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别走得太快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元旦前夕,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以避免“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无独有偶,此前湖北省已有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三字经》传承七百余年,被奉为儿童启蒙读物,它不仅涵盖知识面丰富,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最初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现在幼童读物似乎一夜间就有了精华糟粕之分。难怪有网友无奈感叹,“鲁迅无奈地走了,朱自清的《背影》也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地平线。现在轮到王应麟抱着他的《三字经》,一脸忧郁。”
  湖北省武昌区九龙井小学对《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文本重新进行了打印编排,“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语文教研组主任魏贤佐解释,他们认为“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的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古代人生的一条最佳出路……
  湖北大学教授、评论家刘川鄂分析:《三字经》等国学作品,是在农耕时代留下来的,其中有些内容是“道德利令”,是在一种不平等的身份和心态中进行的,它与现代意义上的人道关怀不可同日而语,也不利于现代个体人格的培养。他表示:“分清糟粕与精华,而且对精华还要结合实际,才能‘古为今用’。”
  
  反对之声:让孩子自己鉴别
  
  和删节行为截然相反,湖北武昌积玉桥学校要求小学毕业生,必须能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经典。校长祝正州认为,这些经典就应该通篇诵读,“阅读经典,是为了学习进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了解文化发展的轨迹。如果担心学生把部分不适宜的内容误作好东西吸收,老师完全可以引导。”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也不赞成删节《三字经》。“如果删节,就会破坏历史文本的完整性,把一篇经典文本割裂得鸡零狗碎,肢解得面目全非,这绝非尊重历史的态度。学生诵读的是删节本,以为原书本来如此,而在别处看到原本,会因为与所学内容不同而困惑。如果因为课时原因,不能全文学习,可以在专业教师或者学者的指导下,进行节选,并且一定要说明这是节选本,而不让孩子们有误解。”
  徐梓说:“《三字经》自诞生以来,已经流传了700多年,在历史上被视为‘蒙学之冠’。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包举经史子集四部;从整体来看,它又是一部劝学文献,而较少伦理道德的说教,从而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如果我们以‘知识之学’的态度来看待它,即通过它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它在现代依然不失为一部好的启蒙教材。而且,《三字经》选取了很多和儿童非常切近的例子,孩子们容易接受。”
  其它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也多认为对《三字经》等经典的删减乃是因噎废食,是教育者“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网友史蒂芬周表示:“去粗取精是一个过程,一个消化吸收理解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积极互动的过程,更是受教育者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的结果。”
  引发争议:启蒙读物该如何读?
  《齐鲁晚报》一篇评论认为:《三字经》等进校园,是这些年“国学热”的一部分。“国学热”的出现,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有必要,但不少人推动“国学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眼前的社会风气不满意,希望用国学来教化人心。如果不,能改良社会生活本身,而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的希望寄托在几本旧学读物上,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认为,对于所有经典都必须深入研究、透彻分析、适当甄别,在学习《三字经》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至于魏贤佐的说法,钱文忠则表示:“除了不同意随意使用‘封建’这个概念以外,我对魏老师的意见完全赞成。对于删书,我持反对意见——历史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删书会起到什么作用。我们需要的是批评性的解释,就算这些语句有问题,不正可以给讲述者提供分析和批评的机会吗?”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委员邓咏秋长期从事阅读学研究,一直关注市场上的儿童读物。她认为,不同的读物可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我们的图书市场上,不可能存在一点负面内容都没有的现象。我们要做的是,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引导孩子去认识不同的内容,让他们具有判读读物内容的能力。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部门在阅读指导上的工作是急需加强的,不能遇到问题就一删了之。‘开卷有益’在科学的阅读指导下是能够实现的”,邓咏秋说。
