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是形成健全人格,主动适应社会,应付复杂人际关系的基础。相对而言,对职业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引以重视。几年来,我校一直把职业中专学生的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ww.xzbu.com/9/view-968154.htm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据此,我们可以设定中专生心理教育目标:通过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走上社会,服务社会。
具体地说,结合中专生实际情况,心理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自我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增强自我意识,自尊自信,培养健康活泼、积极进取的性格特征;懂得如何开发和挖掘自我潜能,且正确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学习心理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观念,且认识到解决现今社会学习者有限的时间与知识不断剧增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学会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怎样思考和学会怎样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做一个乐学、会学的学生和社会人。
(三)人际交往的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他人,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有礼貌,真诚地与人相处,教育学生克服封闭、羞怯、自卑、孤僻等社交心理障碍,学会协调、沟通、处理好各种关系,学会与人合作与共事,能够合作与共事,能够合群、乐群,从而扩大交往,拓展生活空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环境适应的教育(挫折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使学生明确社会适应能力包含善于顺应环境和勇于改变环境,以及认识到适应性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培养学生学会主动适应各种社会变化、环境、条件,培养抗压抗挫折的心理品质,克服脆弱、勇敢面对挫折,逐步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使心理適应性与才智发展同步,以适应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
(五)职业前途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会正确客观地分析、观察社会现象、自身能力、专业水平,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和职业,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坦然面对未来职业选择及更迭,迎接各种挑战,不断地在选择中进取,在进取中提高,从而为社会作出贡献,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六)休闲与消费心理的教育: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有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去丰富自己的生活;要克服虚荣心理,正确看待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学会合理消费,有计划地使用金钱,懂得各种不同消费心理及消费的社会意义。
二、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一)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素质培养,是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连贯系统的教学,可以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且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于自己的感知和认识,达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和发展自己的目的。对于教育者而言,在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懂得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培养自己,而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必须向他们提供有关心理素质培养的知识、理论、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加强学生心理教育,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而学校的一切教育过程、学校环境、学习风气、班级气氛、人际关系、价值观念、教师人格、态度、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心理氛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素质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专家的指导、教师的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同步配合,共同努力去创造一个环境优美、自然和谐、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共进的教育环境。利用这些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可以使学生保持心情愉悦、舒畅,易于调整理顺心态和行为;掌握较强的自我保健方法,提高自我约束力的能力;并且可以增强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挫折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三)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拓宽教育途径,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通过开展相应的心理测试、心理教育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途径来拓宽教育渠道,引发学生对自身的探求、思考,唤起学生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健康的自学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开发潜能、发展自我、全面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目的。另外,可以选取有针对性的、学生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从初中生到中专生的角色转换意识,面对社会竞争的自我意识,求知意识,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意识,求职就业意识,挫折意识,等等,进行分类指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是心理教育的基础。
学校心理教育应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这是今后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以渊博的知识和规范的行为教育学生、以健康的心灵感染学生、以良好心态影响学生的。尤其是心理教育者除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具备自身健康心理外,还要充分了解心理教育的意义,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学习心理教育理论及知识,充实、丰富自己;在教学中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心态,并且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完善人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充电,不断地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进行行之有效的创造性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达成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据此,我们可以设定中专生心理教育目标:通过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走上社会,服务社会。
具体地说,结合中专生实际情况,心理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自我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增强自我意识,自尊自信,培养健康活泼、积极进取的性格特征;懂得如何开发和挖掘自我潜能,且正确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学习心理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观念,且认识到解决现今社会学习者有限的时间与知识不断剧增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学会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怎样思考和学会怎样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做一个乐学、会学的学生和社会人。
(三)人际交往的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他人,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有礼貌,真诚地与人相处,教育学生克服封闭、羞怯、自卑、孤僻等社交心理障碍,学会协调、沟通、处理好各种关系,学会与人合作与共事,能够合作与共事,能够合群、乐群,从而扩大交往,拓展生活空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环境适应的教育(挫折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使学生明确社会适应能力包含善于顺应环境和勇于改变环境,以及认识到适应性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培养学生学会主动适应各种社会变化、环境、条件,培养抗压抗挫折的心理品质,克服脆弱、勇敢面对挫折,逐步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使心理適应性与才智发展同步,以适应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
(五)职业前途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会正确客观地分析、观察社会现象、自身能力、专业水平,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和职业,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坦然面对未来职业选择及更迭,迎接各种挑战,不断地在选择中进取,在进取中提高,从而为社会作出贡献,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六)休闲与消费心理的教育: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有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去丰富自己的生活;要克服虚荣心理,正确看待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学会合理消费,有计划地使用金钱,懂得各种不同消费心理及消费的社会意义。
二、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一)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素质培养,是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连贯系统的教学,可以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且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于自己的感知和认识,达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和发展自己的目的。对于教育者而言,在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懂得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培养自己,而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必须向他们提供有关心理素质培养的知识、理论、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加强学生心理教育,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而学校的一切教育过程、学校环境、学习风气、班级气氛、人际关系、价值观念、教师人格、态度、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心理氛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素质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专家的指导、教师的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同步配合,共同努力去创造一个环境优美、自然和谐、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共进的教育环境。利用这些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可以使学生保持心情愉悦、舒畅,易于调整理顺心态和行为;掌握较强的自我保健方法,提高自我约束力的能力;并且可以增强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挫折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三)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拓宽教育途径,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通过开展相应的心理测试、心理教育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途径来拓宽教育渠道,引发学生对自身的探求、思考,唤起学生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健康的自学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开发潜能、发展自我、全面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目的。另外,可以选取有针对性的、学生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从初中生到中专生的角色转换意识,面对社会竞争的自我意识,求知意识,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意识,求职就业意识,挫折意识,等等,进行分类指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是心理教育的基础。
学校心理教育应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这是今后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以渊博的知识和规范的行为教育学生、以健康的心灵感染学生、以良好心态影响学生的。尤其是心理教育者除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具备自身健康心理外,还要充分了解心理教育的意义,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学习心理教育理论及知识,充实、丰富自己;在教学中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心态,并且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完善人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充电,不断地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进行行之有效的创造性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达成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