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强技能、重应用以及个性化的特征,以产出导向法为理念基础。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特点,确保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在教學中实施课程思政既是课程人文性的需求,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院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表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明显的强技能、重应用以及个性化的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进行教育改革,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提高了专业主课程的课时比例,使得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课时数越来越少,但课堂教学内容却越来越丰富,课堂教学压力越来越大。
大学英语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全院(外语专业除外)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课,覆盖面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核心是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与课程思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观就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引领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立德育人的目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定位
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为通识必修课,牵涉到除外语专业的全院学生,教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覆盖面广,授课时间长等特点。英语课程教学大部分内容涉及西方社会语言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使学生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与思想,秉承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西方文化,避免一味地崇拜西方文化,正确看待国内外发生的各项事件并具有自己的思想见解,防范三观不正、歪曲客观事实的媒体报道或者网络信息传播;可以更好地以西方语言文化为基垫,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历史文化因素,更好地体会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符合现代社会进程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易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自我意识较强,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高。但同时,他们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加上受自身思维模式、思辨水平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容易受到外在事物,外部环境的影响,难以保持理性思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要素,为学生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做好精神引领,思想修养引导,在中西方文化的介绍和对比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水平和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不但承担着大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任务,也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这一体系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通识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未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英语没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做出彻底的转变,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师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四、六级考试,提高过级率。在这样的环境下,英语老师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丰富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为主,并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深入渗透。作为一门通识课,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认可,杜绝“崇洋媚外”。
1、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然而,大学英语基础课程课时数有限,内容丰富多样,在强调四六级过级率的大环境下,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过度强调英语作为工具性的特征,忽视了英语人文性的特征,忽略了语言可以承载文化和引导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课堂实践中,课堂教学仍然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为主,重视知识的灌输,缺乏科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性,难以做到联系社会实际、热点新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思维。如何把语言知识点的教学同课程思政有机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需要进行不断探索。
2、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缺乏
教材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载体。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为了原创性,教材选择主要围绕西方社会文化内容展开,我国传统文化涉及不足。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现有教材无法满足课程思政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内容基础之上补充思政相关教学材料,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资料补充,设计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中。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一单元“语言的使命”可以补充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汉语的留白艺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第四单元“与爱共舞”可以借助课文,理解大学生对另一半的向往,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并向他们灌输情侣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这一正确的爱情观;第五单元“金钱的游戏”可以结合“月光族”、“月债族”、大学生借贷等不良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第六单元“少即是多”可以从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出发,教会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不过分追求表面上华丽的东西,学会有所取舍。
思想政治教学是有时效性的。“互联网+”的时代,首先需要教师对充斥在各大网络鱼龙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选取出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价值观的优秀作品。把思政教育渗透在细节上,渗透在语言知识讲解,中西方文化对比,时事热点探讨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是具体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在网络的加持下,如今的教育环境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互动少,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教师若为了进行思想教育强行植入德育内容,为思政而思政,把英语课上成思政课,必定会招致学生的反感。从根本上改变思路,课程思政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创设“参与型”课堂模式,采用线下+线上,课堂+课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补充契合学生兴趣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料。课堂教学中多运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创新学习方法,分组探讨金钱观、就业观、爱情观、世界观等,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思考并内化思政教育内容。依托教材内容,巧妙规划教学活动,确保英语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保障教学过程的自然、深入、进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4、考核评价体系落伍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客观公正的反映教学与学習成果的重要前提。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要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过程性要把思政评价放在首位,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思想观。终结性评价要改变传统的只重视语言技能的评价方式,把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内容纳入考核中来。这样,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评促学,提高思政教育水平。
四、结语
课程思政教学对于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题。课程思政教学是一个必然趋势。课程思政教学不仅可以使大学英语课程更具有亲和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3]李宏娟.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9)
[4]李梅兰.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探析——以“批判性阅读”课程教学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
[5]穆志刚.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研究——以英语阅读融入课程思政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