其他文献
我知道,现在的鹦鹉洲,早已不是唐诗中的那个鹦鹉洲了。   崔颢看见的那个芳草萋萋的鹦鹉洲,李白看见的那个“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鹦鹉洲,还有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看江中鹦鹉洲”的那个鹦鹉洲,已在明朝末年随着一个王朝倾覆而沉没。中国文化中有太多的宿命意识,又总以天人感应的方式显现出来。一个王朝的倾覆和一个江心之洲的沉没其实没有丝毫联系,然而在发生的那一刻,以及往后,却让人倍感奇异,蹊
期刊
《三国演义》大结局是“三国归晋”,征战半个多世纪的魏、蜀、吴相继告亡。表面上看三国似乎悉数谢幕,但实际上却是迥然不同的下场,这迥然不同的下场给出的是历史的不同答案,其中包括着咎由自取的真亡与假亡。  抛开个性不突出的吴国不表,且把三国中两股敌对势力魏蜀两国的灭亡方式做出比较。  蜀汉与曹魏,一个是真亡,一个是假亡。三国归晋,蜀汉在邓艾、钟会的夹击下,不堪一击,弱智皇帝刘禅举国投降,是真的死掉了。 
期刊
汉字是表达的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它还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确实,每一个字的诞生,都有诸多构成因素以及变化与演进特点。其中一些汉字甚至记录和承载了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特性、民族的特点、国家的发展,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树立了中华文明的旗帜。    生是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为易”。中国古代科学首先重视研究生命现象,虽然延误了简单
期刊
商鞅变法?六国赂秦?李斯施才?远交近攻……两千多年来,秦统一中国的原因一直叫人猜不透。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秦统一天下至少借助了小麦的力量。祖籍西方的小麦和其他文化因素在向东传播后,大大地改变了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可以说在公元前221年之前很久,中国历史的进程、天下的分合,已经因为小麦这个西方来客而注定了。     坏心办了好事的郑国渠    秦王嬴政当政初年,秦国统一天下的雄心已渐显露,燕、齐、楚
期刊
腹诽    腹诽,也叫“腹非”,即嘴上不说,心里却叽里咕噜,认为不对。先秦时,好像还没有这罪名。周厉王的时候,统治很严酷,说话相当危险,弄不好就被杀掉,老百姓在路上见面都不敢用嘴巴打招呼,使一下眼色就拉倒。到了秦王朝,特别重视舆论一律,乱说也不行,“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但是,如果“不语”,好像不算犯罪。   西汉建立后,刘邦的子孙汉武帝设立了这个罪名。据《史记·平准书》所载,颜异早年为济南亭长(
期刊
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生物学家眼里,秦岭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动植物资源的界线,且将两者容纳于一身;在历史文化学家眼里,秦岭是俊秀江南与粗犷北国的分隔,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甚至被称作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之于中国,意味着太多。它不仅在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上具有南北分界的重要意义,而且还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孕育
期刊
唐末至清,每到官学失信,书院就会兴起,之后繁荣、官化,再腐朽。然而真正的书院精神,从不因书院的兴废而改。千年一转身,书院今又来。    千年兴废    书院的兴起,经历了较为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私人授徒讲学,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但以书院的组织形式授徒讲学,则是近千年的事情。唐朝,随着雕版印刷的成熟,书籍数量激增。开元年间,玄宗设丽正书院为皇室修书,始有书院之名。五代以来,由于战争频繁,官学衰
期刊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壮举,本期我们把目光投注到未能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东归时,伏尔加河西岸的两万多蒙古同胞被留在了俄国。二百多年来,他们和东归的部族一样,在历史的潮流中跌宕起伏,历尽沧桑。    1771年,土尔扈特的领袖渥巴锡率领部族冲破重重困扰回归祖国。但在伏尔加河西岸的蒙古部落因河流尚未封冻未能成行。当时有4700帐,其中有杜尔伯特部落10000多人,土尔扈特部落8000
期刊
在秦汉之交的政治风云中,有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张苍,他跟随汉高祖刘邦一同打天下、治天下,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官至丞相,后来活到100多岁才去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唯一超过百岁的丞相寿星。  张苍的人生经历,颇富有戏剧色彩。据史书记载,张苍做过秦朝主管文书的御史。他为人很正直,对秦朝的残暴统治非常不满,经常发表一些抨击朝政的议论。秦王对张苍恨之入骨,准备指派公差逮捕他。有朋友向张苍通风报信,得知消息后,
期刊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耀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深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身躯,  却怎能锁住那颖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