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到:1.以教材为范本,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2.采用史论结合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渗透“三热爱”教育;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渗透“和平教育”。
关键词: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 自豪感 责任感
初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了解社会发展常识、法制知识和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等重任。那么,如何立足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客观分析事物,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一、以教材为范本,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初一教材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可以立足课堂,深挖教材,运用多媒体和历史知识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教材中讲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不断、文化传统延续到今天的国家。”老师设问:“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四大发明。”在此基础上,阐述四大发明曾经对世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把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在西方的传播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时再运用多媒体展示指南针的演进、火药的作用、印刷术的变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文化对世界影响最明显的国家——日本,例举中日友好往来的史实。学生归纳历史课堂上学到的自秦汉至隋唐的频繁往来,现在日本的某些风俗习惯还保留着我国古代特别是唐文化的某些风尚,使学生产生作为中国人的光荣感、自豪感,为先辈们的勤劳和智慧所激励而更加发奋学习。老师进一步说明中国的落后只是1840年以后的事情,在较长时间内中国都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原因,落后并非中华民族智商低下或愚顽不化造成的。
二、采用史论结合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渗透“三热爱”教育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利益和荣誉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学生曾经看过记录片“看香港”,介绍了香港是怎样一步步由香港岛扩大为现在的香港地区以及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老师充分利用此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摆脱挨打的屈辱命运,必须自强、奋斗、斗争,哪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付出沉重的代价和巨大的牺牲也要坚持。现代中学生不应忘记国耻。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通过香港回归和繁荣发展,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结合“九七香港回归”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今天我们能够成功收回香港?”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使国家繁荣昌盛,综合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国威日强。学生再思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些台湾岛上的人和外国某些势力想搞“台独”,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中学生能做什么?连环问题的设计又与时事政治相联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努力为祖国的富强统一而出一份力。
初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于低年级的学生,为此,老师可采用纵向对比分析法,站在历史的高度,阐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如学习“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的内容,老师引入这样的话题:唐朝以世界为自己的花园,清朝以自己的花园为世界,说明开放与封闭的结果,促使学生认识到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积极创造着本土文化,并大胆采撷异域文明,把大唐帝国推向了温文有礼、文化腾达、繁荣强盛、威力远扬的境界。开放的机会往往并不均等,当世界步入科技革命时代,清朝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导致更加腐朽。今天我党提出改革开放符合国情,实践证明了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及改革开放是正确的。
三、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渗透“和平教育”
目前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学习人民主专政职能的内容,有的学生感到疑惑:和平时期怎样体现国家的专政职能?针对此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在人类漫长的演进过程中,交融着血与火的争战,从远古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战争与和平合奏着历史的乐章。翻开中国史,无时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激战。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时隔半个多世纪,日本外相却认为南京大屠杀纯属捏造。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不会改变,为此不惜牺牲其他民族的利益。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民族。再联系现代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实质是大国为控制别国、取得霸主地位的战争,因此追求和平应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 自豪感 责任感
初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了解社会发展常识、法制知识和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等重任。那么,如何立足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客观分析事物,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一、以教材为范本,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初一教材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可以立足课堂,深挖教材,运用多媒体和历史知识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教材中讲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不断、文化传统延续到今天的国家。”老师设问:“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四大发明。”在此基础上,阐述四大发明曾经对世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把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在西方的传播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时再运用多媒体展示指南针的演进、火药的作用、印刷术的变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文化对世界影响最明显的国家——日本,例举中日友好往来的史实。学生归纳历史课堂上学到的自秦汉至隋唐的频繁往来,现在日本的某些风俗习惯还保留着我国古代特别是唐文化的某些风尚,使学生产生作为中国人的光荣感、自豪感,为先辈们的勤劳和智慧所激励而更加发奋学习。老师进一步说明中国的落后只是1840年以后的事情,在较长时间内中国都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原因,落后并非中华民族智商低下或愚顽不化造成的。
二、采用史论结合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渗透“三热爱”教育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利益和荣誉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学生曾经看过记录片“看香港”,介绍了香港是怎样一步步由香港岛扩大为现在的香港地区以及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老师充分利用此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摆脱挨打的屈辱命运,必须自强、奋斗、斗争,哪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付出沉重的代价和巨大的牺牲也要坚持。现代中学生不应忘记国耻。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通过香港回归和繁荣发展,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结合“九七香港回归”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今天我们能够成功收回香港?”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使国家繁荣昌盛,综合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国威日强。学生再思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些台湾岛上的人和外国某些势力想搞“台独”,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中学生能做什么?连环问题的设计又与时事政治相联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努力为祖国的富强统一而出一份力。
初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于低年级的学生,为此,老师可采用纵向对比分析法,站在历史的高度,阐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如学习“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的内容,老师引入这样的话题:唐朝以世界为自己的花园,清朝以自己的花园为世界,说明开放与封闭的结果,促使学生认识到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积极创造着本土文化,并大胆采撷异域文明,把大唐帝国推向了温文有礼、文化腾达、繁荣强盛、威力远扬的境界。开放的机会往往并不均等,当世界步入科技革命时代,清朝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导致更加腐朽。今天我党提出改革开放符合国情,实践证明了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及改革开放是正确的。
三、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渗透“和平教育”
目前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学习人民主专政职能的内容,有的学生感到疑惑:和平时期怎样体现国家的专政职能?针对此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在人类漫长的演进过程中,交融着血与火的争战,从远古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战争与和平合奏着历史的乐章。翻开中国史,无时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激战。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时隔半个多世纪,日本外相却认为南京大屠杀纯属捏造。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不会改变,为此不惜牺牲其他民族的利益。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民族。再联系现代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实质是大国为控制别国、取得霸主地位的战争,因此追求和平应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