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大地上的作品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掷地有声——山西第一书记故事》《赵家洼的消失与重生》是山西作家鲁顺民、杨遥、陈克海三位作家写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这三部长篇纪实文学可称为反映扶贫攻坚的三部曲,三部作品,或从“面”或从“点”,或重“事”“人”, 生动地反映了山西全省各地艰苦奋斗、刻苦攻关、全力开展乡村振兴的峥嵘历程,是三位作家献给山西省文学纪录小康工程的珍贵礼物,也为近年存留下了一份重要的“史记”。
  关键词:农村情结 到脱贫攻坚 农村现代化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定价:59.80元
  山西总是不断地有好的作品提供给评论家研讨。前几天,《人民日报》编辑问我山西写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有哪些好的作家,我回答,《掷地有声》的作者鲁顺民、杨遥、陈克海,他们都是很好的作家。为了采写全景式反映山西全省脱贫攻坚战的长篇纪实文学《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三位作家从2017年农历腊月二十一开始,从零下26℃极寒天气的管涔山麓入户到第一位贫户家中采访,一直持续到次年仲夏时节到太行山采访脱贫的村落为止,历时六个月,行程五千多公里,走遍全省58个贫困县中的21个县近百个村庄,对其中的10个深度贫困县做了深入采访,采访驻村工作队和下乡干部近百人,入户座谈70余户。此书对山西的脱贫攻坚工作做了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揭示。为了采写《掷地有声——山西第一书记故事》,2019年,三位作家再度深入岢岚、五寨、神池、宁武等23个贫困县,历时半年,走访近百个村庄,此书重点讲述了近50名优秀驻村帮扶干部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之后,鲁顺民和陈克海二位又继续深入开掘,创作出版了长篇纪实《赵家洼的消失与重生》。这部作品确是一个细活,就像解剖小麻雀,作者把岢岚县赵家洼这个村子“挖掘”得底朝天,采访和书写都特别细致,用解剖一座村庄脱贫之路为样本,折射和反映中国广袤农村脱贫攻坚的艰难历程以及农民生活的历史性变迁。这三部长篇纪实文学可称为反映扶贫攻坚的三部曲,三部作品,或从“面”或从“点”,或重“事”或重“人”,生动地反映了山西全省各地艰苦奋斗、刻苦攻关、全力开展乡村振兴的峥嵘历程,是三位作家献给山西省文学纪录小康工程的珍贵礼物,也为近年存留下了一份重要的“史记”。
  三部作品的成功,跟作者深厚的农村情结密切相关。这三部作品,在写作上有个特征是别人少有的,就是喜欢记细账,做账本式的描述。比如在《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中:“能源补贴200元,户级光伏500元,粮食补贴788.4元+425元,新农合180×4元,农村低保5590元,‘五位一体’贷款分红2000元,粮食改种草(退耕还草)1000元,特色种植(渗水地膜)711元,露地蔬菜1000元,中草药种植1400元。”《掷地有声——山西第一书记故事》中:“王进种40亩玉米,其中自己有20亩土地,流转别人20亩。40亩地,产玉米6万斤,毛收入4万多元,可基本解决女儿上学的费用。”这样翔实的描写随处可见。在《赵家洼的消失与重生》中,仍然有着大量账本式的记录,譬如,国家给贫困户的政策帮扶款和优惠待遇:爱心煤费一年200元,农合报销多少钱,退耕还林补助每亩500元,光伏发电分摊给老百姓一年3000元……这些细活,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基本功。
  口述实录的特点,也是作者们写作的一大特色。让农民自己说话,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在《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中:“不种地平常的吃喝到哪里刨闹?”“庄户人家不用问,人家做甚你做甚。”《掷地有声——山西第一书记故事》中:“听说宝亮宰了羊,树二说:‘快请工作队那哥仨吃顿好的,两天没电,估计那哥仨都快寡淡死了。”等等。农民话虽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生活气。在《赵家洼的消失与重生》中,作者的这一特色一如既往。作者笔下的六户人家,他们采访的这些人物,都是用人物自己的话说,用当地的特色语言岢岚话说。