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不止于科幻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8102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的冬天,一位文学爱好者卖出了平生第一篇科幻小说。
  ——题 记
  1951年,朝鲜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占领汉城(现称首尔),随着年底板门店谈判重开,由美苏拉开的冷战第一波高潮似乎略微平复。然而,到了五月,美国首次氢弹试验获得成功,则又拉开了五十年代世界核竞赛新的序幕。
  这一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弗朗西斯科大街1126号,住着一位文学爱好者。若不是两年前从伯克利大学退学,他这会儿可能还在研习哲学,准备着成为自己日后深恶痛绝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与贝多芬同月同日生的他,自称“菲力”,狂热地爱好古典音乐。从十六岁开始,他就在伯克利的一家唱片店打工。这些年来,老板赫伯·霍利斯一直對他照顾有加,还准备升他为分店的经理。因此,年纪不大的“菲力”独立得非常早。
  高中的最后一年,“菲力”同时患上了幽闭恐惧症和广场恐惧症,常常需要去看心理医生,这使得他对各种心理学术语十分熟悉。而直到中年时期,他仍对那些有精神障碍的人很感兴趣,直至他本人的生活为此吃了大苦头,才决意不再接触这类人。
  1947年12月高中毕业不久,“菲力”就从母亲家搬了出来,跟一帮文艺青年合租在一块儿,室友中甚至包括罗伯特·邓肯这样的先锋诗人。但这群室友看上去并不靠谱,以至于他母亲惶惶不可终日,担心他是不是跟一伙浪荡子或是同性恋搅到一起去了。
  实际上,在高中时“菲力”由于常常休学在家,没太多机会接触其他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而在当时,另一位日后的科幻大师厄休拉·勒古恩就与他同校同期就读,两人后来还成了挚友,但两人那时却并不相识。当唱片店里的兄弟们听说“菲力”还是处男后,实在着急,于是通过非常粗暴的方式去“帮”他——他们直接找了个女人,把两人关在地下室里。在这之后,“菲力”与一名来买唱片的女子简妮特·马琳闪婚,六个月后又闪离,据说除了两人性格不合,还因为简妮特常常威胁要扔掉他珍藏的唱片。
  但“菲力”坎坷的婚姻之路却自此开始。“菲力”原本有个双胞胎妹妹,但在出生一个多月后,便不幸夭折。“菲力”五岁时,父母离异,他便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这种种经历让他在成年后总是渴求女性的陪伴。1950年,他遇到一位希腊裔女子克丽奥,两人很快结婚,并在弗朗西斯科大街买了个小房子,一住便是八年。
  在爱好文学的母亲的熏陶下,“菲力”从小便展现出了写作的天赋。爱看书、写文章的“菲力”在高中时期就向本地一些社区报纸投稿,也发表过若干作品。但他打心底最喜欢的,却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通俗文学——科幻小说。不过他从未想过自己也能写科幻。视乔伊斯i为偶像的他,目标是创作出主流文学作品。早在十四岁时,“菲力”就完成了长篇作品《回到小人国》(Return to Lilliput),只可惜手稿后来遗失了。在和克丽奥一起生活的早期,他更是笔耕不辍,写完了长篇主流小说《冷静》(Gather Yourselves Together)《撼地者》(The Earthshaker)《街巷传闻》(Voices from the Street)等作品,然而直到去世,他也没能看到这些小说的出版。
  事情在1950年有了转机。“菲力”的母亲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把“菲力”也一同介绍去了。课程费便宜得惊人,只要一美元。教写作的人名叫安东尼·鲍彻,是《奇幻和科幻》杂志的主编。鲍彻不仅帮助“菲力”提升写作技巧,重要的是,让他第一次认识到,原来“人不但可以长大,并在长大且接受教育后,还能继续喜欢科幻。”
