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触摸人类心灵疮疤的智者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
  ——普拉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1979年考入北大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年仅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
  有人以为海子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是“一个逃避现实的懦夫”,“他在精神的冲突中无暇顾及他人的感受,只专注于他自己的解脱(其实是逃避)”。他的诗“宣扬了解脱矛盾与困扰的极端方式”,所以“时代不要海子”。(倪修山《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者的和解》)
  而我以为,那四组数字,涵盖的是海子的一生,短暂却依然不失美丽。
  诗歌的第一章,表现了诗人对“做一个幸福的人”的渴望。“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对昨日失去的怅惘,对今日生活的厌倦,注定了海子只能将生活的梦境寄托给未知的“明天”。他心中的幸福是洗净铅华后的质朴和纯真,是一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命终归自然的坦然”后的回归。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摆脱生活中的浮华和喧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诗人生命的最后也是最好的归宿。在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然被打上了诗人独特精神追求的深刻烙印。大海是那样的广袤,碧波荡漾,雄奇开阔,让人的心神又如何不为之畅快?与日日跋涉于熙熙攘攘、喧嚣的红尘中相比,该是怎样一种从容、淡定和幸福!而“春暖花开”在浪涛翻滚的海波之上,不是诗人写意的神来之笔又是什么?诗人用他浪漫而又极富想象力的天赋构筑出一个风光绮丽、远离尘世的斑斓世界。也许,这就是诗人的理想家园。
  诗人试图摆脱尘世的羁绊,在一个平朴、简单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他将渺小的生命置于无限宽广的背景之中,也陡然增添了一种世事苍茫、人生短暂的慨叹。这也是中国文人心中一脉相承的共同困惑,是人类美梦难圆的永恒疮疤!
  “庄子的齐寿夭,一死生的人生态度是魏晋名士向往和追求却又往往不能达到的。正因为做不到,就反使死生夭寿问题在情感上变得更为突出,更加耿耿于怀,不能自己。”(李泽厚《华夏美学》)然而海子并没有因为生命的将逝而感伤,而恸绝哀怆,这首诗歌是他的绝命诗,写成不久他就自杀身亡。但是,我们从这首诗中却捕捉不到流淌其中的哀恸和感伤,相反,诗中充满对幸福的无限期盼和渴求。诗歌用美丽的憧憬传达着诗人对人生、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它的深刻所在体现为它超出了一般的情绪的简单发泄,而是在憧憬和期盼中抒发自己对人生、生命的深沉感喟。看不到凄凉和哀伤。却在字里行间浸润濡染着人的心灵。
  生活于浮华尘世中的海子,并没有在红尘的泥沼中迷失,他固执而倔强地追寻属于他自己的生命家园。他说过“他的死与任何人无关”,这是他临终的遗言,一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遗嘱,恰如他对平朴、简约幸福的追求一样。他就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的。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冥冥的天意中,他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命运之神的召唤?是否告诉我们昨日与亲人的阻断、隔膜,从中可以窥探出人精神生活的困顿、闭塞?和亲人没有通音讯,无法传递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份幸福,将一切都深藏于心灵的某个角落,以至于将与亲人通信也当成了他对明日幸福的期待。这是诗人参透了现实生活后的一种幡然醒悟,还是他灵魂深处沉睡已久如今业已奏响的生命琴弦?他热烈而深情地呼唤着每一座山峦,每一条欢快的河流,“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他要给每个人祝福,不管熟识与否,他希望有情人能成眷属,获得尘世的幸福和欢乐。海子并不漠视世界,漠视尘世的幸福。在他的思想深处依然跳动着对人生的殷切祝福,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阻止他寻找理想归宿的理由。对尘世的厌倦和无奈,对理想的渴慕和追求是他所有人生痛苦的根源所在。他不愿长久地沉湎于虚无的欢欣之中,而是依然故我地将他心中被深深打上烙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当成他永远的归宿。所有红尘中的浮华、喧嚣、名利,以及那些闪电般的幸福快感,都只是在诗人心灵之海稍作休憩,追求永恒生命的归属是一个无法摆脱的心灵困惑。
  海子的困惑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是对生命本质的痴心探询。诗人知道,人生苦短,终有生命消逝的时候。“对人生、生死、存在的意向探询、疑惑相交织,从而达到哲理的高层。”(李泽厚《华夏美学》)对生命的嗟叹、宇宙的感怀、死亡的恐惧,是每一个有感性、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的共同心理特征。
  海子是充满智慧的,他用诗人的眼光洞穿了惑及千古的难解命题,他是勇敢的,用自己的生命作为注解,诠释了生命的美丽并不在于长短。这是个体生命的伟大觉醒!