譬如,“捉主意”“一年到头闹个4万,刨掉害债,也剩不多”“东刨一爪,西耧一耙”……众多地方性语言的适度运用都很生动,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这些内容都是第一手的,是农民自己的讲述,这种讲述很鲜活。作品通过这种口述实录式的书写,讲述了山西几百个贫困村落之所以贫困的历史及脱贫的过程、脱贫后的现状;讲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干部的牺牲精神,他们在脱贫攻坚变革农村现状的实践性力量;也从村落形成的社会学角度,讲述了多姓杂居的村落是怎样形成的,每个姓氏家族是怎么來的,他们的迁移史、发展史,并且把家谱和方志结合了起来。语言是存在的家,用乡土性浓郁的语言讲述乡村中存在的故事,就使得乡村得到了最为本真性的体现。
  可以说,三部作品各有特色。《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通过全景式并列式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个脱贫主体、帮扶主体、社会扶持主体的生命故事,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掷地有声——山西第一书记故事》则通过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这一特殊群体的书写,让我们感受到脱贫攻坚过程的艰难。《赵家洼的消失与重生》则细致地书写了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具有哲理意味。在作者们的笔下,这块黄土地上的人们原来只追求能够养活人,而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民们则有了更高的目标,他们要去寻求新的、更好的生活。就以赵家洼的乡民们来说,20世纪80年代他们去乡镇企业打工,“离土不离乡”,到了90年代以后,则是“背土离乡”,不光离开了土地,而且离开了家乡,特别是年轻人,作为新的一代乡民,几乎都走光了,村里就只剩下“389961部队”,人去村空,只剩下个名字。作者虽然只以此写了一座村庄的消失,但一座村庄的消失,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对于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来说,我们今天的农村还好吗?它们会不会消失?我们那些能够寄托乡愁的所在,那些农民,特别是种粮食的农民会不会消失?这些新的思考,又使作品具有了思辨性的色彩。
  三部作品的价值显然已溢出文学。它具有史志的价值、文献的价值。毫无疑问,山西的脱贫过程被作者们很好地记录了下来。其次,这也是一部乡村变迁史,它探讨了中国最微小的行政区划单位——村的发展变迁。同时,三部作品还有着人口迁移学、人类文化学和社会学的价值。作者们以吃苦的、脚踏大地的务实精神,以较高的思想层次,写了这样三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种对时代变迁的记录和书写,无疑令人肃然起敬。
其他文献
我以前买过不少书。最近几年,没怎么买。眼花了,看书多了感到费劲。但前几天,我特意跑到书店,去买老同学张梦阳的新书《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  那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去买老同学又是好朋友的书,是人生第一次,并且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写鲁迅先生的,小说体的文学传记,三部。我怀着点儿兴奋,怀着点儿自豪,去买老同学的巨作——或者说,去迎接鲁迅先生。但是又怀着点儿忐忑,担心在我这里买不到。  张梦阳在上海举行
期刊
1975年  9月,任湖北省公安县跃进学校民办教师。两年间,从小学一年级教到高中二年级,语文、数学、政治都教过。  10月,因为《淬火》等两首小诗的投稿,应《湖北文艺》(原《长江文艺》,“文革”中更名《湖北文艺》)编辑部邀请,至武汉参加创作学习班。《淬火》刊于《湖北文艺》1975年第6期。  1978年  3月,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本科。  1982年  1月,获武汉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中国古
期刊
2015年沈从文会议上师姐妹三人和吴老师、赵园老师、凌宇老师、张中老师合影  记得刚入吴门的那一年,有一次和吴老师吃饭,席间有朋友说:吴老师是名家,是大学者,等过了八十,我们改叫您吴老吧!吴老师笑着说:到啥时候,还是喜欢大家喊我吴老师!  吴老师很喜欢做老师,他曾不无骄傲地引学生为荣:我的几个博士生毕业了,现在都在高校做老师,没有离开现当代的专业。讲实话,我们几个学生都没有他那水平,吴老师思维敏捷
