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高黎贡山纵跨云南西部,由北向南连接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中间高耸,两端宽阔平坦,绵延六百余公里,是缅甸恩梅开江与怒江的分水岭。它在地质上是一座年轻的山脉,在地球的动荡时期成为动植物的“诺亚方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被全球科学家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
我第一次进怒江峡谷的时候走了狗屎运,遇上了20年一遇的大雪。在离贡山只有30公里的时候,我们终于被塌方的公路阻断了前进的脚步。坚持到不能坚持,只好原路回撤,改道离六库最近的腾冲。
在腾冲的最大的收获是一本书——《生命的避难所——高黎贡之书》。感谢周勇老师给我打开了遥远的高黎贡大门,在我眼前展开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多彩的王国,开启了我内心对高黎贡无法抑制的憧憬,而那世界上最大的杜鹃花王的坎坷发现经过,更是在不经意间召唤我的灵魂……
大树杜鹃是英国人乔治·福瑞斯特最早发现的。19世纪初,这个受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委托到中国收集动植物物种的博物学家,被高黎贡广袤的植物资源征服,在这里游荡728年。28年间,他在一次进山时惊喜地发现了一种神奇而巨大的新种杜鹃。叹为观止与激动之余,福瑞斯特命人砍倒大树,专门雇用背夫,将一个直径1.3米的树干圆盘带出了山。在这之后,没有人知道这个物种分布在哪里,更没有人再次见过这种世界上最大的杜鹃。
在英国植物猎人之后,大树杜鹃在世人的关注中消失了,1981年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冯国楣教授组织的数次寻找中,大树杜鹃终于在神秘消失近五十年后,在大塘的森林中被重新发现,从此再度吸引全球学者与自然爱好者的目光。据2002年1月的野外调查结果,大树杜鹃分布于高黎贡山西麓大塘附近方圆仅两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胸径三十厘米以上的植株约六百余株,属于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的珍稀物种。
出发
这一次我走到了高黎贡的边缘,当然是仔细落实路线,花期以及联络人,行进方式等等,为正式拜访大树杜鹃做足了功课。出发的那天凌晨四点半起床,膜拜大树杜鹃的梦想之旅开始了。北京-昆明-保山-腾冲-和顺,一路狂奔,我们每个人心中对高黎贡的期待渐渐浓郁起来。
继续向北,简易公路非常颠簸。当初曾有人建议为了开发旅游,把公路一直修进去,因为被称为“杜鹃花之父”的冯国楣先生坚决反对,才给大树杜鹃保留了完整的栖息地,而不被人类肆意地践踏。一小时后,车停了在一片较为开阔的谷地上,眼前的山峰就是大河岭干,翻过这座山,才能正式进入保护区。弃车步行,过一条架着独木桥的小河,树影之后,就看到了护林点的一排平房。
护林点的条件很简陋,我们在旁边的一片空地上找到了合适的营地,迅速安营扎寨,天很快就黑下来。征得护林员同意,清理周围的杂草枯枝,捡石块,干柴围起一个小火堆取暖。夜晚的森林寒气袭人,静谧无语,我们围火堆而坐,倾听森林的声音。明天一早就进入大树杜鹃的王国了,压抑不住的向往。
清晨,森林里的空气潮湿而清新,大家忙着煮水做饭,整理行囊。中午只预备了些热水,尽量轻装前行,按计划今天的路是一日往返,没有保山林业管理部门的批示,我们不能在保护区内留宿,必须回到护林点。这里是保护区的边缘地带。