作者简介:胡玲玲(1980-),女,广东广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院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表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明显的强技能、重应用以及个性化的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进行教育改革,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提高了专业主课程的课时比例,使得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课时数越来越少,但课堂教学内容却越来越丰富,课堂教学压力越来越大。
大学英语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全院(外语专业除外)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课,覆盖面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核心是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与课程思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观就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引领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立德育人的目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定位
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为通识必修课,牵涉到除外语专业的全院学生,教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覆盖面广,授课时间长等特点。英语课程教学大部分内容涉及西方社会语言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使学生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与思想,秉承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西方文化,避免一味地崇拜西方文化,正确看待国内外发生的各项事件并具有自己的思想见解,防范三观不正、歪曲客观事实的媒体报道或者网络信息传播;可以更好地以西方语言文化为基垫,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历史文化因素,更好地体会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符合现代社会进程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易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自我意识较强,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高。但同时,他们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加上受自身思维模式、思辨水平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容易受到外在事物,外部环境的影响,难以保持理性思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要素,为学生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做好精神引领,思想修养引导,在中西方文化的介绍和对比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水平和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不但承担着大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任务,也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这一体系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通识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未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英语没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做出彻底的转变,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师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四、六级考试,提高过级率。在这样的环境下,英语老师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丰富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为主,并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深入渗透。作为一门通识课,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认可,杜绝“崇洋媚外”。
1、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然而,大学英语基础课程课时数有限,内容丰富多样,在强调四六级过级率的大环境下,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过度强调英语作为工具性的特征,忽视了英语人文性的特征,忽略了语言可以承载文化和引导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课堂实践中,课堂教学仍然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为主,重视知识的灌输,缺乏科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性,难以做到联系社会实际、热点新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思维。如何把语言知识点的教学同课程思政有机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需要进行不断探索。
2、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缺乏
教材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载体。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为了原创性,教材选择主要围绕西方社会文化内容展开,我国传统文化涉及不足。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现有教材无法满足课程思政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内容基础之上补充思政相关教学材料,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资料补充,设计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中。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一单元“语言的使命”可以补充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汉语的留白艺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第四单元“与爱共舞”可以借助课文,理解大学生对另一半的向往,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并向他们灌输情侣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这一正确的爱情观;第五单元“金钱的游戏”可以结合“月光族”、“月债族”、大学生借贷等不良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第六单元“少即是多”可以从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出发,教会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不过分追求表面上华丽的东西,学会有所取舍。
思想政治教学是有时效性的。“互联网+”的时代,首先需要教师对充斥在各大网络鱼龙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选取出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价值观的优秀作品。把思政教育渗透在细节上,渗透在语言知识讲解,中西方文化对比,时事热点探讨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是具体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在网络的加持下,如今的教育环境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互动少,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教师若为了进行思想教育强行植入德育内容,为思政而思政,把英语课上成思政课,必定会招致学生的反感。从根本上改变思路,课程思政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创设“参与型”课堂模式,采用线下+线上,课堂+课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补充契合学生兴趣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料。课堂教学中多运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创新学习方法,分组探讨金钱观、就业观、爱情观、世界观等,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思考并内化思政教育内容。依托教材内容,巧妙规划教学活动,确保英语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保障教学过程的自然、深入、进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4、考核评价体系落伍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客观公正的反映教学与学習成果的重要前提。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要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过程性要把思政评价放在首位,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思想观。终结性评价要改变传统的只重视语言技能的评价方式,把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内容纳入考核中来。这样,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评促学,提高思政教育水平。
四、结语
课程思政教学对于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题。课程思政教学是一个必然趋势。课程思政教学不仅可以使大学英语课程更具有亲和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3]李宏娟.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9)
[4]李梅兰.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探析——以“批判性阅读”课程教学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
[5]穆志刚.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研究——以英语阅读融入课程思政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
作者简介:胡玲玲(1980-),女,广东广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