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chen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两颗熠熠夺目的宝石。高中语文每册书中都会对此有所节选。有的老师只有在诗词单元的教学中才会激情澎湃地引领学生去感受唐诗宋词的魅力。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但是,通过我十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我个人认为:在现代文的教学中巧妙地引用古诗词,不仅可以为现代文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还可以对古诗词起到温故知新,并深入理解的作用。
  那么,在现代文的教学中如何妙用古诗词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导入语中对古诗词的妙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但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在讲解一篇课文的时候,能够在导入语中巧妙地引用诗词的话,我认为这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例如在讲解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时,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平凡的百姓洒一把同情之泪。有的只是诗人们满含辛酸的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至于他们为什么如此贫困,诗人的解释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至于他们自己本身的原因,诗人们并没有涉及,也许不愿,也许不能……那么,作为现代著名的思想家鲁迅先生是怎样认为的呢?他又是怎样概括漫长的中国历史的呢?
  在进入课文内容之前的导入语中巧妙的引用了白居易和杜甫的诗句,不仅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诗人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还激发了学生对现代作家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一文中是如何思考漫长的中国历史的兴趣。
  再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在讲解此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漫步于“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徐志摩先生轻吟慢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而秋天则是多姿多彩的,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感受到的是秋天的壮丽。 杜甫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凉秋景。 柳永在秋中辞别、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笔下的秋是凄苦的。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融入了郁达夫深厚感情的《故都的秋》。
  在如此精彩的导入语中,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了古今诗人对一年四季的赞美之词,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又是如何来赞美秋天的兴趣。
  其次,课文讲解中的巧用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在语文课文讲解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用白话来讲又不能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这个时候如果能巧妙的引入几句古诗词的话,就能够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例如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丰子恺的抒情散文—《杨柳》。本文第五、六两段主要赞美杨柳的“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品质。作者在文中“以物喻人”,不仅仅用一些“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讽刺现实中一些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忘记根本的人,更主要的是赞美了像杨柳一样的“越长得高,越垂得低”、不忘人民、饮水思源的人民公仆。那么哪些是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呢?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怎么样做的呢?如果用白话来讲也可以,但总感觉有点像喊口号一样让学生反感。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从古至今,历史上不乏“杨柳”一般的人。他们中间有“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我们在举例子的同时巧妙地引用这些名人的诗句,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丰子恺笔下的“杨柳”就是这些能够饮水思源、不忘人民大众的人,而且还可以通过他们的诗句很直观地理解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深刻含义。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有一篇老舍的《我的母亲》,老舍在文章中有一段文字写“七七抗战”时,他没有一点关于家中老母亲的音信。此时,一封家信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呀。讲到此处,我们不妨引用一下杜甫《春望》中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样的引用真是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在战争年代一封家书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是多么的重要呀!
  七年级语文上册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一文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写王小玉说书的:“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越唱越低,越低越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院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我们在分析王小玉说书中那“越唱越低,越低越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的短暂的停顿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时,如果能够巧妙地引入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比我们用白话来详细分析的效果要好得多。
  最后,在作业的布置中巧妙的引入诗词可以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
  一篇课文讲解前的导入语固然重要,但是结束时作业的布置也不容忽视。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有的课文在作业的布置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加入一些诗词句段,不仅便于我们的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可以拓展我们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有一篇赵丽宏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全面理解“梅”在不同作品中的含义,在作业的布置中,我设计了两道这样的问题:(1)课外阅读并背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比较两首诗词的异同。(2)课外网上收集关于“梅”的诗词,并背诵这些诗词。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吗!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有一篇史铁生的记叙性散文《合欢树》。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主要表达的是对母亲难以抑制的思念与愧疚之情。在感受史铁生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后,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关于歌颂母爱的诗词,再次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所以在作业布置中我设计一道这样的作业:课外从网上收集孟郊的《游子吟》、黄景仁的《别老母》、冰心的《纸船》、舒婷的《母亲》这几首诗歌,深情阅读并感受母爱的伟大。在学生学习了史铁生的记叙散文后,课外再阅读一下这些歌颂母爱的诗歌,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史铁生在《合欢树》中母亲形象的理解,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从情感上再次掀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不要像史铁生一样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语文有时就是生活,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中国五千年来留下的诗词文化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想洗礼,难道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只有激发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去深入理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而对古诗词的巧妙引用就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收稿日期:2011-05-03
其他文献
学习机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求知欲”。一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烈火,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导到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要强制学生去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教师的魅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海洋中漫游;教师是导演,导演一幕幕场
期刊
问答题从题目的背景上看,可以分为文字材料题(如新闻、古诗文、名人名言典故、生活情景等)、漫画材料题、数据材料题;从设问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直问直答型、列举型、建议型、启示型等,内容涉及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作为主观题,一般要求同学书写规范化、内容条理化、要点序号化、表述科学化,比客观题的要求要高,同学之间在此题型上容易拉开距离。具体说来,各种题型分别有以下方法需要注意:  1.直问直答型问答题  
期刊
【摘要】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为配合得适当。许耀桐先生对于和谐又下了一个具体的概念,他认为,和谐就是指世间的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 后一个概念赋予了和谐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含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  Harmony society of history investigation  Yang Su-ying  【Abstract】Harmony, modern Chines
期刊
【摘要】所谓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如果说网络文学有什么底线,就是对网络没有了解的人所写出的东西,没有官方人士在网上发表过(或者说网友流传上来的不算)的东西不是网络文学,仅此而已。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网络文学进行研究:网络文学的定义;网络文学的分类;网络文学的早期历史——理想时代;网络文学的发展——商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举例。  【关键词】文学;网络
期刊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为了解决字词理解的困难,以住我们常采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形式:1、解析词句。2、理解诗意。3、感受诗情。这种教学结构较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从语文文字入手,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情
期刊
【摘要】农村中学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会遇到不少困难,我校就是面临这一困难的农村中学之一。为使我校更好的开展生物实验,我们在做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些实验做了调整,以使生物实验能更好的在农村中学开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设备;利用效率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可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
期刊
2011届湖北联考模拟试题有一道异面直线距离的问题,异面直线的距离向来被同学们视为“拦路虎”,拿道题后没有思路、无从下手,若能很好地把“向量法”与“传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试题:  如图,已知正方体 的棱长为 ,求两异面直线 、 的距离.  解法一(面面平行法):如附图,两异面直线 、 间的距离 两平行平面 、面 间的  距离d,且由三垂线定理知 与这两个平行平面垂
期刊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通过记叙桃花心木的育苗人,无规律地给树苗浇水,使树在不确定中找水源,拼命扎根,努力长成百年的大树。由此联想到人也应该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要经得起各种挫折的考验,锻炼出独立自主的能力。  【设计理念】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
期刊
现在学校教育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学生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好的精神去学习文化知识。体育课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针对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课重视的程度不够,作为我们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
期刊
从事小学高段科学的教学已近六年,六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科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主观能动地学习。  在小学进行科学学科的教学,很有必要让学生对科学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课程学习观,最终达到学好这门课程的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