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之初探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12345678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目的是优化学与教的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不同科目的简单拼合相加,也不是指经过整合后的综合课程。它是指被整合资源的统一,这些资源既可以是课程资源,也可以是课程实施的手段。因此,它体现在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而这时的课程整合就贯穿于课程的整个具体实施过程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内涵,理念,实施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35-02
  1 引言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常谈的话题,但是我们必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理念与实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向,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工作。本文立足课程理论,试图从课程理论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并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课程信息化。在实践上它包括两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化和学科课程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化研究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信息技术作为独立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评价。学科课程信息化是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各个方面去,让学科课程内容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课程评价信息化。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改变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观念。传统的信息技术观,主要是作为知识的呈现工具、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忽视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作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的功能,更加忽视其构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功能。信息技术观必须从教的视角向学的视角转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目的是优化学与教的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
  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在教学观念中,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出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没有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根本的目标及衡量标准是改善学习,贯彻课程目标,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全方位地融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来选择信息技术。
  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门新兴的学习形式,具备自身的独特之处。
  1、整合是双向的。
  课程整合应以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目的,其实质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整合的双方或多方应互相支持,而绝不能单方面的一方以另一方为工具或手段。在目前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及机会均有所欠缺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应积极与传统学科配合,既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探究到学科知识,又要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主动地掌握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的学习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达到双赢的目的。
  2、整合的内容是多样的。
  与传统的教学不同,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单只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而我们所指的整合也包含了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鲜明的个性、坚定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3.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上考虑信息技术的作用。我们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生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不要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3.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表现形式
  凡是在教学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都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范畴,从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工具软件制作和演示辅教课件、用word编写教案和试卷,到使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再到在学科课堂上让学生以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学习手段去探究、学习学科知识,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各个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呈现出如下不同的层次:(1)辅助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充当教学媒体而成为教学结构四要素(学生、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之一,也是协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2)支撑式教学。CAI课件、积件、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著作平台、教学管理软件平台等都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技术支持的作用,教学活动更趋多样化和开放性。(3)主体化学习。教师通过网络把课程和作业等内容上传到教学系统中,学生利用帐号和密码登录、浏览或下载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学习是其基本特征。(4)个性化学习。在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自身需要等情况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体现个性化学习的基本要求。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4.1 首先,要明确我们需要整合的是什么?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其内容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课程内容需要整合
  课程是实体,而技术是载体,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技术形式呈现出来。例如,优秀教学软件的操作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艺术表现力强等因素就能很好地反映出内容与技术之间和谐统一。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当中,有些网络课程交互功能很强,有些只是静态网页的形式,视学习需要而定。
  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相整合。第一,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媒体工具而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第二,课程内容可以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组织和管理,发挥整体的教育效果。为此,课程内容与技术手段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完整、表现力强的有机整体。
  2.学习环境需要整合
  学习环境包括信息学习环境以及现实学习环境。现实学习环境通常是指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等。信息学习环境是指借助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例如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远程教育系统以及各种资源网站等构成的学习空间。
  我们既要关注信息学习环境的内部整合,又要强调信息学习环境与现实学习环境的整合。有些信息学习环境适用于学习个体的自主学习,而有些信息学习环境则可能强调学习个体之间的协作交互式的学习。这种类型的学习往往都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软件系统或网站。这就需要对学习软件系统内部进行功能上的整合,使之符合广大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要对网上的学习资源进行甄别选择和科学合理地整合,实现学习环境的优化组合,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必要条件。在信息化学习中,学习者往往是以某个信息学习系统(如网站、BBS社区等)作为活动平台,通过自主选择网上资源和学习伙伴开展学习活动,并通过现实学习环境来促进远程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实现网上和网下的交流与合作。
  4.2 其次,怎样才能把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课程实施中?如何整合起来才会最有效呢?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不同科目的简单拼合相加,也不是指经过整合后的综合课程。它是指被整合资源的统一,这些资源既可以是课程资源,也可以是课程实施的手段。因此,它体现在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而这时的课程整合就贯穿于课程的整个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从一下几个层面上进行:
  1.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技术为辅,教学为主
  这一层面主要关注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而成为教学媒体或信息源之一,但学习环境并没有由于信息技术介入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这一层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展示型教学教师利用计算机以文档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可以是教学软件的使用、演示文稿的放映,也可以是一段视频或者音频文件的播放。学习资源的展示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内容以恰当的媒体形式展现出来,使之更加形象生动。