期刊
摘要:戴望舒在把《断篇》改写成《我用残损的手掌》时删略了所有和声音有关的信息。通过考察《手掌》中唯一提示声音的冒号可以发现,全诗在声音的沉潜中既抒发了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感,又借助隐秘幽微的私语试图重构自我与外界被毁坏的秩序。  关键词: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声音  1946年,戴望舒发表了《我用残损的手掌》(下文简称《手掌》)。在全诗最后,戴望舒自注此诗写于1942年7月3日,也是在那年春天,
期刊
《水浒》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史进、李忠在潘家酒楼喝酒,碰到在此卖唱的金翠莲父女,得悉其被郑屠镇关西欺诈奴役之事,鲁达决意搭救他们,于是牵头集资资助金翠莲父女逃离渭州。结果是,鲁达出了五两银子,史进出了十两银子,共十五两银子,交给了金老,让他回去准备,而鲁达则答应他们,第二天一早去客店保护他们平安离开。  为什么他们离开还得鲁达去保护他们呢?因为,金老告诉鲁达:镇关西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的三首诗都与移剌瑗幕府有关。前二首写正大七年元好问前往幕府和登楼所感,第三首写正大四年送好友雷渊赴幕。《被檄夜赴邓州幕府》中,诗人破衣瘦马,仓促就道,几分自嘲又几分自解。诗多转折又毫不费力,显示了笔力的过人之处。《邓州城楼》写诗人登上城楼,却看不到国家军队振作的希望,加之浓重的游子漂泊之感,笔调悲凉。《横波亭为青口帅赋》是一首登览兼赠人之作,难点在于要将登览与赠人两意俱到且融合无间
期刊
摘要: 刘以鬯中长篇小说光芒万丈,尤其在王家卫导演“特别鸣谢刘以鬯先生”的效应之下,读者更是对《酒徒》《过去的日子》中的“自叙传”成分以及《对倒》的艺术手法多加青眼。这固然为刘以鬯的中长篇作品研究锦上添花,却也更加掩盖了其短篇小说的经纶锦绣。其实,剖析刘以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不仅能发现其艺术传承所自与创新功力,更能勘查其始终抠紧的“人性”密码和创作题旨。  关键词:刘以鬯 短篇小说 《迷楼》 人性
期刊
摘要: 博尔赫斯是一个清醒的说梦者,他的迷宫小说所表达的是形而上的思考。《小径分岔的花园》正是如此,它故事里面有故事,其内涵是关于时间和艺术的玄想与哲思。作品中写到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乃是时间的隐喻;既然时间可以分岔,那么人如何面对死亡就是一个问题。在此,三个人物的死值得玩味:“我”的先祖彭写过一本迷宫小说,旨在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存在抵挡死亡;彭的研究者艾伯特是彭思想的继承者,他的解读将一个人的精
期刊
摘要: 余同友中篇小说《找呀找幸福》采取了借人、借物、借景的创作手法,诗意地书写了大山深处贫困乡村幸福村,在扶贫干部李朝阳的带领下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美好过程。通过诗意的书写,把一个本来十分枯燥的乡村脱贫故事表达得诗意盎然。同时,小说还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来构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进而使其具有了物质和精神上的二重性。一言以蔽之,小说通篇营造出了一个诗意的氛围,令人有一种能从内心深处浮现出诗意的幸福感
期刊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是俄罗斯伟大作家,而且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他用显微镜般的目光洞察人类社会的林林总总,并深刻思考与挖掘其缘由以追寻医治的良方——用独特的笔致塑造那些复杂的“文学形象”,从而使读者走进陀氏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信仰  俄罗斯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是世界文学史上可以与列夫·托尔斯泰等文豪相媲美的文坛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他不断探索人类灵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