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就业的严峻形势愈演愈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学校、社会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国内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课程设置,使得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本文针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构建职业生涯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路,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生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4-0128-02
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难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今年两会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再一次成为了焦点,而严峻的大学生形势还将愈演愈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合理的规划。然而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上和模式上都难以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求。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制约职业生涯教育发挥作用的瓶颈。
一、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的意义
(一)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是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的有效途径
通过完善的职业生涯课程学习,可以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这样才能主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增强,主体性意识增强,会对学校培育优良校风、学风有显著促进。
(二)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
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个体在成长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发潜能,按照社会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涯,实现生涯发展目标,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三)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服务平台
按照现代社会人才观,知识已经不再是人才的惟一标准,复合型、创新性、等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的主要特征。完善的职业生涯课程是针对学生个性化设置的课程,使每一位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为当今社会所认可的各种品质。
(四)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有利于高校品牌和信誉的建立
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是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服务体系。学校在此机制下培养学生,一方面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以社会为导向,真正发挥自身潜力,能搭建社会需求和学生培养的桥梁。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现状
开展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和高校的共识。然而,在对职业规划的课程建设上却滞后于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概括来说,普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人员数量与水平都有待提高
职业生涯教育实施者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帮助学生自己评价,正确定位,还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高校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或者是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
(二)职业生涯课程的内容层次不高
职业生涯课程设置上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其表现形式多为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混同一谈,至于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气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则无从谈起,更不要说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各种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老总来传授相关的技巧。这两种最普遍的做法在内容上层次都不高,都缺乏根据学生在学校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的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实践性。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理论讲授的内容要精讲,对典型材料、案例的分析要精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应象重视专业课程实训基地一样重视职业生涯课程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充裕的社会资源,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的思路
(一)师资专业化,建立专家督导小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工作队伍去完成。职业规划指导人员必须既要具备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知识,又是就业服务领域的专家里手,不仅要熟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就业政策、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并能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这支队伍的建设应以校内培养为主,引进、兼职为辅。另外,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吸引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或本专业成功人士作为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兼职教师。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成立职业规划专家督导组,定期对职业规划教师进行评估和分析,促进职业规划教师的自我成长。
(二)建立全程化课程体系(下转130页)
(上接128页)
美国著名职业研究专家金兹伯格在职业发展理论中指出,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选择”,而是基于人们的职业念做出的,而这种观念是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形的,它伴随着人的身体和心理一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应把职业生涯课程设置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各有侧重。
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性和专长,更深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树立职业意识,建立职业生涯档案;对于二年级学生,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和职业所需的素质与技能,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并通过多渠道社会实践,锻炼各种能力,获得职业收获。对于三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的重点在实践环节,可引导学生考虑选择深造方向或制定初步职业设想,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兼职从事自己目标锁定的未来职业,使学生对选择的职业有直接体验。对于四年级学生,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在前几年职业生涯规划积累上进行评价与总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择业、适业、敬业等专项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收集企业、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等。
(三)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的必修课、选修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和重要依托,树立职业规划理念、普及知识理论、建立职业规划档案等都离不开课程建设。高校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将职业规划基础课程列入必修教学计划,将素质拓展类课程列入选修课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大学一年级阶段,专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测评、职业生涯理论等基本知识类课程应设置为必修课。大学二、三年级阶段,素质培训类实践性课程可设置为选修课。实践课程应包括基础职业发展素养,涵盖职场环境认知,求职过程胜出,工作能力提升,激情自主创业,成功素养拓展,初涉职场转型六大部分。大学四年级阶段的课程应该注重实训环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应在各行业建立实训基地,为不同职业性向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师针对学生反馈开展咨询,使学生完成职业定向,对职场规则提前适应,培养较强的职业意识。
(四)设立职业生涯教学的研究机构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学是一项新的工作,在理论体系建构和实践环节形成等方面都是刚刚起步,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学的实效,高校必须进一步完善集教学、研究、服务于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学研究机构。
职业生涯教学研究机构要为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培训创造条件,要组织对社会的人才需求最新发展变化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定期展开调研,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开发职业生涯课程。
参考文献:
[1]屈善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2]张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
[3]姚裕群,张再生.职业生涯与管理[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郭琳琳等,大学生职业规划在学校的系统实践[M].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0).