  幸福过,并感受过生活的人,生命是充满了张力的。海子用结束生命来捍卫个体生命精神的自由空间,难道不是智者的勇敢所为?当然,他的极为“反常”之举也深深触痛了人类心灵共同的疮疤,他那撼人心魄的举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他的梦是如此的美丽,他的死更是如此的悲壮而不乏凄凉。海子的这种文化心理不同于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更多的是诗人的忧郁、感伤,是成熟人性在历经了生死挣扎后的自然流露。
  海子,一名智者,一位为理想献身的勇敢诗人。
其他文献
新课标实施已数年,不少教师在实践新理念时对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也有一些做法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在素质教育发展到研究性学习的今天,很有必要审视一下当前的语文教学。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笔者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一、教学重训练,轻阅读    现在的阅读教学,其弊端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教师讲得太多,各种各样的分析、阅读题太多。归纳文意、中心思想、写作方法,分析来
期刊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时代,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早已习惯了独来独往。很多人给自己的世界设置了重重障碍,既防范陌生人的打扰,也阻止自己卷入无端的是非漩涡之中。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写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城市孤独。  白大省是北京胡同里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她的仁义、和善、吃苦让人,她的热情与痴心都把北京胡同的纯洁和正派,把人性中的善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人都希望白大省永远不变。因为唯有她不变,才能使人
期刊
目前,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针对语文教学量大面广的特点,为了适应新教材,据笔者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探索出了语文教学中的新教法,即三“活”教学法,具体如下:    一、活课堂    随着信息教育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作为教师为了搞好教学这一本职工作,必须采用多样的课堂进行教学,如:把过去的传统的室内教学(课堂教学)引到室外进行,比如,一些参观性的
期刊
现代格律诗,也可以叫格律新诗、新格律诗或白话格律诗。现代格律诗派主要人物闻一多认为新诗的格律应做到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并指出新诗的格律就是节奏,主要是韵和顿(音尺),这些理论使新诗的创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烦 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期刊
因为一部电视剧《橘子红了》我开始走进作者琦君的作品世界,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唯美的画面和强烈的戏剧冲突都已经模糊在记忆里,而《泪珠与珍珠》这篇小品却愈益清明。  文章第一段那句给作者留下无限启迪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①为整篇文章定下了一个坐标,并以此为原点,后续的文字都是作者在人生阅历的横轴和思想的纵轴所围合的空间里不断成长的轨迹。这篇文章的原点源自作者高一课本里奥尔
期刊
带着学生读《西游记》,他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孙悟空的神勇,猪八戒的可笑,而作为西天取经的核心人物唐三藏则常常被忽略。既使被提起,更多的也是埋怨,怪他人妖不分,乱念紧箍咒,折磨悟空。  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初中语文课本上,也有着对唐僧的理解:  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会碰到许多艰难险阻,“吉凶难定”,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
期刊
在科技昌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华古代文明的价值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发掘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已经成为培养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文言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自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来,加强文言教学,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界的共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文言文课文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但是,事实上,文言文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由于教者对于应试成
期刊
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场景与细微事物,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起来、动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乐学”,同时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因而被广大语文教师所青睐。  那么,如何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甲的几点体会。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搭建认知与文本之间的平
期刊
一、引言    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有一篇课文《陈毅读书》,说的是陈毅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其中叙述了陈毅在课前自习的几种方法和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的情况,并写了老师对陈毅好学的肯定和称赞。显然,这篇课文的编写意图是要学生学习陈毅的好学精神。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如果按这一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语文课就变成了思品课,很难摆脱许多说教式的口号,学生自然厌烦,教师也会感到索然无味。为了避免这
期刊
摘要:薛涛的《十离诗》历来被认为是诗意乞怜、诗格卑下之作。但联系诗人的特殊经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可以发现薛涛虽然身份特殊,处境独特,却没有被命运击败。在《十离诗》的字里行间委婉地传达出了她对命运的抗争,这种抗争精神是值得佩服的。  关键词:薛涛 《十离诗》 抗争    薛涛是我国唐朝著名女诗人。早年因生活所迫,加入乐籍,后以诗伎身份在当时剑南节度使韦皋幕府中备受荣宠。但后来因其无意问违逆了韦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