就是兴趣不大或没有兴趣的学生实施前占53.3%,实验后降至约20%。由此可见,笔者设计的语文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能使低段二年级的学生在微课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微课后的学习效果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中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情况、掌握程度和微课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笔者在教学结束间隔一周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的检测。该测试包括对《贝的故事》课文的重难点知识的应用,共三道大题,满分为40分。以下是笔试部分学生得分正确率的统计表:
   202和203班这两个班,实施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授课方式。笔者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还采用了测试作业纸,对两个班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进行检测,结论得出,203班得分正确率所占百分比达80%以上,而202班则占百分比不到50%。这说明,微课应用于低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文内容中的重要知识,运用前置性微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我们的老师,与时代接轨,实时掌握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着一定的操作性。如果在教学中能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开发有效的微课,运用于学生的前置性学习,那么在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高校与高等教育,2013.
   [2]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3]祝智庭.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4]钟显添.“微课”小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
   [5]张志宏.从面向学习者的角度架设微课平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0).
   [6]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的重点章节,也是高考的热点知识。   本节教学内容源自人教版教材P18小字内容。该部分内容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未涉及过多篇幅来介绍动作电位的形成分析方法和过程,但是浙教版教材却做了详细的介绍。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分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及运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来解释离子进出神经细胞的特点,其中静息
摘 要:班主任的人性化教育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反映了新世纪德育的走向。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人性化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学生的期待,所以,班主任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孩子为前提,掌握科学的、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爱;尊重;赏识;宽容;以人为本   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欢上了乒乓球,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是她的父亲坚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应为班级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此外,教师在这个环节还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合作学习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起来,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精神。当然,新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基于
摘 要:教师是各项教研活动开展的主体,当前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高中生物教研活动所受重视度不断提升,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既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针对性教学。但是,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不可否认教学中也有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教与研脱节的情况,教研的作用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發挥。为此,尝试从问题导向学习的角度入手,探究提升片区教研活动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摘 要:从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来看,这一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仅仅停留在会朗诵、会背诵一首古诗的层面上,但是就一首古诗的审美欣赏以及创造力还比较欠缺。通常情况下,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只是简单引导学生能进入学习氛围之中即可,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活却较少关注,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古诗词里面的诗句,无法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古典美等。就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做一探究。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现代;
摘 要: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保存中国的教育精华,国内多所高校内迁云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内迁高校之一。它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虽然时局动荡,内忧外患,但西南联大却创造出了教育史上的奇迹,这正是不朽的西南联大精神影响的结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弘扬和发展,对我们当下学校发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南联
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农村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小,办学困难接踵而来,专业师资严重缺乏,教学管理举步维艰,课程难以开齐开足,学校发展极不均衡。如何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是目前景泰教育必须面对的难题。景泰县喜泉学区通过“依托责任督学平台,助力基础教育发展”的做法,有效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201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意见》等系列文件,有力推动了“责任督学”工作
摘 要:中学历史知识跨度大、内容多,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总结出历史发展规律,以加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是当今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试就中外历史上新事物如何以较小的阻力战胜旧事物的事例,探究怎样从历史现象中总结历史规律,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历史规律;引出;求证;深化   有“百科全书”之称的历史,纵跨古今,横贯中外,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各方面。学生面对繁杂的历史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创新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提升生物课核心素养。本节课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层层深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设计吉他弹唱、模型构建、舞台剧、微视频、冬不拉弹唱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学生智慧。学生亲身经历实践创新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健康生活
摘 要:中班环境创设的原则应该遵循主题与环境一致的原则。在中班幼儿发展阶段,注重主题环境的创设,使他们能够在更加富足与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有益于自身素质发展的知识。针对在中班“一个坏病毒”的主题背景下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独特的角度与富有见解性的思考。   关键词:中班主题;环境创设;思考   一、主题背景下中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意义   目前环境创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