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英语语言蕴含的德育功能
上世纪20年代初,萨迈尔指出,语言是指描述人类经验与对世界认识的方式,同一语言社区的成员有着共同的信仰和理念,他们决定了社区的结构,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语言与文化不是互不相干的孤立的对象,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指出,文化是社会成员习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与习俗的综合体。而B.Tomolin 等人则进一步将文化分成三大块,即思想、产物、行为,而其中思想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英语语言本身就承载着思想道德的内容,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从另一角度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
二、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角色定位
学生的德育来源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尽管整个社会都在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道德环境,但是,仅仅靠社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道德教育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学校的肩上,教师自然而然地成为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者,于是教师在全面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意德育实效,摈弃只重学习不重德育的现象。教师要认识到: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承担着育人的使命;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靠掌握知识的多寡来衡量,更要注重德育修养的习惯养成;课堂除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
三、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情境的创设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语言听、说、读、写的训练,却往往忽略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环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而达到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在理念上更新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及时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与时俱进。新课标中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体验、实践与探究。我们既要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又要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综合所学内容动手制作英语物品,注意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亲自动手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电影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天早上播放英语新闻等。
2.在活动中教育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堂上春游地点的讨论、操场上的义务就诊活动、周末朋友的party、周三“English zone”的课题活动等,这些都是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
一个普通的活动,挖掘出来的思想内涵相当丰富。圣诞节,我让学生制作贺卡,快乐生活,高兴过节;母亲节,我让学生做些家务,体验劳动,感恩母亲;教师节,我让学生体验老师角色,站三尺讲坛书潇洒人生;护士节,我结合“5.12”汶川地震,改学生稿件,搞小演讲,讲述白衣天使奉献光荣、大爱无疆的故事;寒暑假期作业,我要求学生仿办英文报刊,进行作业评比,激发竞争上进思想品质等。通过这些活动载体,学生的语言运用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积极的释放。
3.在实践中提高
英语是一门工具课,它的价值体现在运用过程中。在众多的英语展示活动中,体现英语学科特点的展示就有英语歌曲、英语小品、英语书法、英语漫画和其它英语作品,或是为其它学科作翻译。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活动,学生的英语能力自然就会得以发展与提高。高中学生虽然生理方面已经趋向成熟,但是思想认识水平还有待完善和提高,他们部分人很喜欢追求时尚和观看电视、电影,尤其是英文电影。视听效果较好的英文电影,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看完一部影视后,老师可以就电影内容与学生交流看法和体会,并且可以联系到高中学习和生活实际,鼓励同学们不怕困难、勇攀理想高峰等。
四、教学活动中德育思想渗透的策略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发掘教材内容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做到润物细无声。当然,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注意德育渗透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把握德育渗透的可行性,不要让其成为空中楼阁;要注重德育渗透的反复性,不要以为能一蹴而就。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科学恰当地选择德育渗透点,并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智育和德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上世纪20年代初,萨迈尔指出,语言是指描述人类经验与对世界认识的方式,同一语言社区的成员有着共同的信仰和理念,他们决定了社区的结构,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语言与文化不是互不相干的孤立的对象,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指出,文化是社会成员习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与习俗的综合体。而B.Tomolin 等人则进一步将文化分成三大块,即思想、产物、行为,而其中思想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英语语言本身就承载着思想道德的内容,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从另一角度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
二、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角色定位
学生的德育来源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尽管整个社会都在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道德环境,但是,仅仅靠社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道德教育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学校的肩上,教师自然而然地成为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者,于是教师在全面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意德育实效,摈弃只重学习不重德育的现象。教师要认识到: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承担着育人的使命;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靠掌握知识的多寡来衡量,更要注重德育修养的习惯养成;课堂除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
三、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情境的创设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语言听、说、读、写的训练,却往往忽略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环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而达到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在理念上更新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及时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与时俱进。新课标中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体验、实践与探究。我们既要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又要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综合所学内容动手制作英语物品,注意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亲自动手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电影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天早上播放英语新闻等。
2.在活动中教育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堂上春游地点的讨论、操场上的义务就诊活动、周末朋友的party、周三“English zone”的课题活动等,这些都是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
一个普通的活动,挖掘出来的思想内涵相当丰富。圣诞节,我让学生制作贺卡,快乐生活,高兴过节;母亲节,我让学生做些家务,体验劳动,感恩母亲;教师节,我让学生体验老师角色,站三尺讲坛书潇洒人生;护士节,我结合“5.12”汶川地震,改学生稿件,搞小演讲,讲述白衣天使奉献光荣、大爱无疆的故事;寒暑假期作业,我要求学生仿办英文报刊,进行作业评比,激发竞争上进思想品质等。通过这些活动载体,学生的语言运用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积极的释放。
3.在实践中提高
英语是一门工具课,它的价值体现在运用过程中。在众多的英语展示活动中,体现英语学科特点的展示就有英语歌曲、英语小品、英语书法、英语漫画和其它英语作品,或是为其它学科作翻译。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活动,学生的英语能力自然就会得以发展与提高。高中学生虽然生理方面已经趋向成熟,但是思想认识水平还有待完善和提高,他们部分人很喜欢追求时尚和观看电视、电影,尤其是英文电影。视听效果较好的英文电影,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看完一部影视后,老师可以就电影内容与学生交流看法和体会,并且可以联系到高中学习和生活实际,鼓励同学们不怕困难、勇攀理想高峰等。
四、教学活动中德育思想渗透的策略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发掘教材内容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做到润物细无声。当然,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注意德育渗透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把握德育渗透的可行性,不要让其成为空中楼阁;要注重德育渗透的反复性,不要以为能一蹴而就。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科学恰当地选择德育渗透点,并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智育和德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