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街区环境感知评价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505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利用空间句法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先对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分析,再结合街区内的绿视率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探究其街道空间中绿视率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研究人们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环境感知,探讨如何提升以小河直街为例的滨水街区的品质。
  关键词:滨水街区;空间句法;绿视率;运河
  杭州市的发展与演变,与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密不可分。自21世纪以来,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就被杭州市相关部门重视了起来。本文以杭州市内运河拱宸桥段小河直街街区为例,对其街区空间分布、滨水景观改善方面进行探讨。运用空间句法这种能够进行量化与直观图像化分析的方法,再结合场地绿视率分析,能够带来更清晰的研究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一、小河直街历史街区概况
  (一)街区简介与发展历程
  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在杭州市拱墅区的中部偏南,是一个典型的滨水街区,总面积约12.7万平方米。杭州市内的小河从西北方向东南汇入运河,故小河直街的东南边是余杭塘河与大运河、小河的交汇处,自古就是一处航运的优良场地。现在的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能够真实地呈现出古时京杭大运河用来航运时的遗迹和风貌,也展现了清末民国时期的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这是杭州特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南宋时期起直至明清,小河街区一带一直都是那时候的航运中心和物资的集散地,进行水陆物资交换。民国时期,小河直街被初步进行了改建和完善。但建筑风貌依旧是水乡特色,白墙黑瓦,沿河有围栏和石头堤岸。
  2007年初,小河直街的整治与改造项目,作为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二期工程的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正式启动。杭州市政府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进行了“和谐拆迁”,之后将小河直街建筑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重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和商贸旅游区。原来的建筑被进行了“旧包新”的修缮,保持了作为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如建筑外立面的雕花柱、花格窗等,就非常具有清代末期的民居特色。
  (二)小河直街街区格局与内部功能格局概况
  1.街区格局与内部功能格局
  杭州市内的小河自西北向东南汇入京杭大运河,在小河的两岸各形成了商业街区与住宅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河直街。小河直街的总体空间格局是典型的“两街夹一河格局”,这是一种江浙传统水乡市镇的河街形态的典型格局。与之类似的街区有江苏南京夫子庙所在的秦淮风光带、浙江绍兴仓桥直街、绍兴八字桥历史街区等。
  其内部功能格局主要有商业区、住宅区与绿化区。街区内按照“住宅-商业街道-小河-商业街道-住宅”的模式分布。
  2.道路与建筑形式
  小河直街主街道路全长约为1公里,宽度为3~6米。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比例为1∶2~1∶1。次路宽度为2~3米。全路段铺装统一,为硬质黑青石板。
  街区内部建筑大多1~2层,2层居多,其高度6~12米。建筑色彩为白墙黑瓦配红木。由于小河直街是在南宋时期兴起,在明清时期迅速发展的,所以街区风格与建筑形态都接近于南宋街道和明清古街的风格。在经历多年的改建之后,如今形成了白墙黑瓦的民国风街道,同杭州市内的河坊街与南宋御街也是这种风格。
  3.驳岸与植物
  小河直街沿河驳岸为硬质砖瓦驳岸。街区主街道没有设置行道树,仅在道路两旁偶尔设置少量大小不一的盆栽作为绿色点缀。沿河驳岸则设置有中型乔木如柳树,植有一些小型草本植物。
  二、空间句法分析
  空间句法理论,是1970年伦敦一位建筑学教授提出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衡量建筑与城市空间模式的重要理念,并成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的重要方法。笔者在此使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结构和街道空间进行量化研究。
  根据小河直街的卫星地图,描绘出小河直街的CAD平面图,然后将其简化成能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处理的图,即全部处理成简单的线与方形(图1)之后,开始导入Depthmap对图进行分析。
  (一)轴线整合度分析
  通过软件生成的冷暖色简化轴线图(图2)可以看出,全局整合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小河两岸分布的两条长直街,即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主街道,这里可达性最高。其中西南岸一侧街的街道,整合度更高,轴线呈现红色。这条高整合度的道路是游客和当地一些居民常常走动的区域,这条街的商铺也最为繁华和密集。
  整合度最高的主街道形成了“整合度核心”,成为主要轴线。在小河直街这种具有一定自然生长性质的街巷空间结构中常出现这种现象。“整合度核心”往往是整体空间形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部分,而在小河直街中就出现了“主干-枝状”的以主街为主、支巷为辅的“整合度核心”。
