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颠覆投资机构格局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gu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九鼎投资挂牌新三板,成为首家新三板挂牌的投资机构。此后,九鼎投资借助新三板展开一系列资本运作,一再刷新市场对投资机构的认知。在此强烈的示范效应下,中科招商、天堂硅谷、同创伟业、明石投资、中城投资和天星资本、中信资本等也开启在新三板的资本之旅。
  投资机构纷纷挂牌新三板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两大因素的推动:被动需求和主动需求。
  在被动需求中,LP退出诉求占到主要方面。由于IPO发行缓慢,投资机构所募基金面临到期而所投项目却无法按时退出的问题;同时,多数本土投资机构面临LP份额流动性问题,难以通过二级市场转让,亟须建立新的LP份额流动转让机制。
  同时,基金募资压力大也是投资机构挂牌新三板的另一原因。从投资机构自身来讲,一方面基金前期投资项目退出困难,投资者信心不足,影响到募资;另一方面,随着投资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越来越大以及并购基金、收购牌照业务等新业务的拓展,这些本身会造成一个很大的资金缺口。再者,由于多数基金未经历完整周期,机构投资者难对其进行有效评估。而从投资机构来讲,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不成熟,各种限制如政策、管理人员考核机制、管理人员任期等阻碍了机构投资者对投资机构的资产配置。
  另外,主板上市不容易也是投资机构选择新三板的驱动因素。A股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具有较高的要求,投资机构业绩收入不可持续与预估,暂时难以获得IPO或者借壳上市审批。同时,A股需要定期披露详尽的投资、财务等资料和数据,而这些又与投资机构的投融资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相背。此外,投资机构还面临在A股公开上市之后控制权可能稀释分化的问题,从而对公司以及投资决策的话语权下降。
  主动需求指的是投资机构自身具有登陆资本市场的需求。借助新三板资本市场打造大资管平台是投资机构挂牌的核心动力。
  借助新三板市场,投资机构可以通过定增等方式快速募资,为大资管平台的打造储备资金;可以搭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巩固投资团队的稳定性;可以提升投资机构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也可以利用新三板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倒逼公司改善治理结构。
  样本九鼎
  作为首家挂牌新三板、借助新三板开展一系列资本运作的投资机构,九鼎投资一再刷新市场对投资机构的认知。
  九鼎投资实施定增时,将131个旗下基金LP所持有基金份额权益转换为持有挂牌公司的股份权益。创新性地推出“基金LP”变为“挂牌公司股东”这一模式。
  这一模式的创新点在于:一方面,原基金LP可将手中持有难评估的某基金份额转化为相对标准化的母公司股份,并分享“多支基金LP份额及管理费”打包收益;另一方面,九鼎投资高管及部分旗下基金LP可以用更加便捷方式通过股份减持退出获利,极大改善退出流动性。未来,九鼎投资可将并购基金及其他业务纳入挂牌上市资产范围内,给予投资者开展综合资产配置的投资机会。
  在新三板募得大量资金后,九鼎投资在充沛的资金支持下展开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


  借助金融市场管制放松的契机,九鼎投资迅速拿下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的牌照,并逐步拓展到个人风险投资、互联网金融、国际基金领域,并且将要拓展民营银行领域。在一系列快速的资本运作下,九鼎投资的大资管平台已经雏形初现。
  5月15日,九鼎投资公告,其以41.5亿元拍得江西中江集团100%股权,并间接持有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中江地产72.37%的股份。此举再次大跌市场眼球。该交易完成后,九鼎投资成为首家控股A股上市公司的新三板企业,也是国内投资机构首次控股A股上市公司。
  此交易确实具有很大的开创性。但是,对于九鼎投资来说,买壳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第二步,资产的注入(注入哪些、如何估值、监管层的审批态度)和第三步,如何借助A股实现融资和退出。
  而对前期基金份额转公司股份的LP以及后期通过定增进入的新股东来讲,其享受A股溢价的时刻即将到来。这也是当初这些LP以及新股东进入的重要目的。
  除九鼎投资之外,观察其他挂牌投资机构的未来业务发展规划,可以发现核心都是转向大资管平台。如中科招商的业务规划为“完成从专利技术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VC基金、PE基金、证券基金到并购基金的全面资本覆盖”;天堂硅谷的业务规划包括并购业务、创业投资业务、资本管理业务(对冲基金、量化基金、资产证券化)、持牌业务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同创伟业的业务规划包含VC业务、PE业务、并购基金业务、美元基金业务、新三板业务、二级市场业务以及其他资产管理业务(设立或收购证券经营机构,投资其他金融类公司)等。
  颠覆格局
  目前来看,作为投资界今年最大的风口,新三板将改变国内投资机构的市场格局。
  首先,原C轮、D轮融资的企业可直接挂牌新三板融资,投资机构的投资阶段前移。在这种情况下,原来主要投C轮、D轮的大型投资机构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是可投资标的的数量减少;二是由于有挂牌新三板作为融资备选,企业在与投资机构融资谈判时,对自身的估值要价会提高。
  其次,新三板、A股的爆发将使国内资本市场成为首选退出方式,美元基金失落。未来,人民币基金将成为VC/ PE的主战场,美元基金将主要适合海外业务占比较大、海外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据投中集团了解,目前已有许多原本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在拆解VIE结构回归A股或者新三板。但是拆解VIE结构的过程较为复杂,耗时较长,回归国内的时间有一定的滞后。
