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层次科研基地开展仪器分析类课程学改革的探索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honghua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托高层次科研基地,借助优势仪器资源和人才资源,探索仪器分析类课程教学改革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该文在分析当前仪器分析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改革措施,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仪器分析类课程;教学改革;科研基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173-03
  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大型分析仪器,材料类研究生对大型分析仪器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仪器操作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影响本学科研究生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仪器分析类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仪器分析类课程对于多数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对于材料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其多数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重视理论教学、偏废实践操作,具体来说存在以下不足:(1)一般来说,课程只安排一位授课教师,按照教科书及课件照本宣科。仪器分析类课程由同一位授课教师进行授课,其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且受到专业和研究方向限制,难以全部精通所有仪器原理和应用。甚至存在教研分离的问题,即负责该类课程的教师已长期脱离科学研究,严重影响课程教学的前沿性和创新性。(2)课程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仪器分析类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当前课程偏废实践操作,学生只能通过图片等学习仪器构造原理,较为枯燥,难以深入理解。(3)考核方式单一,通过试卷考试。学生大都通过死记硬背教科书中的考点来应付考试。但对于仪器分析类课程来说,对考题的掌握并不代表对仪器应用的掌握。就有学生虽然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但甚至连相关仪器都没有见过。(4)课程内容存在滞后性。一方面是由于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更新不及时,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做不到紧跟研究前沿并及时更新。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为大型仪器属于稀缺资源,购置成本、运行成本及维护成本较高,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当前科研与教学脱节较为严重,科研用仪器难以在集中的时间段用于课程教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教师在仪器分析类课程中引入CAI教学、视频等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教学方式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仪器分析类课程教学状况,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该类课程轻视实践操作的问题。
  二、我校仪器分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科研水平的提升,先进大型仪器及检测设备越来越多地被投入到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中。特别是为了整合科研资源,先进大型仪器往往在高层次的科研基地集中管理、运行和使用。例如,笔者所在的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拥有超过4000万人民币的仪器设备资源,其中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同时,本实验室集中了十多位从事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拥有稳定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直接负责和维护相关大型仪器。近两年,在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和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的支持下,本团队依托实验室优势仪器资源和教师资源对研究生仪器分析类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将其作为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分析类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以实践科研促进教学的改革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仪器分析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论析
  (一)多元化授课教师组的探索
  如前所述,仪器分析类课程授课内容一般按照不同仪器来分章节,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整个课程由一位教师来负责,这就会受到教师自身专业与研究方向限制,使得授课效果不理想。
  在高层次科研基地中,科研团队由多名专注科研的教师组成,各人负责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长期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同时也负责不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不同仪器设备的原理、应用知识及最新发展动态有专业级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可以依托高层次科研基地优势教师资源将目前仪器分析类课程“单一授课教师”改为“多元化授课教师组”,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对仪器设备应用的不同专长。同时,多元化授课教师组会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不同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授课质量。本团队在初步实践过程中,由实验室主任牵头,由五名教师组建了授课教师组,分别负责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教学实践。教学大纲由授课教师组共同讨论制订,但各授课单元、授课形式、考查方式、授课时间均由教师独立负责,对于每类仪器的课程教学给予责任教师比较大的发挥自由。
  (二)侧重实践的授课内容设置探索
  考虑到材料类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系统学习过相关仪器分析类课程,对不同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知识有初步的掌握。首先基于“多元化授课教师组”的设置,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可按仪器类型分解为多个课程单元。同时,在相应仪器分析类课程单元内可淘汰已过时的知识的讲解,结合分析测试过程侧重讲解测试原理、样品准备和禁忌以及仪器实践操作,结合实际科研项目和测试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可以结合仪器的生产厂家与型号对学生拓展相关知名仪器制造商及系列型号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立体化。
  在传统的仪器分析类课程中,学生看到的都是静态的知识点,学习这些知识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理解和掌握。如果結合实际测试过程并要求学生实践操作就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仪器工作原理和过程,观察测试中数据的记录和变化,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测试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设置,掌握测试样品的准备和测试禁忌,熟悉测试过程中突发状况的处理办法等。例如在传统的热重分析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基本原理后需要分析一幅幅静止的热重曲线图中的典型数据。而在改进后的教学中,学生从样品的准备(裁切、研磨、烘干等)、装填(如何加入到样品坩埚中,加入多少量等)、测试条件的设置依据(温度区间、升温速率、测试气氛及气体流速等)到测试过程中曲线的动态变化都可以进行实践和观察。这样的课程设置会使学生对具体仪器分析知识有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理解和掌握,对仪器知识的学习就会从记忆层面上升为理解应用层面,为其在研究生阶段从事具体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灵活的授课时间探索
  仪器分析类课程属于材料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往一般都是采用大班授课,学生人数众多。但做了侧重实践的课程改革后,为了保证授课效果,必须压缩每次教学的学生人数。基于前期“多元化授课教师组”的设置及“课程单元”的分解,改进后的课程可灵活设置授课时间,各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测试情况开设多期教学。例如红外光谱教学,如果每期5人,那么开设10期就可以完成对50名学生的教学。还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相关的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理论教学可以一次完成,侧重实践的教学部分可以分期完成等。本团队每年采用多期教学的方式对20余名研一学生进行仪器教学,作为学院仪器分析类课程的补充,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均可以独立操作相关仪器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科研素养
  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数据分析能力对材料分析类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同时影响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传统仪器分析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为板书或PPT课件讲解,基本上属于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难以满足研究生教学的需要。实行改革之后,授课教师由于均来自高层次科研基地,活跃于科研领域,负责相关科研课题并熟悉本学科研究领域前沿,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实际科研项目中的测试分析来加深学生对具体仪器分析的理解和掌握。从科研项目中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应当采用何种仪器、何种测试方法验证及解决问题并分析数据揭示规律。传统仪器分析类课堂中以仪器原理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而改革后的课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思考应当采用何种仪器及测试验证和解决问题,在得到结果后分析并总结规律,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研相关文献了解具体仪器设备在当前最新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科研促进研究生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可大大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例如本团队在扫描电子显微镜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依据所从事的具体研究,通过将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为镀镍玻纤在聚丙烯中的分布分散研究,引导学生学习液氮脆断样品制备以及选择合适放大倍率观察镀镍玻纤在聚丙烯基体中的分布分散及搭接网络的形成。同时要求学生学习分析相关文献中SEM测试及结果讨论部分,提升学生对SEM图片处理及结果分析能力。依托科研项目的授课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利用特定仪器对相关科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验证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五)多元化考核方式探索
