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应当厘清数学知识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主体间师生关系;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每节课的各个环节;启迪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厘清数学知识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
数学知识是思维能力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思维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对数学知识的概括、探索、准确表达,对知识的本质理解等。同时,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思维发展好的学生学习新知识相对比较快,也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数学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
数学教学首先是数学知识的教学,但拥有了知识未必就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能力的强弱并不是正相关,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并非完全自然地一致,有时甚至很不平衡。知识教学和能力发展可能形成正向平衡和不平衡与负向平衡和不平衡几种状态。
二、正确认识主体间师生关系
在主体间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时刻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不仅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体,作为被教师教育和认识的对象他们仍然是主体;教师在教育指导学生时是主体,在被学生认识时也依然是主体,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一直都是以主体的地位而展现自我,以主体间的关系进行着彼此之间的交往。
三、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每节课的各个环节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四、启迪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因此,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则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灵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耿飞飞.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实验的方案设计[J].当代教师教育,2012,(3).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厘清数学知识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
数学知识是思维能力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思维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对数学知识的概括、探索、准确表达,对知识的本质理解等。同时,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思维发展好的学生学习新知识相对比较快,也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数学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
数学教学首先是数学知识的教学,但拥有了知识未必就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能力的强弱并不是正相关,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并非完全自然地一致,有时甚至很不平衡。知识教学和能力发展可能形成正向平衡和不平衡与负向平衡和不平衡几种状态。
二、正确认识主体间师生关系
在主体间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时刻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不仅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体,作为被教师教育和认识的对象他们仍然是主体;教师在教育指导学生时是主体,在被学生认识时也依然是主体,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一直都是以主体的地位而展现自我,以主体间的关系进行着彼此之间的交往。
三、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每节课的各个环节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四、启迪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因此,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则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灵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耿飞飞.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实验的方案设计[J].当代教师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