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在历史教学中,科学缺少的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不能满足人类情感的、社会人伦的、心理的需求。而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所探索的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因而它们能够永恒!正是對历史充满着这般的敬畏与热爱,使我对这一门学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将它融入到我的教学生涯之中。
新课程初中历史科学创新教学艺术
一、对教学思想的若干思考
新课程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对个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培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内容。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它既包括对教材的阐释要正视历史人物,也包括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马克思在论及历史学时曾多次强调:“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总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关注历史人物的教学,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只有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鲜活再现,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和他那“慷慨赴死易,从容守义难”的人生实践,强烈地震撼了后人;又如华盛顿在美国顺利走向民主道路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一样深深地吸引了后人。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有尚待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伟大人物的生平和品格,为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借鉴。当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中的关系。一方面人民群众为个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是历史的主人;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又是一个虚化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历史教学应突破这一难点,要能认识到历史的必然性正是通过无数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必备素质之一。对历史教材的专业性把握,应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切忌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一切真的、善的都是美的,历史学如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美,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当代社会正走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历史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和教师处在同一个平台。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成人感特别强,逆反心理也强。一旦假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后果是严重的。那样我们将失去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将失去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培养和引导的最佳时期。
二、课堂教学的点滴实践
当我们手执教鞭,走进中学的课堂时,我们就获得了一项特殊的权利,对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权利。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我们更要惦量所承担的义务,努力上好我们的每一堂课。
1.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素质是人的思想、学识、情操、性格等因素的综合。在综合素质的修养方面,历史教师应该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道德修养水平;二是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群;三是具备良好的情操和性格品质。课堂教学是我们与学生接触的主要时段、主要地点,一个教师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学识的掌握和良好性格的养成。如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能集中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如果教师宽容,理解和引导学生,就等于给了学生一定的思想空间,给了他们足够长的助跑距离,使他们能够展翅高飞,有所作为。反之,则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到的只是专制与非理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2.努力创造课堂教学美。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历史课堂教学应追求德、智、美三大目标功能,创造课堂教学美。首先,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师应调整自己的情绪,进入教学状态。由于每个教师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难免有各种喜怒哀乐的事情,但我们应按职业的要求,抛弃各种杂念,以一种健康、饱满的工作热情走进教室,开好一节课的头。其次,应仪态端正,服饰得体,语言亲切随和,并具有一定的张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创造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强教师的影响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还要以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职能技巧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后要及时总结,对已完成的一堂课进行反思,会发现许多问题,如某个问题的考虑欠成熟,或多媒体运用的不当等等。教师要牢记,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砺,才有闪光的时刻。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戏剧界有句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同样适合教育界。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就必须在台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寻找源头活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理论水平。
1.系统学习史学名著,提高专业素养。从事中学历史教育,仅靠大学时代的专业修养远远不够,还必须系统地学习史学名著。涉及历史学科中的史学理论,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史、文明史、宗教史等类的名著很多,如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司马迁的《史记》,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伯恩斯和拉尔夫合著的《世界文明史》等等,都是价值很高的史学名著。通过研读史学名著,领略史家的研究态度,既能受到严谨学术规范的熏陶,又能提高专业素养,从而把自己努力塑造成学者型的历史教师。
2.及时了解历史学的新信息、新成果。信息和成果来源很多,报纸、电视、上网都可以获取。但中学教师主要是从各种期刊杂志上获取信息,如《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历史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等。一般而言,学校和教研室会订阅部分期刊,但这远远不够,自己应该再补充订阅相关的专业期刊,仔细阅读,及时补充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新颖性。
初中生历史教育不容忽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技巧,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都需要不断的通过试验和实践来充实总结,以求教会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尽管历史的事实是唯一的,但历史的结论却可以是多元的。历史教师把有效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具备了能力,就会化解成认知,进而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是稚嫩的,他们对教学中心的理解也许与我们预设的那个教学中心不完全一致,这很好,说明学生“加工”了老师的知识,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对此,我们应该小心呵护,静心倾听,并给与鼓励。