关键词:职业生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4-0128-02
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难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今年两会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再一次成为了焦点,而严峻的大学生形势还将愈演愈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合理的规划。然而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上和模式上都难以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求。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制约职业生涯教育发挥作用的瓶颈。
一、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的意义
(一)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是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的有效途径
通过完善的职业生涯课程学习,可以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这样才能主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增强,主体性意识增强,会对学校培育优良校风、学风有显著促进。
(二)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
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个体在成长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发潜能,按照社会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涯,实现生涯发展目标,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三)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服务平台
按照现代社会人才观,知识已经不再是人才的惟一标准,复合型、创新性、等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的主要特征。完善的职业生涯课程是针对学生个性化设置的课程,使每一位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为当今社会所认可的各种品质。
(四)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有利于高校品牌和信誉的建立
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是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服务体系。学校在此机制下培养学生,一方面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以社会为导向,真正发挥自身潜力,能搭建社会需求和学生培养的桥梁。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现状
开展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和高校的共识。然而,在对职业规划的课程建设上却滞后于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概括来说,普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人员数量与水平都有待提高
职业生涯教育实施者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帮助学生自己评价,正确定位,还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高校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或者是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
(二)职业生涯课程的内容层次不高
职业生涯课程设置上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其表现形式多为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混同一谈,至于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气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则无从谈起,更不要说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各种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老总来传授相关的技巧。这两种最普遍的做法在内容上层次都不高,都缺乏根据学生在学校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的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实践性。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理论讲授的内容要精讲,对典型材料、案例的分析要精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应象重视专业课程实训基地一样重视职业生涯课程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充裕的社会资源,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的思路
(一)师资专业化,建立专家督导小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工作队伍去完成。职业规划指导人员必须既要具备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知识,又是就业服务领域的专家里手,不仅要熟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就业政策、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并能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这支队伍的建设应以校内培养为主,引进、兼职为辅。另外,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吸引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或本专业成功人士作为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兼职教师。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成立职业规划专家督导组,定期对职业规划教师进行评估和分析,促进职业规划教师的自我成长。
(二)建立全程化课程体系(下转130页)
(上接128页)
美国著名职业研究专家金兹伯格在职业发展理论中指出,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选择”,而是基于人们的职业念做出的,而这种观念是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形的,它伴随着人的身体和心理一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应把职业生涯课程设置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各有侧重。
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性和专长,更深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树立职业意识,建立职业生涯档案;对于二年级学生,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和职业所需的素质与技能,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并通过多渠道社会实践,锻炼各种能力,获得职业收获。对于三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的重点在实践环节,可引导学生考虑选择深造方向或制定初步职业设想,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兼职从事自己目标锁定的未来职业,使学生对选择的职业有直接体验。对于四年级学生,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在前几年职业生涯规划积累上进行评价与总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择业、适业、敬业等专项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收集企业、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等。
(三)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的必修课、选修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和重要依托,树立职业规划理念、普及知识理论、建立职业规划档案等都离不开课程建设。高校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将职业规划基础课程列入必修教学计划,将素质拓展类课程列入选修课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大学一年级阶段,专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测评、职业生涯理论等基本知识类课程应设置为必修课。大学二、三年级阶段,素质培训类实践性课程可设置为选修课。实践课程应包括基础职业发展素养,涵盖职场环境认知,求职过程胜出,工作能力提升,激情自主创业,成功素养拓展,初涉职场转型六大部分。大学四年级阶段的课程应该注重实训环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应在各行业建立实训基地,为不同职业性向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师针对学生反馈开展咨询,使学生完成职业定向,对职场规则提前适应,培养较强的职业意识。
(四)设立职业生涯教学的研究机构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学是一项新的工作,在理论体系建构和实践环节形成等方面都是刚刚起步,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学的实效,高校必须进一步完善集教学、研究、服务于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学研究机构。
职业生涯教学研究机构要为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培训创造条件,要组织对社会的人才需求最新发展变化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定期展开调研,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开发职业生涯课程。
参考文献:
[1]屈善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2]张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
[3]姚裕群,张再生.职业生涯与管理[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郭琳琳等,大学生职业规划在学校的系统实践[M].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