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首先应当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确切地说,教师不再逐句地讲课文,而是去归纳总结课文,把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零乱的知识信息整理成为有系统的东西,帮助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要改革,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相當一部分中学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一些带普遍性的误区,这些误区实际是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的续延,如不走出这些误区,中学语文的所谓“教学改革”,就只能是“换汤不换药”式的“改革”。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几个误区,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角度进行探讨。
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首先应当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我国语文教学受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是一上语文课,就一定是按“时代背景、结构层次、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先后次序的一个模式的教学。经近几年教育界大声疾呼,有的稍有改观。但是,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逐段逐句,讲讲读读的课堂教学设计却丝毫未变,加上一个“问问答答”,还美其名曰“改革”,实乃语文教学法之大忌。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据一个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有80%以上的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原因何在?并不是语文教师都是学问不深,都是不负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老模式的教学。讲授课文,时代背景、介绍作者,读一遍,再分段,再分层,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无不依样画葫芦,教师费力气,学生不愿听。“事倍功半”,何用之有!无怪乎大部分教师总是叫苦,喊课时少了,这样怎么能达到现时代要求的“高难度高速度”的教学原则呢?事实上,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教材中的任何一篇课文,不但能看懂,而且还能把握住其中的某些精髓。一篇课文,学生阅读之后可以弄懂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因此,学生能掌握的就不要讲了,只要讲那些学生无法弄懂的内容就行了。确切地说,教师的作用不再逐句地讲课文,而是去归纳总结课文,把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零乱的知识信息整理成为有系统的东西,帮助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况且中学语文教学决不同于小学语文教学着重于识字、释词,相反,应将重点摆在把握文章的内在涵义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可以说,中学语文课相当一部分带有赏析的成分。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大抵上是三类文章(文言文除外):一类议论性文章,一类说明性文章,一类便是诗歌、小说、散文等文艺性的文章,而且后一类占的比例最大。对于这三类文章,应该有完全不同的三种教法。议论性的文章重在剖析文章的逻辑性;说明性文章重在分析文章的条理性;至于文艺性文章,则重在知其言外之意,表外之象,而决不要纠缠那些字句(当然,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对关键词句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那一些写意性的文章,根本不要去字斟句酌,只要能悟其神理契机,就达到了目的。这种领悟如庖丁之解牛:“可神遇而不可目视。”又如中医之言切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如果过分地追求一字一句,那结果一定会适得其反。试问,如果拘泥于一字一词,怎样讲解“白发三千丈”,又怎样讲解“千里莺啼绿映红”?如果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要紧紧抓住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让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就行了。因此,教学改革,就要改掉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设计”。一篇课文,按其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设计一个甚至几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去讲授,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能节约时间讲授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它知识。
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只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而“纵横比较,以点成面”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什么叫“纵横比较,以点成面”呢?简单地讲,就是在讲某一内容时,必须按需要联系和本内容相关的知识,讲某个作家的作品,纵向可以联系其他作品,横的可以联系与之某一点相似或相异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上下纵横,联系比较,使之系统化、整体化。这样,以课文内容的这一“点”而上下联系,纵横交错成了“面”。“纵横比较”是手段,“以点成面”是目的。这种联系比较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有不同类型的比较,有相同类型的比较,有思想内容上的比较,有艺术手法上的比较,例如,讲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可以联系他的《祝福》、《药》、《孔乙己》来比较分析,还可以联系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来比较分析。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本文揭示的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思想意义的深刻性和普遍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鲁迅作品所蕴含的社会生活内容和艺术手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这一小说的知识的“点”也便成了“面”。这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牢固,更扎实。当然,采用这样的“纵横比较”教学方法,就要解决好上面所讲的“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有时间来进行比较和综合地分析,而且还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艰巨的劳动,努力丰富自己,认真备好课文,才能达到目的。
