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构建人文性的一些尝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1223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着重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一面。所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我们语文教师要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高度来组织教学,为此,笔者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就构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做了一些尝试,请各位同仁不吝斧正。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性;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38
  一、转变教学观念,尊重个体差异,搭建平等平台
  1. 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是人文性建构的重要前提
  长期以来,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跟着中考指挥棒走,学生读一样的文章,听一样的解释,做一样的训练,得到一样的答案,完全无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见到春蚕和蜡烛就歌咏教师的奉献,见到蜜蜂就歌咏劳动人民的勤劳,见了钟表就想到时间宝贵,千篇一律,虚情假意,素质教育没做到,应试教育也没做好。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笔者认为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对学生个体精神世界自由发展的尊重,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的肯定。
  生命是自由的,学生的思想、感情是绝不能通过训练而被“标准化”的,假如语文课堂总能给学生带来一点感悟,那么,学生的思想就会张开飞翔的翅磅,在教师精心营造的民主、科学、宽容、平等的氛围中体验人文情怀。
  2. 尊重个体差异、搭建平等平台是人文性构建的首要保障
  就语文教育而言,谈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而其最终归宿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因此,站在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教师应努力搭建民主、科学、平等的平台,为学生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依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为生命个体的发展撑起一片自由、和谐、明朗而多彩的天空。
  二、以人为本,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开放的教学氛围
  1. 以人为本,树立“學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意识
  学生是人,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了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就是要还学生是人这一根本。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保护学习者的自尊,尊重学习者的人格,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是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前提。
  2.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喜欢一门课程,对它产生一定的情感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前提。兴趣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学生对该科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冲动和欲望,达到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情趣的栖息地,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兴趣的诱因,它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于某一对象,促进智力的更好发挥。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使课堂的教与学笼罩在一种富有情趣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3. 倡导开放的语文教学情境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树立大语文观,强调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强调生活教育的语文意义,让学生从封闭狭小的课堂和薄薄的教材中走出来,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走向学习语文的大天地,让学生在一种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语文学习的人文素养。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作为一个点,向面延伸拓展。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延伸阅读形式有追本溯源看作品原著,由此及彼看同类作品,触类旁通看其他作品,鉴赏作品看评论文章等。让学生遨游书海,接受文学形象及文学中所体现的种种高尚人格魅力的滋养,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三、联系生活,拓展语文空间,在大语文中构建人文性
  1. 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和体验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倡导、鼓励学生探究。如:《背影》表达的逆境中父子相怜,互相鼓励的精神关怀;教学《纸船》,通过对母爱的感悟,引导学生珍视长辈之爱。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验人文内涵。如教学《春》《济南的冬天》《钱塘湖春行》等美文,如果让多媒体打出相应的各个时令各个地方的人物景观,把课文内容直观化,就能帮助学生切实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2. 开展丰富的活动,感受语文的魅力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尝试后,笔者以为,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去寻找一个让学生着迷的文化磁场,去为学生酿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氛围很浓的天地。在较多的尝试和寻找中,笔者以语文大课堂作为这个文化磁场的中心,进行有关名家生平、作品讲座、作文讲座。然后在语文大课堂的熏陶下组建文学社。课外,笔者引导学生观看中央十台《名家讲坛》等栏目,以及一系列的电视散文。再加上课文知识的链接和传授,学生感受到了这个文化磁场给予他们语文的魅力。
  总之,语文本来就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只有充分尊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尊重个体,创造语文课堂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和要求。因此,教师在实施人文性语文教学的同时,面对学生莫衷一是的体验,应该敢大胆地说“不”,多元评价的同时,教师要确保主导地位,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广西藤县太平镇第三初级中学 543300)
其他文献
回忆几十年来,唯读书是我平生所爱.在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转折关头,无不与继续读书紧紧相连,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倍感人生的充实与快乐.读书还要经得住清贫、耐得住寂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如何让这一过程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本文针对这一观点,从引发师生平等的对话、引领生生互动的对话、引导学生与文本多元的对话和注重教师与文本有效的对话四个方面,以阅读教学为舞台,讲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高中英语授课应该根据高中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情况,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语法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并阐述了三种课堂语法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本文研究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35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则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再提出相关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992-7711(2017)12-0036  一、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  1. 地位得不到“扶正”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
不少学校虽然建得很漂亮,但仅仅体现了一种表面的华美或者昂贵的造价,与文化并无多少关系,甚至与学校主体精神貌合神离,有物质无文化或者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不协调.核心价值
摘要:英语作为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准确了解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丰富课外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關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37  小学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交流的能力,及初步用英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