出发,急速上升,先翻越大河岭干。这座小山不高,但阻挡在保护区的入口,像是天然形成的大门一样,给大塘保护区增加了神秘的色彩。一进林子,到处都是各种附生兰和苔藓附着在高大的树木上,使我马上就决定下次要在这些兰科植物的花期再来了。气喘嘘嘘地攀上山顶,来时的山谷就在脚下由远方延伸过来。大河在高黎贡山还是条小溪,奔涌到大河岭干的脚下,转身钻进了山环,钻出了保护区的怀抱。她就是龙川江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去年工作忙,周末经常加班,很久没有上山了。这开头的路没有一点准备活动的余地,就开始上升,真有些费劲。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咬牙跟上向导,迎接体力极点的到来。
山顶便有一棵耀眼的马樱杜鹃在召唤,还没有盛开,远没有赧亢站那片马樱花壮观。沿着一片低矮的竹林下坡,路很陡,接着又进了林子。啁啁啾啾的鸟鸣声一直此起彼伏地跟随着我们。翻过大河岭干就开始行走在漫长的缓坡上,不断上升下降,不断前行。身后响起一串动物的叫声,越来越近,是白眉长臂猿!去年在赧亢长臂猿的栖息地我听到过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叫声,有点像是云南口音的“过来……过来……”。估计这里也是一个长臂猿家庭的栖息地,后来跟护林员打听,证实了我的猜测。
暖温带的常绿阔叶林里是阴暗的,大型乔木高大而遮天蔽日。藤本植物和树干缠绕在一起,极力向上伸展着接纳阳光,大量的附生植物挤满树干。现在还是旱季。这个季节里,大部分植物虽然是绿色,但处于一年之内生长最为缓慢甚至停滞的休眠期。大片大片的冷水花,凤仙花,马兰,还少不了阴险的荨麻。一直记得去年在百花岭山里下错了沟,在荨麻丛中开路的惨状,所以对这不起眼的家伙自有特别的敏感,赶紧提醒同伴小心。话音未落,已经听到“哎哟”的中招声,好在因为天凉大家都穿着比较厚的衣裤。
一路和向导聊天,才得知保护区的护林工作相当繁重。护林员每天都要行进至少三十公里的山路,人数不多,却要照顾相当大的林区面积。冬季上山还好,雨季就相当艰苦了,不仅天气闷热,而且阴湿的林子里是蚂蟥和毒蛇的天下,护林员们只能快速行走以防蚂蟥上身,即使如此,也难以洁身自好。这几年保护区全面封闭,老百姓不得再进入,管理难度略微下降,但因为山上资源丰富,仍然有从高黎贡西坡偷偷翻山进来寻找贵重木材的偷猎者。
觐见女王
越过一条河继续前行,眼前的森林似乎有更高的郁闭度,林下也更加阴暗了。前面出发的另一支队伍里,有个摄影师在工作的背影。我们赶上前,发现他正在拍摄一组巨大的树叶。为了显示树叶的具体大小,摄影师在上面放上一个10厘米长的小尺子作为参照物。原来这就是大树杜鹃被前些天的大雪打下来的枝叶。
既然有枝杈,大树杜鹃显然就在附近,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突然听到同伴的欢呼声。在向导抬起的指尖延长线上,有一株高大的乔木,其间点缀着粉红色的大簇花朵。不曾见到大树杜鹃之前,曾经无数次设想那将是怎样一番激动的景像。但亲眼见到大树杜鹃的那一刻,她并没有给我想像中繁花缀满枝头的丰茂,取而代之的是在茂密森林中的一种静谧神秘之美。在这个万千植物休养生息的时刻,大树杜鹃的花簇高悬于枝头,疏落有致而不密集雍容,高雅美丽而从容不迫,那种超脱的仪态蕴含着君临天下的威严,仿佛周遭的绿色都是她水红色花朵的陪衬。从这里我们显然开始进入大树杜鹃的领地。
再向前走上一段,前队的向导们已经在森林里的小片空地上开始午餐,我们也稍作休息,交谈中得知他们带的队伍是来自日本的自然爱好者,今晚会在大树杜鹃的王国里借宿,而要想在大树杜鹃的领地彻夜不归,需要获得保山管理局的特批。而我们因为没有进行申请,在夜晚来临前就要遵守约定撤回保护区边缘的营地。大家纷纷说:“下一次,我们也要在这神秘林中宿营,倾听夜晚大树杜鹃王国里的故事。”
再继续向前不到一个小时,狭窄的小路前方,有株异常高大和粗壮的乔木,显然是林中的王者,这就是大树杜鹃树王吗?它相对独立地矗立在一个小小的陡坡上,我们所有人四肢着地奋力攀上陡坡,攀到树王的脚下。这一刻,在海拔2320米的陡峭山坡上,我们终于匍匐在这株高约二十五米的800岁“世界杜鹃之王”的石榴裙下,顶礼膜拜。
这种王者风范即使是隐藏在如此幽闭的高黎贡腹地都显示着毋庸置疑的权威,她就是这片森林最年长的老者,她沉默着看着我们的到来,并在一杈枝干上捧出一丛盛开的虎头兰含蓄地迎接我们。