  于是,二十岁出头“菲力”开始了科幻创作。1951年底,鲍彻真的买下了他的短篇科幻小说《沃昂》(Roog)。此后数年,在鲍彻的支持和引荐下,他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在1953年一年之内的时间里,他共发表了三十篇短篇小说,其中有一个月在全美国的杂志上居然同时出现了七篇他的短篇作品!至此,他的名字终于在美国科幻界打响,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菲利普·迪克。
  鲍彻这位伯乐,迪克毕生未能忘记,他曾说,“每当我坐下来开始写一个长篇或者短篇小说,关于他的记忆就会涌入我心中。我想,是他教会了我为爱写作,而不是出于野心。”1968年,鲍彻因癌症误诊去世,迪克为此写下最为悲恸绝望的名篇《死亡迷局》。
  卖出《沃昂》,让迪克信心大增,令他无法接受升为经理的小职员生涯,再加上从高中开始便深受广场恐惧症的折磨,他毅然决然地从唱片店辞职(也有一说是赫伯将他辞退),在家全职写作。然而生活很快给予他痛击——他的主流文学四处碰壁,出版无门,短篇小说的收入也是朝不保夕。最为穷困时,他不得不去狗粮店买马肉来改善伙食。尽管如此,他和克丽奥还是喜欢养猫。据克丽奥说,这些猫从来捉不了老鼠,反倒还会把老鼠引到家里来。
  在1953年《想象力》杂志对他的简短介绍中,迪克对科幻的未来充满信心:“我妻子,和我的猫‘玛格大大’对我沉迷科幻有些担心。我家里到处都是杂志、没写完的手稿和各种装满资料的盒子。连我的邻居都说,‘你看上去读得多,写得也不少’。可是,我相信,我们的付出终有一天会得到回报的。我们兴许会活着看到公共图书馆开始收录科幻杂志,甚至能看到学校图书馆也开始收录科幻杂志。”
  在他写下这些话的五十多年后,专门收录美国本土经典文学的书系“美国文库”系列,将他的长篇科幻编为三卷,成为与惠特曼、马克·吐温、菲兹杰拉德、福克纳的作品并肩的美国文学遗产。
  最后,让我们再次提起他的名字:Philip Kindred Dick,而粉丝则以他姓名首字母简称这位鬼才大师为:
  PKD

后记:


  菲利普·迪克被粉丝们称为“PKD”,他是美国当代鬼才科幻大师,被誉为“好莱坞的灵感源泉”,《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记忆裂痕》等叫好叫座的科幻大片皆改编自他的作品。迪克一生著作颇丰,创作了四十四部长篇小说和超过一百余篇中短篇小说,以其对人类本质的思考、对未来诡异离奇的幻想,以及才华横溢的流畅叙事,蜚声国际。其中我社已经出版《血钱博士》《泰坦棋手》《倒数第二个真相》《死亡迷局》《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等长篇单行本,菲利普·迪克中短篇小说全集第一卷《记忆裂痕》也已于日前出版。
  迪克一生坎坷,生前未能获得后世的荣光。本文作者陈灼对菲利普·迪克颇有研究,谨以此文,献给这位荣光不止于科幻的大师。
  注: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著有《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等作品。
其他文献
《机器之道》和《宇宙尽头的书店》终于要发表了,心里有点小小激动,因为我个人对《机器之道》这篇小说感觉良好,认为它兼顾了许多方面,表达的内涵很丰富,同时情节跌宕起伏,完全符合好莱坞大片的蓝本要求——除了性和女人。  这么说有王婆卖瓜之嫌,所以我收回上面的话,请大家读完后自行判断。  这里主要是想回顾一下这两篇小说的创作过程。  巧得很,这两篇小说的创作和科幻界的两个重磅奖项(银河奖、星云奖)有关。 
他又做梦了,回忆像画片儿一样在脑子里闪过。  人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呢?  一旦离开了家,做梦的时候,梦里就都是家。  去念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离开家。那时候妈妈哭了,他离开家是为了接受教育,为了自己有一个好的前程。  参选宇航员的时候,也离开了家,妻子哭了,那一次是为了理想。为科学做贡献,有牺牲是正常的。  出发去地球的时候,算是永远彻底离开了家,这一次,他自己哭了。  可是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走