  第三,抢先投资新三板的投资机构享受制度红利,快速崛起。每一个资本市场的崛起都会有几家投资机构能抓住机遇脱颖而出。在新三板的兴起中,亦有投资机构趁势快速扫货、批量投资新三板挂牌或拟挂牌企业。虽然这种打法存在一定的风险,也不排除会有少部分项目砸在手里,但是伴随着新三板制度红利的逐步释放,从总体来看,这些投资项目会享受制度红利带来的估值提升,在大概率上会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第四,抢先挂牌投资换新操作系统,借助新三板融资、退出功能,快速打造大资管平台。由于新三板解决了投资机构融资和退出的核心功能,可以说挂牌新三板的投资机构更换了新的操作系统,已不再仅限于单纯的股权投资范畴,而是快速打造大资管平台。一些老牌投资机构出于谨慎在新三板上反应慢半拍,如何学习追赶成为其当前面临的难题。投中集团认为,在九鼎投资的示范效应下,国内投资机构将跑步挂牌新三板。从博弈的角度看,越是挂牌晚的投资机构在投融资上越将处于不利的位置。
  随着新三板挂牌投资机构的逐渐增多,以及围绕构建大资管平台的资本运作层出不穷,投资机构的认知需要摒弃旧思维,采用新视野。
其他文献
在当下的医药圈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本是制药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也以个人名义参与股权投资,做着VC或者PE的事情。如果投资机构对医药产业的投资是广撒网式的,那么医药圈的这些职业经理的投资绝对堪称精准迅速。  多一种活法  在2015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益佰制药换了管理班子,聘任郎洪平为总经理。从公开发布的任职履历来看,郎洪平的最大亮点是其在A股市场和VC投资方面的经历。他曾是数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投
期刊
37亿元的融资额,又一次刷新医药产业的投融资额度。出资方是弘毅、高盛等一众资本大咖,融资方为东软,在中国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中,也是大咖。  东软已经上市近20年,目前主要的业务分为三部分:软件及系统集成、医疗系统、物业及其他业务。这笔融到的巨资主要投向东软旗下处于医械产业第一军团的东软医疗以及创建4年仍在不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的东软熙康,也就是医疗系统板块。虽然按照2014年年报中的数据,此版
期刊
2015年8月4日,美国质子治疗设备  制造商Mevion Medical Systems(以下简称“Mevion”)发布公告称,中国厚朴投资与元明资本已同意领投总额达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融资将主要用于帮助Mevion在全球拓展业务。同时,Mevion、厚朴投资与元明资本将在中国共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实现在中国市场上生产、销售Mevion质子治疗设备系统并提供售后服务。  厚朴投资是一家专注于
期刊
2014年11月,百济神州完成超过7500万美元融资时业界的惊叹声尚在耳边,仅在6个月后,其又宣布达成了新一轮9700万美元的融资。2015年1月,华领医药完成第二轮2500万美元的融资。随后,信达生物宣布成功完成了1亿美元的C轮融资。9月,歌礼药业宣布完成3500万美元融资。  显而易见,创新药企业已经成为医药投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不仅投融资项目的数量可观,而且融资的额度也越来越高。再鼎医药的创
期刊
互联网医疗是2015年最大风口,但在今年下半年其投资趋势已经发生了分化。今年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相比,早期阶段获得融资的项目大幅减少,融资难度加深,相对早期而言,B轮以后的项目更受投资人青睐。  未来将会如何演化?从互联网医疗的产品形态、公司的运营形态、投融资阶段、创业驱动模式以及估值趋势等5个角度,可以给出趋势预判。  功能鸡肋  从产品形态上来看,纯硬件的创业企业融资越来越难,硬件创业必须转向“
期刊
“投资机构+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模式是2014~2015年最活跃的基金表现形态,以健康、医疗、医药为主题的产业并购基金纷纷涌现。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共有此类产业并购基金超过50只,仅中钰资本一家就与14家左右的医药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并购基金,且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   3分钟敲定一个合作  资本的活跃、上市公司的需求、产业的发展阶段、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共同催生了产业并购基金的大范围涌现。  根
期刊
“投资圈有时候跟时尚圈很像,每个阶段的流行元素不一样,现在流行自立门户去创业。”一位专注于医药产业的美元基金董事总经理,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医药产业明星投资人在今年出现的“单飞”现象。  为什么出来  其实投资圈早在2013年开始已经涌现了一股创业潮,当时仅IDG这一家投资机构,就走出来了不下4位创业者。  高榕资本是其中的代表之一。IDG的高翔、张震,再加上华兴资本的岳斌,三人离开原东家,在201
期刊
最近几年,用火爆来形容医疗器械领域投资市场毫不为过。回想七八年前,国内医械公司,著名的也只有迈瑞等几家,当时医疗器械的投资还没有受到像今天这样广泛的关注。当时整个医疗器械市场还主要是进口品牌的天下,同样,投资领域中,本土的人民币基金也不多,比较活跃的还是一些美元基金。  当时的美元基金很多是在国外进行最终决策的,因此中国的投资团队在向国外的决策团队进行陈述的时候,多数的逻辑是这是中国版的某外国医械
期刊
自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来,鼓励社会办医的各种利好政策频出。截止到2015年5月,全国医院总数量达到26479个,其中公立医院13326个,民营医院13153个。从民营医院的增长速度来看,民营医院在数量上将有超越公立医院的趋势。  近年来,社会办医的模式也随着一些新政策的出台而与时俱进,因此有必要对一些新的模式进行梳理与
期刊
美年大健康又一次展示了它的并购野心。  11月29日,美年大健康联合国内知名投资机构正式向爱康国宾发出了私有化要约。俞熔表示,“若能整合协同,锐意进取,这次并购对于整个健康产业,乃至对中国的影响也许不亚于阿里、腾讯和华为这样的世界级企业。”  如果回看美年大健康的成长史,不难发现正是依靠并购,一次次改写行业格局,让其后来居上,成长为行业内第一大体检公司。2011年,美年与大健康合并,此举奠定了体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