高黎贡山纵跨云南西部,由北向南连接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中间高耸,两端宽阔平坦,绵延六百余公里,是缅甸恩梅开江与怒江的分水岭。它在地质上是一座年轻的山脉,在地球的动荡时期成为动植物的“诺亚方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被全球科学家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
我第一次进怒江峡谷的时候走了狗屎运,遇上了20年一遇的大雪。在离贡山只有30公里的时候,我们终于被塌方的公路阻断了前进的脚步。坚持到不能坚持,只好原路回撤,改道离六库最近的腾冲。
在腾冲的最大的收获是一本书——《生命的避难所——高黎贡之书》。感谢周勇老师给我打开了遥远的高黎贡大门,在我眼前展开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多彩的王国,开启了我内心对高黎贡无法抑制的憧憬,而那世界上最大的杜鹃花王的坎坷发现经过,更是在不经意间召唤我的灵魂……
大树杜鹃是英国人乔治·福瑞斯特最早发现的。19世纪初,这个受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委托到中国收集动植物物种的博物学家,被高黎贡广袤的植物资源征服,在这里游荡728年。28年间,他在一次进山时惊喜地发现了一种神奇而巨大的新种杜鹃。叹为观止与激动之余,福瑞斯特命人砍倒大树,专门雇用背夫,将一个直径1.3米的树干圆盘带出了山。在这之后,没有人知道这个物种分布在哪里,更没有人再次见过这种世界上最大的杜鹃。
在英国植物猎人之后,大树杜鹃在世人的关注中消失了,1981年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冯国楣教授组织的数次寻找中,大树杜鹃终于在神秘消失近五十年后,在大塘的森林中被重新发现,从此再度吸引全球学者与自然爱好者的目光。据2002年1月的野外调查结果,大树杜鹃分布于高黎贡山西麓大塘附近方圆仅两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胸径三十厘米以上的植株约六百余株,属于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的珍稀物种。
出发
这一次我走到了高黎贡的边缘,当然是仔细落实路线,花期以及联络人,行进方式等等,为正式拜访大树杜鹃做足了功课。出发的那天凌晨四点半起床,膜拜大树杜鹃的梦想之旅开始了。北京-昆明-保山-腾冲-和顺,一路狂奔,我们每个人心中对高黎贡的期待渐渐浓郁起来。
继续向北,简易公路非常颠簸。当初曾有人建议为了开发旅游,把公路一直修进去,因为被称为“杜鹃花之父”的冯国楣先生坚决反对,才给大树杜鹃保留了完整的栖息地,而不被人类肆意地践踏。一小时后,车停了在一片较为开阔的谷地上,眼前的山峰就是大河岭干,翻过这座山,才能正式进入保护区。弃车步行,过一条架着独木桥的小河,树影之后,就看到了护林点的一排平房。
护林点的条件很简陋,我们在旁边的一片空地上找到了合适的营地,迅速安营扎寨,天很快就黑下来。征得护林员同意,清理周围的杂草枯枝,捡石块,干柴围起一个小火堆取暖。夜晚的森林寒气袭人,静谧无语,我们围火堆而坐,倾听森林的声音。明天一早就进入大树杜鹃的王国了,压抑不住的向往。
清晨,森林里的空气潮湿而清新,大家忙着煮水做饭,整理行囊。中午只预备了些热水,尽量轻装前行,按计划今天的路是一日往返,没有保山林业管理部门的批示,我们不能在保护区内留宿,必须回到护林点。这里是保护区的边缘地带。
出发,急速上升,先翻越大河岭干。这座小山不高,但阻挡在保护区的入口,像是天然形成的大门一样,给大塘保护区增加了神秘的色彩。一进林子,到处都是各种附生兰和苔藓附着在高大的树木上,使我马上就决定下次要在这些兰科植物的花期再来了。气喘嘘嘘地攀上山顶,来时的山谷就在脚下由远方延伸过来。大河在高黎贡山还是条小溪,奔涌到大河岭干的脚下,转身钻进了山环,钻出了保护区的怀抱。她就是龙川江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去年工作忙,周末经常加班,很久没有上山了。这开头的路没有一点准备活动的余地,就开始上升,真有些费劲。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咬牙跟上向导,迎接体力极点的到来。