总之,教学要改革,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要一步步地逐一解决教学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以最大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最理想的教育和发展”这一目的。而所有的这一切改革,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主动性,便没有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徒劳的,还谈何改革呢?因此,教学改革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面,而且还要掌握切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但要钻透教材,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只要教师掌握了主动权,教学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要改革,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相當一部分中学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一些带普遍性的误区,这些误区实际是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的续延,如不走出这些误区,中学语文的所谓“教学改革”,就只能是“换汤不换药”式的“改革”。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几个误区,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角度进行探讨。
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首先应当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我国语文教学受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是一上语文课,就一定是按“时代背景、结构层次、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先后次序的一个模式的教学。经近几年教育界大声疾呼,有的稍有改观。但是,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逐段逐句,讲讲读读的课堂教学设计却丝毫未变,加上一个“问问答答”,还美其名曰“改革”,实乃语文教学法之大忌。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据一个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有80%以上的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原因何在?并不是语文教师都是学问不深,都是不负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老模式的教学。讲授课文,时代背景、介绍作者,读一遍,再分段,再分层,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无不依样画葫芦,教师费力气,学生不愿听。“事倍功半”,何用之有!无怪乎大部分教师总是叫苦,喊课时少了,这样怎么能达到现时代要求的“高难度高速度”的教学原则呢?事实上,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教材中的任何一篇课文,不但能看懂,而且还能把握住其中的某些精髓。一篇课文,学生阅读之后可以弄懂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因此,学生能掌握的就不要讲了,只要讲那些学生无法弄懂的内容就行了。确切地说,教师的作用不再逐句地讲课文,而是去归纳总结课文,把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零乱的知识信息整理成为有系统的东西,帮助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况且中学语文教学决不同于小学语文教学着重于识字、释词,相反,应将重点摆在把握文章的内在涵义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可以说,中学语文课相当一部分带有赏析的成分。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大抵上是三类文章(文言文除外):一类议论性文章,一类说明性文章,一类便是诗歌、小说、散文等文艺性的文章,而且后一类占的比例最大。对于这三类文章,应该有完全不同的三种教法。议论性的文章重在剖析文章的逻辑性;说明性文章重在分析文章的条理性;至于文艺性文章,则重在知其言外之意,表外之象,而决不要纠缠那些字句(当然,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对关键词句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那一些写意性的文章,根本不要去字斟句酌,只要能悟其神理契机,就达到了目的。这种领悟如庖丁之解牛:“可神遇而不可目视。”又如中医之言切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如果过分地追求一字一句,那结果一定会适得其反。试问,如果拘泥于一字一词,怎样讲解“白发三千丈”,又怎样讲解“千里莺啼绿映红”?如果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要紧紧抓住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让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就行了。因此,教学改革,就要改掉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设计”。一篇课文,按其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设计一个甚至几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去讲授,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能节约时间讲授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它知识。
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只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而“纵横比较,以点成面”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什么叫“纵横比较,以点成面”呢?简单地讲,就是在讲某一内容时,必须按需要联系和本内容相关的知识,讲某个作家的作品,纵向可以联系其他作品,横的可以联系与之某一点相似或相异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上下纵横,联系比较,使之系统化、整体化。这样,以课文内容的这一“点”而上下联系,纵横交错成了“面”。“纵横比较”是手段,“以点成面”是目的。这种联系比较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有不同类型的比较,有相同类型的比较,有思想内容上的比较,有艺术手法上的比较,例如,讲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可以联系他的《祝福》、《药》、《孔乙己》来比较分析,还可以联系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来比较分析。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本文揭示的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思想意义的深刻性和普遍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鲁迅作品所蕴含的社会生活内容和艺术手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这一小说的知识的“点”也便成了“面”。这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牢固,更扎实。当然,采用这样的“纵横比较”教学方法,就要解决好上面所讲的“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有时间来进行比较和综合地分析,而且还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艰巨的劳动,努力丰富自己,认真备好课文,才能达到目的。
总之,教学要改革,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要一步步地逐一解决教学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以最大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最理想的教育和发展”这一目的。而所有的这一切改革,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主动性,便没有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徒劳的,还谈何改革呢?因此,教学改革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面,而且还要掌握切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但要钻透教材,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只要教师掌握了主动权,教学改革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