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包括提问的科学性,提问的启发性,问题要适度、适时、适量,问题还要有互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问题也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梯度。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要实现“有效教学”必先从实现“有效提问”开始。所谓有效提问不是随心所欲地提问,应讲究一定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
“提问什么”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它的实质是选择和组织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因此科学性提问的前提是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讲授“燃烧与灭火”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毕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什么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呢?”像这种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二、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启发性提问容易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力求富有创意,要侧重思考型、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即使对同一问题,也可以有多种提问方式。许多教师“于不疑处生疑”便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在讲授“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一节时,浓氨水的扩散实验中学生很快得出“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的结论,这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盛有浓氨水的烧杯内没有变红?酚酞的微粒不运动的吗?”启发性提问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教师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知问题,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如做“含硫火柴的燃烧”实验,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火柴除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外,火柴梗同时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是二氧化硫吗?”的疑问,从而引出如何完善书本上的演示实验。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也可以产生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课堂提问要有适度性
1.提问要适度。
“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的感觉,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如讲授“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不知如何解释。这时教师再度提问:1克氢气和10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完全反应后,还剩余2克氧气,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学生略作思考后得出9克的结论,也很快就理解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的意思。“2升的氢气和1升的氧气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多少?”“1克的水蒸发后变成1克的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强调的内容。适度的提问促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果,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提问要适时。
在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自己得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讲授“溶液的概念”时,教师补充实验:将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后再加少量蔗糖固体振荡,可以再加少量硝酸钾固体振荡,然后提问:“这种混合物是溶液吗?”这一问题能给学生产生一定的震撼,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只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这一概念,也为后续教学溶液中可以有多少溶质并存打下基础。
3.提问要适量。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每次提问后,也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给学生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时间,否则学生无法完整有效地思考问题,提问也就失去了意义。但也不能偶尔只提一两个问题,教师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会感到乏味,并可能消极对待,学习兴趣也会随之而减退。
四、课堂提问要有互动性
高质量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教学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巧妙的提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想问题并发现问题。比如教师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不要立刻表态“对”或“不对”,可以让别的同学补充、纠正,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更佳的方案等。随着不同意见的发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问题的交流越充分,提问的效果越好。如讲授“氧气的获得”一节,教师特意少加一些高锰酸钾,制得半瓶氧气,让学生产生一丝遗憾,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药品不够了,怎么办?”学生马上回答:“再加一些高锰酸钾。”“怎么加?”“把橡皮塞拔出来再加。”这时候学生间马上讨论开来了,“试管烫的,不能加”,“塞子拔出来后空气就进去了,收到的氧气会不纯的”,“干脆重来,取多一点的高锰酸钾再做”,“那刚才的不是浪费了吗”……这时引入双氧水制氧气,老师给出装置时,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制法。教师提问:“‘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这时候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也有了要表达的欲望。
五、课堂提问要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有时也可与时事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学习完燃烧与灭火后,教师可以适时留下思考题:今年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所用的燃料是什么?一般火箭发射用什么燃料?所用燃料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六、课堂提问要有梯度性
问题不能过于直接、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价值,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所以问题的高度要有梯度,要由浅入深、步步递进,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入。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深入探究问题本质的好习惯。
总之,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要实现“有效教学”必先从实现“有效提问”开始。所谓有效提问不是随心所欲地提问,应讲究一定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
“提问什么”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它的实质是选择和组织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因此科学性提问的前提是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讲授“燃烧与灭火”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毕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什么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呢?”像这种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二、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启发性提问容易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力求富有创意,要侧重思考型、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即使对同一问题,也可以有多种提问方式。许多教师“于不疑处生疑”便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在讲授“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一节时,浓氨水的扩散实验中学生很快得出“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的结论,这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盛有浓氨水的烧杯内没有变红?酚酞的微粒不运动的吗?”启发性提问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教师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知问题,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如做“含硫火柴的燃烧”实验,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火柴除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外,火柴梗同时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是二氧化硫吗?”的疑问,从而引出如何完善书本上的演示实验。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也可以产生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课堂提问要有适度性
1.提问要适度。
“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的感觉,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如讲授“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不知如何解释。这时教师再度提问:1克氢气和10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完全反应后,还剩余2克氧气,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学生略作思考后得出9克的结论,也很快就理解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的意思。“2升的氢气和1升的氧气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多少?”“1克的水蒸发后变成1克的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强调的内容。适度的提问促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果,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提问要适时。
在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自己得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讲授“溶液的概念”时,教师补充实验:将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后再加少量蔗糖固体振荡,可以再加少量硝酸钾固体振荡,然后提问:“这种混合物是溶液吗?”这一问题能给学生产生一定的震撼,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只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这一概念,也为后续教学溶液中可以有多少溶质并存打下基础。
3.提问要适量。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每次提问后,也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给学生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时间,否则学生无法完整有效地思考问题,提问也就失去了意义。但也不能偶尔只提一两个问题,教师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会感到乏味,并可能消极对待,学习兴趣也会随之而减退。
四、课堂提问要有互动性
高质量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教学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巧妙的提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想问题并发现问题。比如教师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不要立刻表态“对”或“不对”,可以让别的同学补充、纠正,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更佳的方案等。随着不同意见的发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问题的交流越充分,提问的效果越好。如讲授“氧气的获得”一节,教师特意少加一些高锰酸钾,制得半瓶氧气,让学生产生一丝遗憾,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药品不够了,怎么办?”学生马上回答:“再加一些高锰酸钾。”“怎么加?”“把橡皮塞拔出来再加。”这时候学生间马上讨论开来了,“试管烫的,不能加”,“塞子拔出来后空气就进去了,收到的氧气会不纯的”,“干脆重来,取多一点的高锰酸钾再做”,“那刚才的不是浪费了吗”……这时引入双氧水制氧气,老师给出装置时,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制法。教师提问:“‘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这时候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也有了要表达的欲望。
五、课堂提问要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有时也可与时事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学习完燃烧与灭火后,教师可以适时留下思考题:今年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所用的燃料是什么?一般火箭发射用什么燃料?所用燃料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六、课堂提问要有梯度性
问题不能过于直接、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价值,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所以问题的高度要有梯度,要由浅入深、步步递进,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入。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深入探究问题本质的好习惯。
总之,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