山顶便有一棵耀眼的马樱杜鹃在召唤,还没有盛开,远没有赧亢站那片马樱花壮观。沿着一片低矮的竹林下坡,路很陡,接着又进了林子。啁啁啾啾的鸟鸣声一直此起彼伏地跟随着我们。翻过大河岭干就开始行走在漫长的缓坡上,不断上升下降,不断前行。身后响起一串动物的叫声,越来越近,是白眉长臂猿!去年在赧亢长臂猿的栖息地我听到过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叫声,有点像是云南口音的“过来……过来……”。估计这里也是一个长臂猿家庭的栖息地,后来跟护林员打听,证实了我的猜测。
暖温带的常绿阔叶林里是阴暗的,大型乔木高大而遮天蔽日。藤本植物和树干缠绕在一起,极力向上伸展着接纳阳光,大量的附生植物挤满树干。现在还是旱季。这个季节里,大部分植物虽然是绿色,但处于一年之内生长最为缓慢甚至停滞的休眠期。大片大片的冷水花,凤仙花,马兰,还少不了阴险的荨麻。一直记得去年在百花岭山里下错了沟,在荨麻丛中开路的惨状,所以对这不起眼的家伙自有特别的敏感,赶紧提醒同伴小心。话音未落,已经听到“哎哟”的中招声,好在因为天凉大家都穿着比较厚的衣裤。
一路和向导聊天,才得知保护区的护林工作相当繁重。护林员每天都要行进至少三十公里的山路,人数不多,却要照顾相当大的林区面积。冬季上山还好,雨季就相当艰苦了,不仅天气闷热,而且阴湿的林子里是蚂蟥和毒蛇的天下,护林员们只能快速行走以防蚂蟥上身,即使如此,也难以洁身自好。这几年保护区全面封闭,老百姓不得再进入,管理难度略微下降,但因为山上资源丰富,仍然有从高黎贡西坡偷偷翻山进来寻找贵重木材的偷猎者。
觐见女王
越过一条河继续前行,眼前的森林似乎有更高的郁闭度,林下也更加阴暗了。前面出发的另一支队伍里,有个摄影师在工作的背影。我们赶上前,发现他正在拍摄一组巨大的树叶。为了显示树叶的具体大小,摄影师在上面放上一个10厘米长的小尺子作为参照物。原来这就是大树杜鹃被前些天的大雪打下来的枝叶。
既然有枝杈,大树杜鹃显然就在附近,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突然听到同伴的欢呼声。在向导抬起的指尖延长线上,有一株高大的乔木,其间点缀着粉红色的大簇花朵。不曾见到大树杜鹃之前,曾经无数次设想那将是怎样一番激动的景像。但亲眼见到大树杜鹃的那一刻,她并没有给我想像中繁花缀满枝头的丰茂,取而代之的是在茂密森林中的一种静谧神秘之美。在这个万千植物休养生息的时刻,大树杜鹃的花簇高悬于枝头,疏落有致而不密集雍容,高雅美丽而从容不迫,那种超脱的仪态蕴含着君临天下的威严,仿佛周遭的绿色都是她水红色花朵的陪衬。从这里我们显然开始进入大树杜鹃的领地。
再向前走上一段,前队的向导们已经在森林里的小片空地上开始午餐,我们也稍作休息,交谈中得知他们带的队伍是来自日本的自然爱好者,今晚会在大树杜鹃的王国里借宿,而要想在大树杜鹃的领地彻夜不归,需要获得保山管理局的特批。而我们因为没有进行申请,在夜晚来临前就要遵守约定撤回保护区边缘的营地。大家纷纷说:“下一次,我们也要在这神秘林中宿营,倾听夜晚大树杜鹃王国里的故事。”
再继续向前不到一个小时,狭窄的小路前方,有株异常高大和粗壮的乔木,显然是林中的王者,这就是大树杜鹃树王吗?它相对独立地矗立在一个小小的陡坡上,我们所有人四肢着地奋力攀上陡坡,攀到树王的脚下。这一刻,在海拔2320米的陡峭山坡上,我们终于匍匐在这株高约二十五米的800岁“世界杜鹃之王”的石榴裙下,顶礼膜拜。
这种王者风范即使是隐藏在如此幽闭的高黎贡腹地都显示着毋庸置疑的权威,她就是这片森林最年长的老者,她沉默着看着我们的到来,并在一杈枝干上捧出一丛盛开的虎头兰含蓄地迎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