  (2)资料型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学习软件或从网上获得学习资料,以完成特定的学习活动。
  (3)拓展式教学把课堂内没有完成或者需要拓展的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例如,有些教师要求学生课后上网搜集某方面的资料并完成相关的项目任务,或者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某些课题研究或设计制作,还有利用邮件方式提交作业或参加在线交流活动等等。
  目前,这一层面的整合是广大教师所熟悉和乐于应用的。当然我们要根据教学或学习活动的实际要求和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的进行。事实上,这一层面的教学实践对于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推进和普及高层次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资源平台的应用——技术提供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平台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功能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探究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资源平台包括以下几种:
  (1)教学系统平台教师可以利用此平台调控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依托该平台进行,而系统本身不提供太多的学习资源。如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软件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师生可以实现人机对话等,学生通过系统提交作业;教师利用BBS、聊天室等技术组织一次专题学习活动。
  (2)教学资源平台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立足于知识点的分析与应用,并在知识层面上有所拓展,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服务,教学内容通过软件平台呈现出系列化的特点。如教师开发的教学课件,它有“旧课复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拓展思考”“测试反馈”等相对完整的功能结构,课堂上学生通过该软件可以大致掌握学习内容。
  (3)学习资源平台 通过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或模拟某种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整合相关资源来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如Discovery School(京文探知学堂)多媒体软件,学生可在“电影室”里观看电影了解相关知识,在“实验室”里观察、分析、研究和做实验,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查找相关材料并完成研究题目,在“演播室”内制作自己的幻灯片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该软件可以作为学习资源库使用,也适合作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平台。
  (4)学习支持平台 学生可以依托该系统展开学习活动,系统平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给予功能上的支持和信息记录管理。例如在一些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如优异研究院http://www.uestudy.com/)上面,学生可以提交课题实验方案,并申请远程导师的支持,参加课题的网上研讨。系统平台对课题信息实行档案袋式的信息管理。
  (5)专题网站 有的专题网站侧重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如惟存教育(http://www.being.org.cn)网站;有的网站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回归教育(http://realedu.yeah.net)网站,学生按照同站提供的“教学设计”的要求,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将学习结果以“作品展示”的形式发布到网站上。
  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工作,把专题网站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学校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发挥本校教育资源优势并建立起校本信息化教育平台,发动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资源共建、共享和实际应用当中去。
  当然,在整合过程中,相互整合的双方或多方应相互配合,不必过分强调信息技术,一定要找准整合内容。
  5 结语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全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本文从课程理论的视角去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希望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8).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
  [3]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4]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
  [5]刘向永。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3)。
  [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200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32-01  现阶段的高中生一律90后,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承载了家族的光荣使命,家长们给予了太多的期望与盼望。高楼大厦阻断了邻里的来往,信息网络省去了见面合作的必要。父母离异,家庭重组等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他们心理比较脆弱,比较忽视亲情,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等性格特
期刊
【摘要】近些年,电视公益广告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其在弘扬正气,树新风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问则是以评价理论为视角分析一条公益宣传片,旨在对其文中的评价性资源分布进行分析,达到对此语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公益广告,评价性资源,评价理论  【中图分类号】H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8-01  一、公益广告的历史及发展  从1987年,中
期刊
【摘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技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指出当前技校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方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阐述了技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
期刊
【摘要】尼克自身拥有良好的品格,受了高等教育,与其他人物有密切关系,这些使得尼克成为最合适的,最公正的,不偏不倚的叙述者。乔丹作为黛西的闺中密友,非常了解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故事,可以说乔丹是作品中潜在的叙述者,尼克和乔丹是恋人关系,这更增加了尼克作为叙述者的可信度。尼克既是剧中人又是局外人,既是“目击者”型主人公也是圆形人物。尼克在作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位可靠的叙述者。整个作品通过尼克独特
期刊
【摘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有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发展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可以采取让幼儿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鼓励家长学习教育理论、优化家庭教育;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管理和协调社区教育;幼儿园与社区共同关注低收入家庭,确保教育机会均等等举措。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期刊
【摘要】在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强劲增长态势下,中国政府抓住机遇,开展中国的语言国际推广工作。随着世界学习汉语人数的不断增加,对个性化汉语学习的需求也日益凸显。随着与中亚等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商务汉语作为中亚外商对外合作和交流的工具和桥梁之一,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但这种需求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基于此,笔者对与我国有频繁经贸往来的中亚外商的汉语学习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旨在明确中亚外商汉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所设置的教学目标相对较单一,并且方法也不灵活,所教授的英语内容也略显陈旧,导致学了很多年英语的学生听不懂英语也说不好英语,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新课改的推出,我国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提出要注重培养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甚至对英语学习起决定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就如何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英语学习;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45-01  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
期刊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但在整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问题,本文就这些小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件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48-01  今天,信息化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重新的定位,信息的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教学课堂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9-01  在“五严”规定下,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相对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