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榆林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minzhu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榆林是贫穷落后的,在中国版图上,榆林也是座不大的城市。但在我们北方地区历史上,榆林是数得上的名城。榆林古称“上郡”,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系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地。2000多年以来,在这里上演了无数动人心魄的土地争夺战,留下了许多跨越时空的历史遗迹。
  5月28日,达旗文联组织部分协会会员开展“感受古城,寻找文脉”采冈活动,到榆林市所属的神木县神木新村、二郎山景区、高家堡、石峁遗址以及榆林的镇北台、红石峡采风,所到之处真实的感受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历史、发展、沿革的过程。
  我们首先到达陕西北部的神木县新村。神木县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穷县,乞丐遍布全国各地。但在今天,神木县是陕西省北部最大的县,是中国第一产煤大县,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百强县第21位。神木县在全国最早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201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神木市。来到了神木县的和谐广场,站在这高楼林立的广场上,真有沧海桑田的感觉。在文联的引导下,我们又参观了神木县民居、古街旧道。这些古旧院落里,保留了许多汉族的建筑风格,但墙上的许多壁画,反映出了许多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榆林十二县,沿长城南北各六县,北边六县保留了许多蒙汉习俗。站在窟野河和秃尾河交汇处的二郎山上,鸟瞰神木全城,高楼大厦尽收眼底,神木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距今约4000年左右,整个遗址分为内城和外城,大约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文化。整个古城建设在一个山峁上,地势易守难攻,据说我们的始祖黄帝在这里驻守。北方的黄帝、东方的炎帝、南方的蚩尤在中原地区上演了一场艰苦卓绝战争,最终,黄帝战胜了炎帝和蚩尤,奠定了我们华夏民族的民族大融合基础和历史版图。
  落日的余晖给高家堡镇的城楼披上了一层金色,我们站在高家堡长城遗址的中兴楼上。东西远眺,两条街道仍然保留着昔日的商铺风格。南街、北巷相通,人来人往,可以想象昨日的繁华。高家堡是连接关内和河套地区的重要战略要地,修建于明代,是历经战火纷飞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古城堡。原为夯筑土城,万历年间用砖包砌,在城墙上行走,有现代人穿越回古代的感觉。
  5月29日早晨,我们来到了榆林市北郊的镇北台长城景区,说是长城景区,但和其它地方的长城景区有所不同。镇北台长城景区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的“金三角”,由镇北台、明长城、款贡城、易马城和塞上自然风光组成。毛乌素沙漠腹地的无定河环绕着正北台景区由西向东缓缓的流了过去。
  镇北台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万里长城上规模最为宏大、最有气势的正方梯形制高点,是中国万里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远看镇北台,它就像座落在长城上的一个城堡,分四层叠起,呈金字塔形。每一层都有瞭望口和射箭口,有完善的排水系统。登到最高层,款贡城、易马城,远处的长城,以及大漠风光净收眼底。款贡城同时期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它是当年款待、赏赐少数民族来使,接受纳贡和洽谈边贸事务的场所,俗称“官市”。易马城位于镇北台西南外,嘉靖初年与蒙古议和后设立,主要是蒙古族人用马匹交换汉族地区的食盐、茶叶等生活物品。直到明国初期,易马城仍然是当地蒙汉群众贸易往来的重要场所。
  站在镇北台的最高点,关内外的景色尽收眼底,时而宫女辞楼下殿,歌舞升平,推杯换盏;时而将士出征,金戈闪闪,战马萧萧。自秦汉以来,对于长城的修筑就没有停止。很大程度上,长城修筑史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史。秦汉以来的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役使大批人民修筑称长城。长城是我们留给全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但是,长城的修筑,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我们这个农业民族的民族心理。守着自己的“二亩三分地”修一道长墙,不让别人染指,自给自足。
  历代长城的修筑,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唐代诗人陈陶有诗曰: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长城挡住了北方少数民族袭扰,也挡住了各种文化的交流,明朝时,我们甚至在海边修筑了长城。不与外界交流的民族肯定是要落后的。无怪乎,清康熙年间,有位大臣建议维修长城时,康熙帝没有批准。他深知长城是修筑在民众心里的,光有一道长墙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易馬城下的红石峡,留下了许多名人的力书墨宝,有“大漠金汤、力挽狂澜、还我河山、威震九边”等。