  在长度较短的次级道路中,整合度稍微下降,呈现冷暖过渡的黄色、绿色轴线。而沿河较远深入小径的一些居住区域,则显示出较低的整合度,即蓝色线条。这些区域处于相对隔离的位置,较少进行交通往来,相对安静和私密,符合居住空间的需要。
  (二)凸空间分析
  将小河直街的原始的CAD平面图进行处理和简化,去掉道路与绿地,只剩下建筑空间的平面(图3),再把图转化成Depthmap能处理的凸空间图,也就是整理成只剩下软件可处理的方块状空间(图4)。
  随后在软件中将河岸两边的建筑空间,两两进行link连接,就是在能接通的两个空间上加上link,表示实际上人可通过的地方(图5)。
  最后在软件中,生成凸空间的色块示意图,依旧使用颜色——从暖到冷表示(图6)。这些图示清楚地表现了小河直街的建筑空间形态。
  三、小河直街绿视率分析
  (一)绿视率量化计算与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绿视率的量化分析去研究小河直街的景观绿化情况。绿视率这一概念,是1987年日本的一位学者提出的。简单而言,绿视率就是指人在所處的环境中看到的某个画面中绿色面积所占的比率。在绿视率计算与数据统计方面,已经有了许多较为准确与成熟的研究方法。笔者选择了照片计算法来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绿视率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绿视率=(照片画面中的绿色面积/照片画面视野面积)×100%。   在对小河直街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按照街区与水的贴近程度,笔者将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区域分为如下部分,以便进行分析:
  一是贴水区。可以理解为贴在水上。这一类区域范围较小,有河面的游船和小河直街首尾的两座桥。
  二是临水区。这是距离水非常接近的一个区域,即能够触碰到水的地区,也就是水岸边直接沿着两边河岸的带状驳岸区域。
  三是近水区。这是距离水较为接近的区域,与前一区域的区别在于不能触碰到水,但能夠看到与感受到水。如小河直街沿河两岸的街道,即街区内的主道路。再比如街道上的二层建筑,在上面能够看见河岸,这也是近水区。
  四是远水区。这是在街区中距离水最远的部分。如巷子中存在的居民区,需要深入走进巷子,房屋较为低矮,根本看不见河流。这里被称为远水区。
  (二)不同地点绿视率的研究结论
  本节的研究,各选取了以上四部分区域中的几个点进行了现场照片拍摄,然后将各个地点的照片经过Adobe Photoshop中像素的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格中的绿视率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贴水区和临水区的绿视率远远高于近水区和远水区。这是由于前文所说的环境组成要素不同造成的。在贴水区的桥上与临水区的驳岸上,视野中所能见到的沿岸植被面积非常大。而且由于水面的折射,看到的绿色面积相当于是岸上绿色面积的两倍。这表明小河直街的沿河两岸的岸边,绿视率比其他区域高出许多。
  第二,在近水区的街道内,视野中的绿色面积主要来自街道边的绿植,如小型的盆栽树、在墙上附着的藤蔓等。有的区域中,墙角放满了绿植;而有的区域则根本没有一丝绿色。
  第三,远水区的绿视率与近水区相比,二者没有绝对的高低差距,而是各个地点都具有特殊性。在远水区,视野中的绿色面积主要来自一些居民自己种的菜地,和门口设置的绿色盆栽。因此近水区和远水区这两个区域的绿视率,由于街道两边对环境的人为设置,各个点之间差异不大。
  结合整合度的图分析可知,整合度越高的区域,意味着通达度越高,但其街区中的绿视率反而越低。这是因为在高整合度的主街道中为了道路的便利通达,不设置过多绿色植物,仅设置盆栽等作为点缀。而在低整合度的区域,绿视率却很高,因为当此区域无需发挥通达作用的时候,就更多地设置了绿化,以中和高整合度区域给人带来的无聊枯燥之感,利用绿化使人心情愉悦。
  四、研究启示
  (一)提高线性空间的通达性
  在城市小型街区的空间格局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达性。小河直街作为小型的商业和休闲街区,与周边人群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小河直街街区以主要交通干道为主线,以复杂的巷道为支脉向两侧发散,组织起一副完整的线性空间脉络。同时狭窄的巷井更能给予行人温馨之感。
  结合前文空间句法的研究分析可知,小河直街街区主街道的整合度以及通达度的表现均较好,但次级道路和小径的分布和整合度,则表明街道的设计有待调整。次级道路中有很多“死路”,非常影响道路的通达度。可见运用空间句法对街区道路整合度进行研究,在街区的空间格局设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提高街区绿视率
  在绿视率方面,为营造历史街区高密度的空间氛围,街区内部削减了专门的绿化用地,其余空间的绿化景观也被设置为内向型的园林式景观,这导致小河直街的绿视率不高。为此,可以通过对悬垂、攀援植物的充分运用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垂直绿化景观,从而提升街区整体的绿化面积,提高绿视率,进而改善人们对街区的主观印象。同时采用局部屋顶绿化的方式,将古街区与现代化融合,在提高绿视率的同时,带给人新的感受。
  (三)营造整体街道空间
  现有的小河直街的规划中,建筑与街道是紧密贴合的,这符合商业街区的需求,但除了商业需求之外,缺少一些使历史街区更有吸引力的公共休息空间。集文化性、公共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休闲场所适宜在小河直街的河流交汇处、桥头节点处和道路交叉处,还有少部分有一定距离的居住区中设置,同时沿街巷空间均匀设置活动场所。街区还要恢复院落绿化系统,通过栽种传统绿植突出传统风貌,强化近人尺度的庭院绿化,同时种植单株观赏植物,形成停留型的观景场所。公共休息空间的设置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在街角设置小亭子,在临水驳岸设置公共休闲廊架。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深圳水务集团水表组的管理与美学实践应用为例,研究落地式水表箱的选型、选材及设计优化等,响应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背景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号召,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为己任,自行设计定制绿色环保水表组防护箱,就功能美学与经济发展、品牌形象的结合分析其应用实践的示范性意义。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市人文;功能美学;绿色环保;应用实践;品牌建设  在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城市景观美学发展到精耕细