  以本校仪器分析类课程为例,考核方式依旧为闭卷考试,以卷面成绩来判定研究生对仪器分析这个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但闭卷考试的弊端在于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暂时记忆相关知识点,进而取得高分。即使考试成绩较好的研究生,在进入实际课题研究阶段时,仍然对仪器设备及其测试手段一知半解。即使对其基本原理了解,也不会合理制备样品及做测试分析。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相关知识,但在测试时却不了解如何制备测试样品,甚至不知道为何某些样品需要喷金或喷碳。即使制备好了样品,在测试时却不能合理地选择观测区域。这些问题都是由于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教学严重脱离科学研究实际引起的。由此我们认为仪器分析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多元化。应当侧重对仪器基本原理和用途的理解,即理解仪器可以做什么事情;侧重对实践操作及数据结果分析能力的考核;弱化纸面试题考核;以课程单元为基本考核单元,以综合性课题对整个大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另外,由于研究生各自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实际科研过程中所要重点学习与掌握的仪器设备也有所区别,因此不必强调每个研究生对所有仪器都能熟練掌握。在考核过程中可由授课教师灵活掌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依托高层次科研基地的优势仪器资源和教师资源对仪器分析类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多元化授课教师组、基于特定仪器的课程单元设置、侧重实践的授课内容、灵活的授课时间、依托科研项目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有助于解决当前该类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知识点死板陈旧、课堂枯燥乏味等问题,也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以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科研素养。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以“互联网+”背景下西安工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经管类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及课外实践、任课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导师团队学术研究氛围、学院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设计问卷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研,根据所回收数据对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学院动态更新课程体系,并激励教师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前沿化以及扶持高
期刊
[摘要]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的移动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丰富,网络教学功能模块齐全,为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混合式学习是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进行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本研究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基于超星学习通APP平台,实施线上移动学习与线下课堂实验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学生在线上学习和线下实验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有了明显提高,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教学自由度。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课题组
期刊
[摘要]硕士生培养方案是制订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和开展硕士生课程建设的主要依据,根据一流学科的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培养方案修订是当前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点。该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为例,根据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从方向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环节、实践环节等方面,制订突出创新意识和創新能力的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培养学林、爱林和为林的创新创业人才,推
期刊
[摘 要]文章选取中国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数学》教材与美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出版的Varberg等人编写的《微积分》进行比较研究。比较两种教材的内容编排、结构特征与习题难度,利用综合难度模型,分别从探究、背景、运算、推理、知识含量五个难度因素进行两本教材习题综合难度的量化分析比较,得出各个维度的难度差异,为我国微积分教材编写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积分;教材比较;难度模型;习题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教学研究在尊重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基础上,结合中国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提出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型以及其获得模式。能力模型包括三個要素:跨文化意识、知识和技能,三个要素有机统一。围绕这三个要素,课题组提出了实施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六个环节,并以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的英语教学为例,逐步详述了六个环节的实施过程。能力是核心,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使用,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本科院校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已不再开设公共基础英语课,课题组通过调查非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试图探讨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以适应当前的形势,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帮助学生落实终身学习。  [关键词]网络环境;英语自主学习;大三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 
期刊
[摘 要]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测绘地理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归纳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现状及趋势;结合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打造专业研习社——3S学社作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引入精英导师制度将专业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科研创新活动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竞赛等内容充实专业学社建设,形成基于专业学社的创新实践能
期刊
[摘要]课题组使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将生物科学师范生专业选修课程中学生物实验研究进行教学实践,比较学生对实验相关八种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课前与课后调查结果,发现掌握较好的学生人数比课前增加了10.12%,掌握较差的学生人数比课前减少了9.69%,总体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课后课前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完善了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并为其他专业、其他院校开设类似课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研究;课
期刊
[摘 要]考试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考试对学生的影响以及不同考试方式的适用性,比较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考试方式,提出对考试方式的改进建议,同时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电类非计算机专业编程实验课成绩组成及评定的具体做法和特点,以期为我国大学工科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积累经验。  [关键词]大学教育;考试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
期刊
[摘要]该文结合“双一流”国际化教学培养目标和研究生教学实践,探讨了在材料类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开设相图与材料热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这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对其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出了策略。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积极推行学生主题报告的教学形式,形成特色鲜明、比较完善的双语教学内容体系和风格。  [关键词]双语教学;相图与材料热力学;教学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