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年10月16日,有幸结对赴北京清华大学参加“湖北省竹山县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提升高级研修”学习。为期一周的修炼,见证了清华人办学的严谨,做事的精细,为人的谦逊;领略了专家教授功底的厚重,学识的渊博,理念的先进,言谈举止的文明……“明校长”办学,高瞻远瞩;“明师”治教,“全能”高效。为了能够学以致用,力争本校能够适应新时代,顺应新潮流,现谈谈自己浅显体会:
关键词:教育境界;学校管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7-284
一、加快基礎设施建设,积淀环境育人底蕴
近几年,我校充分利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机遇,全面“薄改”和“改薄”项目普及,校校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了学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但是离国家教育“标准化”、“现代化”相差甚远,为此我校将尽力实现:
1、让“三化”说话,陶冶师生“情操”
在教育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提上了教育发展的日程。环境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和一门艺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努力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石一墙来渗透教育的真情育人,让学生领悟蕴含教育的丰富哲理,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让“三风”入脑,启迪师生“智慧”
各学校为了创建“特色教育”,已经实现“文化育人”的表象目标,校校有了“一训三风”、“校徽”、“校歌”。但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和外延拓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想真正达到“入脑入心”,实现“言胜于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师生皆知,言行一致”的最高效果,实现“人校高度融合的最高精神境界”。
二、选好用好管理团队,明确教育育人目标
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了教育的定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校长和管理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教育宗旨,做“明”校长,“明”干部。
1.让大教育观成为“必备”
全国教育工作大会要求: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让素养成为“内涵”境界
“腹有诗书气自华”,竭力成就“全能型”土专家。素养即素质,是指高度的“文明。”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炼的能力。作为管理干部,要自觉学习理论专著、唐诗宋词、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让自己在言谈举止、接人待物、教育管理、教育作为等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精气神”。
三、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改变课程育人手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教育工作的作用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的。信息技术来临,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发趋向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需要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彻底改变传统形象,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1、开拓眼界,让被动变成“主动”
新型教育手段和技术的出现,已经向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授课模式”“教学活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从出生开始,所接触的信息量,获得知识量日新月异。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经不是传统的教师、教法所能满足的。教师必须主动创新学习,主动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大变革。
2、提升境界,让课堂适应“未来”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美国学者布鲁巴克也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教,学生背……已经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的学生思维,摧残了学生的健康体魄,阻碍了学生自由发展。我们首先要尽力改变学生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思考。
四、强化责任使命担当,培育全面发展人才
会议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所以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1、不忘初心,让“责任”为国育才
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的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的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分数万能说”,要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链,做到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牢记使命,让“大爱”主宰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爱是从事教育最起码的要求,也是终极目标。这提醒着教师们要做一名潜心为学生的好老师,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让每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的好公民!
总之,教育就是做“人”的文章,“好奇”是人的“天性”,只有亲自感知与感悟,才能使心灵得到净华,思想得以升华;只有满足了所有人的好奇心,教育的理想境界一定会魅力四射,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孙明霞. 成长:教育的最高境界[J]. 江西教育:管理版(A), 2015(7):93-93.
[2]谢志强. 提高思想境界 更新教育理念[J]. 宁夏教育, 2018(4):26-27.
湖北省竹山县秦古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教育境界;学校管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7-284
一、加快基礎设施建设,积淀环境育人底蕴
近几年,我校充分利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机遇,全面“薄改”和“改薄”项目普及,校校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了学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但是离国家教育“标准化”、“现代化”相差甚远,为此我校将尽力实现:
1、让“三化”说话,陶冶师生“情操”
在教育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提上了教育发展的日程。环境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和一门艺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努力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石一墙来渗透教育的真情育人,让学生领悟蕴含教育的丰富哲理,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让“三风”入脑,启迪师生“智慧”
各学校为了创建“特色教育”,已经实现“文化育人”的表象目标,校校有了“一训三风”、“校徽”、“校歌”。但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和外延拓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想真正达到“入脑入心”,实现“言胜于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师生皆知,言行一致”的最高效果,实现“人校高度融合的最高精神境界”。
二、选好用好管理团队,明确教育育人目标
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了教育的定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校长和管理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教育宗旨,做“明”校长,“明”干部。
1.让大教育观成为“必备”
全国教育工作大会要求: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让素养成为“内涵”境界
“腹有诗书气自华”,竭力成就“全能型”土专家。素养即素质,是指高度的“文明。”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炼的能力。作为管理干部,要自觉学习理论专著、唐诗宋词、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让自己在言谈举止、接人待物、教育管理、教育作为等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精气神”。
三、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改变课程育人手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教育工作的作用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的。信息技术来临,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发趋向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需要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彻底改变传统形象,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1、开拓眼界,让被动变成“主动”
新型教育手段和技术的出现,已经向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授课模式”“教学活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从出生开始,所接触的信息量,获得知识量日新月异。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经不是传统的教师、教法所能满足的。教师必须主动创新学习,主动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大变革。
2、提升境界,让课堂适应“未来”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美国学者布鲁巴克也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教,学生背……已经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的学生思维,摧残了学生的健康体魄,阻碍了学生自由发展。我们首先要尽力改变学生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思考。
四、强化责任使命担当,培育全面发展人才
会议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所以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1、不忘初心,让“责任”为国育才
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的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的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分数万能说”,要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链,做到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牢记使命,让“大爱”主宰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爱是从事教育最起码的要求,也是终极目标。这提醒着教师们要做一名潜心为学生的好老师,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让每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的好公民!
总之,教育就是做“人”的文章,“好奇”是人的“天性”,只有亲自感知与感悟,才能使心灵得到净华,思想得以升华;只有满足了所有人的好奇心,教育的理想境界一定会魅力四射,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孙明霞. 成长:教育的最高境界[J]. 江西教育:管理版(A), 2015(7):93-93.
[2]谢志强. 提高思想境界 更新教育理念[J]. 宁夏教育, 2018(4):26-27.
湖北省竹山县秦古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