新课程初中历史科学创新教学艺术
一、对教学思想的若干思考
新课程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对个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培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内容。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它既包括对教材的阐释要正视历史人物,也包括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马克思在论及历史学时曾多次强调:“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总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关注历史人物的教学,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只有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鲜活再现,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和他那“慷慨赴死易,从容守义难”的人生实践,强烈地震撼了后人;又如华盛顿在美国顺利走向民主道路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一样深深地吸引了后人。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有尚待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伟大人物的生平和品格,为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借鉴。当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中的关系。一方面人民群众为个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是历史的主人;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又是一个虚化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历史教学应突破这一难点,要能认识到历史的必然性正是通过无数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必备素质之一。对历史教材的专业性把握,应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切忌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一切真的、善的都是美的,历史学如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美,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当代社会正走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历史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和教师处在同一个平台。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成人感特别强,逆反心理也强。一旦假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后果是严重的。那样我们将失去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将失去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培养和引导的最佳时期。
二、课堂教学的点滴实践
当我们手执教鞭,走进中学的课堂时,我们就获得了一项特殊的权利,对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权利。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我们更要惦量所承担的义务,努力上好我们的每一堂课。
1.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素质是人的思想、学识、情操、性格等因素的综合。在综合素质的修养方面,历史教师应该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道德修养水平;二是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群;三是具备良好的情操和性格品质。课堂教学是我们与学生接触的主要时段、主要地点,一个教师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学识的掌握和良好性格的养成。如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能集中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如果教师宽容,理解和引导学生,就等于给了学生一定的思想空间,给了他们足够长的助跑距离,使他们能够展翅高飞,有所作为。反之,则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到的只是专制与非理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2.努力创造课堂教学美。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历史课堂教学应追求德、智、美三大目标功能,创造课堂教学美。首先,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师应调整自己的情绪,进入教学状态。由于每个教师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难免有各种喜怒哀乐的事情,但我们应按职业的要求,抛弃各种杂念,以一种健康、饱满的工作热情走进教室,开好一节课的头。其次,应仪态端正,服饰得体,语言亲切随和,并具有一定的张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创造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强教师的影响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还要以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职能技巧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后要及时总结,对已完成的一堂课进行反思,会发现许多问题,如某个问题的考虑欠成熟,或多媒体运用的不当等等。教师要牢记,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砺,才有闪光的时刻。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戏剧界有句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同样适合教育界。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就必须在台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寻找源头活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理论水平。
1.系统学习史学名著,提高专业素养。从事中学历史教育,仅靠大学时代的专业修养远远不够,还必须系统地学习史学名著。涉及历史学科中的史学理论,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史、文明史、宗教史等类的名著很多,如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司马迁的《史记》,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伯恩斯和拉尔夫合著的《世界文明史》等等,都是价值很高的史学名著。通过研读史学名著,领略史家的研究态度,既能受到严谨学术规范的熏陶,又能提高专业素养,从而把自己努力塑造成学者型的历史教师。
2.及时了解历史学的新信息、新成果。信息和成果来源很多,报纸、电视、上网都可以获取。但中学教师主要是从各种期刊杂志上获取信息,如《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历史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等。一般而言,学校和教研室会订阅部分期刊,但这远远不够,自己应该再补充订阅相关的专业期刊,仔细阅读,及时补充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新颖性。
初中生历史教育不容忽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技巧,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都需要不断的通过试验和实践来充实总结,以求教会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尽管历史的事实是唯一的,但历史的结论却可以是多元的。历史教师把有效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具备了能力,就会化解成认知,进而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是稚嫩的,他们对教学中心的理解也许与我们预设的那个教学中心不完全一致,这很好,说明学生“加工”了老师的知识,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对此,我们应该小心呵护,静心倾听,并给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