罗江和Nancy的第一个吻事实上只存在于一张照片里,两个人都完全没有印象。那是罗江初中毕业、第二次和Nancy分别后,偶然在一本相册中发现的。  当时,他最后一次回家整理要带去月球研究院的行李。照片很小,一直藏在那张小学毕业合影的后面。三个裹着尿不湿的婴儿挤在小床上,肚子上盖着同一条小毯子,上面印着熟悉的红色的“404研究院上海交大分院成立纪念”徽章和“木星换地球”标语。  “那时你只有三个月。”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2079年,我六十七岁,正站在人生的一个岔路口。  那段时间我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我开始脱发、便秘、口舌生疮。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当口,我九十六岁的老父亲病倒了。  是感冒引起的肺炎,情况比较危险。于是我请假,飞去他生活的地方,北方的一座海滨小城。在一众护理机器人的簇拥中,我看到了父亲
“阿麦①,附近发现了还在运作的友方机器吗?”莎拉·班尼特低声问道。她强咽了一口唾沫,试图按捺住心中越来越剧烈的恐慌,仿佛那恐慌随时都会蹦出嗓子眼儿。  我不是士兵,只是个给计算机编程的女人!我不知道我在干什么,肯定是哪儿出错了!  自主军用智能机器人阿麦,语调平静、不带感情色彩地在她的耳朵里说:“往北约一公里有个修理厂,看上去完好,但极有可能已被敌人动过。靠近需谨慎。”  阿麦无声地把一张周边地形
很难用一个词去定义哈努·拉亚涅米的身份——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创业者、科幻奇幻作家……这个出生于1978年的芬兰人在英国生活时加入了写作小组Writers’ Bloc,查尔斯·斯特罗斯也是成员之一。那时哈努正在爱丁堡大学做博士研究,他的课题是弦论,因为想念自小在芬兰玩的TRPG(Tabletop Role-playing Game,桌面角色扮演游戏),他找到了这个爱丁堡的写作小组。自那时起,哈努
他静静地趴在苍黄的丘陵顶端,身上的伪装服恰适地与这黄沙融为一体。  风声呼啸而过,地表宛如夏日的沥青,蒸腾着一股难以忍受的热量。  但他丝毫不动,汗水滴滴点点汇成了几条蜿蜒的线向下滑落,还没掉下来,就被干燥的空气吸收殆尽。他曾经是坚毅优秀的战士,当然现在也是。  他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已然被炙烤扭曲了的阵地。他必须死死地盯着那时不时就会被铺天盖地的黄沙遮掩的战场,第一时间杀死每一个出现在他
1  我躺在床上,再次确认一切安然無恙。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没有另外的我被迫降生、被贩卖、被当作宠物、被虐杀泄愤、被安排去做肮脏危险的任务。只有我。这很孤独,这是很让人安心的孤独。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总是想起她,总感觉舌头在口腔里突突跳动,而心脏正在朝黑暗中的某处坠落。凌晨四点,窗外零星响起鸟鸣。六点,她们来了。  五个人,甚至没有穿不同的制服来标记彼此,或许年龄上会相差一两岁,但看起来几
一  周一例会结束,我叫住了邦妮——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管。  “邦妮,占用你一点儿时间。”我边说边向她走过去。  “噢,泰德,什么事?”她抬起头,脸上露出微笑,这是一种职业表情。毕竟我们并不是很熟,她刚到公司没多久。  “没什么大事。”我盯着她的眼睛,“还记得一个月前,碧湖分公司的数据中心清退了两个负责运维的工程师吗?”  邦妮有点儿吃惊,她大概想起了之前我们有过的几次争执。“这件事你应该是知道的
1  第51天,北坡第一台阶营地,海拔7007米  火升起来了,昏暗的帐篷里逐渐变亮,让这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空间略微有了些生机。  我把一口铁锅架在火上,小心翼翼地沿着锅边贴满生肉干,然后抱了一捧雪扔在锅里,铁锅立刻发出“嗞嗞”的响声。  火堆旁坐着我的队长柴虎,此时他正以一种奇怪的姿势在本子上写字。由于这里海拔高、气压低,他的笔无论怎么写都不出水。无奈之下,他只好用嘴含住笔管,然后轻轻往里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