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和独特价值在于育人,在于教给学生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这与德育教育的理念如出一辙,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显得十分重要。就高中地理这门自然性与人文性并存的学科来说,它本身具备丰富的资源,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德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为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德育教育;挖掘素材;联系时政;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包含有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知识的介绍,还对各地的经济、文化等人文因素进行了简单地说明,是一门内容丰富、包容性强的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现状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基于此,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为依据,针对德育教育得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一番个人看法的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挖掘文本素材,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和依据。在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德育为目标的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开发,从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资源入手,向学生进行良好德育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透过地理知识的表面,认识到我国壮丽的大好河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于无形之中渗透良好的德育教育。
例如,以“中国名景欣赏”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我国的风景名胜,比如一些名山——五岳的泰山,佛教的峨眉山,道教的武当山等,从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并从地理的角度阐述它们的成因等,使学生对这些雄伟壮丽的名山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再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园林,即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向学生展示它们的不同,即它们展示出的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些景观的自然风貌及人文价值进行介绍,使学生对我国的风景名胜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达到德育教育目标。如此一来,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情感,促进了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联系时政热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科技的进步及信息经济的发展为地理教学的改进和更新提供了可能。网络中蕴含丰富的地理学习资源,以及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一些时政热点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将时政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地理教学巧妙地融合起来,使学生对当前我国的发展形势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姿态和责任意识,更好地推动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例如,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一些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以森林资源的采伐和耕种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数据,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及人们乱砍滥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并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何人们会对森林资源进行任意采伐?如何制止人们的这种行为?等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解决问题。如此一来,通过引入时政热点问题,激发了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德育教学效果得以优化和完善。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学生德育的培养和教育,单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使德育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课堂的延伸和拓展,积极组织并带领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将学科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完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帮助环卫工人对垃圾进行分类整理,依据所学知识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进行合理地安排,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如此之外,教师还应从教学内容出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認知体验和自身感受,使德育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及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和倾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内容,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重要的目标贯彻于教学活动始终,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精神面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汪建华.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地理教学,2017
[2]何珊.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
关键词:高中地理;德育教育;挖掘素材;联系时政;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包含有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知识的介绍,还对各地的经济、文化等人文因素进行了简单地说明,是一门内容丰富、包容性强的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现状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基于此,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为依据,针对德育教育得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一番个人看法的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挖掘文本素材,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和依据。在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德育为目标的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开发,从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资源入手,向学生进行良好德育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透过地理知识的表面,认识到我国壮丽的大好河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于无形之中渗透良好的德育教育。
例如,以“中国名景欣赏”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我国的风景名胜,比如一些名山——五岳的泰山,佛教的峨眉山,道教的武当山等,从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并从地理的角度阐述它们的成因等,使学生对这些雄伟壮丽的名山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再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园林,即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向学生展示它们的不同,即它们展示出的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些景观的自然风貌及人文价值进行介绍,使学生对我国的风景名胜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达到德育教育目标。如此一来,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情感,促进了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联系时政热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科技的进步及信息经济的发展为地理教学的改进和更新提供了可能。网络中蕴含丰富的地理学习资源,以及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一些时政热点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将时政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地理教学巧妙地融合起来,使学生对当前我国的发展形势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姿态和责任意识,更好地推动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例如,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一些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以森林资源的采伐和耕种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数据,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及人们乱砍滥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并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何人们会对森林资源进行任意采伐?如何制止人们的这种行为?等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解决问题。如此一来,通过引入时政热点问题,激发了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德育教学效果得以优化和完善。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学生德育的培养和教育,单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使德育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课堂的延伸和拓展,积极组织并带领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将学科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完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帮助环卫工人对垃圾进行分类整理,依据所学知识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进行合理地安排,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如此之外,教师还应从教学内容出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認知体验和自身感受,使德育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及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和倾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内容,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重要的目标贯彻于教学活动始终,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精神面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汪建华.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地理教学,2017
[2]何珊.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