  无定河寂静的在沙漠腹地中流淌,仿佛在咀嚼长城两边无尽的战争历史,回忆五千貂锦和春闺梦里人的音容笑貌。现在,长城两边人民和谐,经济繁荣,“一带一路”建设向全世界敞开了中国的大门,我们在与全世界人民一起举办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宴。
  回望榆林,不仅是游览了榆林的名胜古迹,更是对历史深深的思索和对未来无尽的展望。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花生地  秋无约,风渐凉。伫立阳台,望向故乡的方向,我仿佛看到坡地里扯出的花生已饱满,丰实。  过去,老家前山光秃秃一片,几乎全是风化的紫色页岩。记忆中,父亲在坡岰到处垦荒,刨沙,育土,整成一块块红褐色的沙壤地,秋栽油菜,春种花生。  当油菜褪去金色的外帔,挂满青青长角果的时候,母亲就提前挑好壮实圆润的花生做种子,带着我穿梭在油菜丛里套种花生。打窝,播种,施肥,盖土,浇水。十天过后,母亲会去地里走
期刊
大外甥让外甥女传信,说樱桃熟了,再不去吃,就罢园了。  外甥的村子,在汉江北岸的山上。与传统意义上的村庄不同,外甥的村子已经现代化,清一色新楼,楼前栽花种草,植树兴竹,与富人的别墅无异,而且楼与楼间距更大。  这一天,我们早早开车上路,赶在太阳刚从东山升起来,到了外甥的村庄。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村里所有的事物,楼房、花木、竹林等,显得又端庄又明丽。鸟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它们嘹亮的叫声,让寂静的村庄充满
期刊
春节前,朋友送来了一盆名为“朱砂根”的小树。它约高40公分,树干笔直,叶子青绿油亮,看起来很是精神。最妙的是中层的树枝上,参差地缀着一串串鲜红的小果子,大概四、五十颗,也是油亮油亮的。单凭眼观,我甚至怀疑这不是一棵正真的植物。经过反复地抚摸感受,我才得以确认这确实是一棵活生生的植物。至此,这盆便正式成为阳台绿植的一员。由于精神焕发的外表,这盆“朱砂根”受到全家人的喜爱,所以被妥善地安置在阳台的显眼
期刊
这一年过得颇不宁静。  七月,我在南昌出差时,突然接到二弟的电话,称父亲身体不适,急于见我。此刻,我预感到了将会发生什么。父亲已八十有七,近年来身体越来越不好,每次出门我都十分惦记。我立即抛下庞杂的事务,直奔机场,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中。当我匆忙赶到父亲面前时,父亲伸出苍白的手,将我紧握。他虽然说不出一个字,但从他全无血色的脸上,可以看得出他的喜悦。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似乎无声地说了许多话。凌晨时分
期刊
一  鸣沙山的沙子是喜欢和孩子们玩的。所以,当我儿子在鸣沙山尖叫着冲向沙子的时候,沙子一下子就变幻了表情,扫荡了疲惫和懒散,盛开了笑容,装饰了身体的姿态,软绵绵地,把自己弄成宠物狗,等着他来逗弄。  跟在我儿子后面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他跟他妈妈一路都在吵架,说话恶声恶气,没有好表情。他一定是看见沙漠变幻了表情,才露出难得的笑靥,奔跑着,故意重重地把自己砸在沙子的身上。  沙子当然无耻地笑着,腆
期刊
一  假期给岳父家打枣,岳父家四个子女都回到山西这个名叫圐圙头的小村来帮忙,几个孩子便在地里玩耍,大点的慧慧捉住一只小虫,其他的三个孩子都说这只小虫是蝴蝶,尤其妻弟家的牛牛,一副理直气壮的小模样,为了证明他们所言非虚,四个孩子一起把小虫小心翼翼拿到我面前让我辨认,我一看哪是什么蝴蝶,而是一只土灰的小飞蛾,我便实事求是地说,大花翅膀的才是蝴蝶。牛牛恼了,硬要我说这是一只蝴蝶,一边用小拳在我背上打个不
期刊
心灵的珍藏  吴丹红  有一所低矮破旧的老屋,炊烟从老屋后袅袅升腾,宛如一条扯不断的舞动的白绫,窗前有一个小小的人痴痴地等待着盼望着那个人回家……  爷爷已经年近六十,身材有些矮壮,背也稍稍驼着,有着一双健壮有力的像蟹钳的大手,头发却已斑白,面色被阳光晒得黝黑,额头上像是被刻刀划了几道深纹,脸上布满了浅浅的皱纹。那都是一波三折的往事吧。  爷爷虽然四肢不方便,但他就是闲不下来,时不时就往山上钻。那
期刊
“又一庄”酒楼这个名字,使我联想到了“新乡土”。“又一庄”,有“家园”的感觉,来长沙,必得进又一庄。那天,去“又一庄”时,我迟到了,《新创作》杂志社主编“彭胡子”举起茶杯说:罚你三杯!我只好乖乖地认罚了两杯。那日朝晖作东,“新乡土”的“战友”久别重逢,喝着“麦子”酿的啤酒,“精神家园”的味道颇浓。  酒过数巡,“胡子”便放谈江堤。彭胡子是我所久仰的作家诗人,读过他写的编的不少书,尤其是“悠闲”系列
期刊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青海师范大学)校园里的波斯菊开得可真欢啊!秋天的阳光下,白色、黄色、紫色、粉红色、深红色,各色花朵多姿多彩,轻盈艳丽,繁茂绚烂,一畦畦的颇有野生情趣。走在花中的青春少女,自有一种格外的美丽,成为后来大学生活最好的回忆,并进入我的笔下写作凌须斌的这篇文章。借用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尾句赞一个:“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屈指数来,“故园三十二年前
期刊
一边务农一边当民办教师的父亲,给我规划的未来职业是百货公司的售货员。  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父亲放弃了祖祖辈辈经营的土地与家园,举家从乡村迁到了小镇,在国营的百货公司谋得了一个售货员的职位,然后默默等待我长大,女承父业……  初中毕业报志愿,班主任家访,他告诉我的父母,以我的成绩,考入一所不错的中专是有把握的。  这天晚上,我挨着祖母躺在滚烫的火炕上。父亲站在炕头,沉默良久后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