期刊
摘 要:文章从有关民宿需求兴起的本质讨论开始,重点调研了江浙地区民宿设计概况,分析了民宿改造设计中突出的三个问题,即设计中的同质化倾向、体验产品不丰富和文化要素的生硬植入,同时搜集典型性的案例,探寻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精品民宿的设计与建成有利于带动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更多游客可以有机会领略古村镇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民宿;改造设计;乡土情结  一、有关民宿需求兴起的本质讨论  根据《中国旅
期刊
摘 要:沙梨头更馆作为目前粤港澳地区唯一现存的更馆建筑实例,其典型的岭南广府建筑修复材料与修缮问题探究为目前澳门常见的文物建筑修复方法以及活化设计思路提供了参考案例。文章从澳门更馆的历史发展、建筑特色、修复工程的做法与材料等几大方面来研究探索其在修复上的问题,并希冀以此作为后续澳门乃至岭南广府地区相似类型建筑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更馆建筑;岭南建筑;修复材料;沙梨头;澳门  沙梨头更馆(Pata
期刊
摘 要:文章的着力点在于对老旧厂区码头更新改造前后的分析和梳理,总结出当前老旧厂区改造的主要特点及价值,在分析城市中的老旧厂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顺应我国经济和城市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来对老旧厂区环境进行革新,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生态发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港口的更新离不开文化性建筑的产生。以秦皇岛港厂区为例,目前该场地内并不具备文化性建筑,因此借助现有场地和设施在不同层次进行整合与
期刊
摘 要:城市雕塑属于环境艺术。不同于只追求自身作品艺术性和完整性的普通雕塑,城市雕塑以雕塑所在城市环境为背景,从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与雕塑布局的城市空间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与系统。  关键词: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公共环境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计划课题“西安公共空间雕塑艺术与‘丝路’情结交融研究”(19JK0337)研究成果。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其一般建立在
期刊
摘 要:澳门中西药局于晚清时期由孙中山先生在澳门开设,是粤港澳大湾区为数不多的现存的孙中山革命活动遗址。该建筑在面临拆除时,澳门文化局收到市民的告知,并开展建筑的收购和修复。目前该建筑已修复完成并向社会公开,当中采用了丰富的建筑修复技术,如在墙体使用吊针钻孔的方式截水除盐等,同时也暴露了修复工程的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澳门文物建筑的修复工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有利于完善澳
期刊
摘 要:人们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其艺术观念和设计表达仍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论。公共艺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文章对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特征和传承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我国国情,将公共艺术的设计文化语境取向作为都市文化精神传达的系统符号进行研究。  關键词:公共艺术;艺术观念;文化语境取向  注:本文系2020年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期刊
摘 要: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能够卓有成效地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与生命力,使产业与城市的运作事半功倍。大连作为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具备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基础,现针对智慧大连现存的争论焦点,简述了智慧大连统筹规划步伐滞后、建设运维与投入冲突、业务协同机制不健全从而显露出信息数据孤岛与部门垂直封闭的形势,智慧城市领域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和智慧城市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架构陈旧的相关问题,提出
期刊
摘 要: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由建筑大师密斯设计,他采用了“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文章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调研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体验的空间构形设计策略。  关键词:德国馆;设计策略;商业空间  一、德国馆建筑实体前期调研  (一)巴塞罗那德国馆概述  作为现代
期刊
作者简介:   李乐柠,  设计说明:   坐的艺术的产生现在显然不是因为缺少让人坐在那儿的东西才设计了一个可以使人长时间保持坐的姿势的支撑物。那是为什么呢?思考、因为思考所有事物仍然归于动态发展,因为人有需求,但从不满足,未曾让所有有需求的人满意,就会被重新审视。   坐,是一种姿势与状态,由坐演变而出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变化。到如今现在的家具设计师不仅在椅子的造型上尝试各种大胆的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