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辅助其课前高效预习,还可以使其在生动形象的多样活动参与中,扎实掌握所学、运用所学,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基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在本文中,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对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营造生动形象的视听环境,实现抽象知识的直观展现,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过程中,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自主性的发挥下,自主而高效地学习。在此指导下,我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讲解和课后练习等环节。
一、辅助学生高效预习
课前预习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今天,其仍具有探究价值。因为课前预习的实现,不仅可以驱使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建立对所学的感性认知,做好上课准备。事与愿违,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对课前预习都不甚重视。教师往往机械地为学生布置讀教材,做练习等任务。而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制力有限的小学生,其则采取机械应对的方式,或翻阅课本,或将预习任务束之高阁的,最终导致课前预习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其课堂参与情况。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对传统的课前预习方式进行了反思,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辅助学生高效预习。基于此发现,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即发挥了微视频、网络平台等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以“认知图形”为例,我在课前,结合新知内容,为学生精心录制了展示类的微视频。在此微视频中,我主要向学生呈现了包括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在内的生活常见的物品,在学生自主观看的过程中,其自然会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图形进行分析,建立感性的认知。在其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我还设计了这样的任务:根据所观看到的图形,在生活中寻找与其形状类似的事物,以绘画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如此借助微视频辅助学生预习,不仅可以以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其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建立地图形的感性认知,同时还可以搜集与之相关的内容,有准备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创设多样教学活动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仍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直接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堆积在学生面前,不仅无法使其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还会削弱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数学教学低效甚至无效。面对此情况,我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尝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晦涩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创设多样的活动,借此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从而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以“圆”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一个圆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接着,利用白板的切割功能,将这个圆切分为一个个的小份,并将其拼接起来。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随着切合数量的增多,所拼起来的圆形越来越像长方形。据此,我鼓励学生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迁移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如此教学,不仅给予了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还使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迁移了所学,在融会贯通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以此加深对其理解。与此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参与中,学生积累了数学学习方法,为其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数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助力开展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巩固练习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其理解,还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足,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采取书面练习的方式,大量引导学生做习题。在机械演练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同时也难以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对此,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则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计竞赛活动,如计算竞赛,以“升级”点燃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其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运用所学,加深理解。而且,学生的“升级”是教师可以直接看到的,据此自然可以实现教学的调整,实现教学的优化。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课前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高效预习;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形成过程,加深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竞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在贯穿教学始终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太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29-130.
[2]李秋博.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68.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对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营造生动形象的视听环境,实现抽象知识的直观展现,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过程中,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自主性的发挥下,自主而高效地学习。在此指导下,我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讲解和课后练习等环节。
一、辅助学生高效预习
课前预习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今天,其仍具有探究价值。因为课前预习的实现,不仅可以驱使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建立对所学的感性认知,做好上课准备。事与愿违,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对课前预习都不甚重视。教师往往机械地为学生布置讀教材,做练习等任务。而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制力有限的小学生,其则采取机械应对的方式,或翻阅课本,或将预习任务束之高阁的,最终导致课前预习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其课堂参与情况。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对传统的课前预习方式进行了反思,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辅助学生高效预习。基于此发现,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即发挥了微视频、网络平台等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以“认知图形”为例,我在课前,结合新知内容,为学生精心录制了展示类的微视频。在此微视频中,我主要向学生呈现了包括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在内的生活常见的物品,在学生自主观看的过程中,其自然会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图形进行分析,建立感性的认知。在其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我还设计了这样的任务:根据所观看到的图形,在生活中寻找与其形状类似的事物,以绘画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如此借助微视频辅助学生预习,不仅可以以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其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建立地图形的感性认知,同时还可以搜集与之相关的内容,有准备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创设多样教学活动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仍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直接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堆积在学生面前,不仅无法使其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还会削弱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数学教学低效甚至无效。面对此情况,我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尝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晦涩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创设多样的活动,借此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从而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以“圆”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一个圆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接着,利用白板的切割功能,将这个圆切分为一个个的小份,并将其拼接起来。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随着切合数量的增多,所拼起来的圆形越来越像长方形。据此,我鼓励学生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迁移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如此教学,不仅给予了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还使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迁移了所学,在融会贯通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以此加深对其理解。与此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参与中,学生积累了数学学习方法,为其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数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助力开展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巩固练习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其理解,还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足,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采取书面练习的方式,大量引导学生做习题。在机械演练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同时也难以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对此,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则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计竞赛活动,如计算竞赛,以“升级”点燃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其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运用所学,加深理解。而且,学生的“升级”是教师可以直接看到的,据此自然可以实现教学的调整,实现教学的优化。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课前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高效预习;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形成过程,加深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竞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在贯穿教学始终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太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29-130.
[2]李秋博.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