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柴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接到父亲的电话后,我匆忙结束行程,从杭州赶回了家。打开屋门的那一刻,阿柴的眼睛里闪动着惊喜,它想站起身,却已经无能为力。我蹲在它跟前,忧心忡忡地抚摸着它的头,它仰起鼻子,轻嗅着我的气息,神色亲近而又疲惫。我端过食盆,在它面前放下,它缓缓地吃了两口后,用前腿将食盆扒到了一边。父亲说,这是三天来,它吃得最多的一次,它理解了我的心意,只是再也无法顺从,从它欣喜却黯淡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全部的答案。
12年前,在城西农贸市场外,我们第一次相遇。阿柴蜷缩在男人脚边的竹篮里,黑色的皮毛熠熠生辉,当我路过时,它蹒跚着步子朝我跑来。我花了二十块钱,将两个月大的它带回了家。对于阿柴的到来,父亲并未感到意外,他在院子的一角,为阿柴安下一个家。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里,阿柴成了我的伙伴,从四肢柔弱的小狗,走到了垂垂暮年。
阿柴乖巧伶俐,当我吼电话或大声说话时,它会站在房间门口,转动着脑袋,仔细观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值不值得它挺身而出。当我做作业时,虚掩的门缝里露出一双乌黑的眼睛,它在窥视,好像对人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母亲做饭时,阿柴喜欢趴在厨房外等待,它从不主动讨要,对于欲望,总是尽力压制,它明白,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尊。前门的秀阿婆喜欢逗它,每次路过,阿柴都会欢快地在她门口转几圈,这是一种报答,是对于善意的回应。当遇到其他狗时,它会保持克制,在无法分辨敌友的情况下,它只观望,从不结群或参与。阿柴的记忆力也不错,上大学时我每半年才回来一次,一见面它就会从书柜里翻出网球,推到我跟前,抛球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它的领悟力也很高,甚至能从我与客人谈话的语气里,判断出我们的亲密程度,从而决定是否发出警示性的吠叫。
我一度认为,阿柴是条完美的狗,在它身上,没有明显的缺点,我们以诚相待,亲密如一家人。如今,在陪伴了我十二年之后,它老了,以疲惫之躯,将伤感与无奈推到了我跟前。我不甘心眼睁睁地看它离去,所有的可能都想尝试一下。父亲发动了摩托车,我坐在后座,将阿柴抱在怀里,奔往了畜牧站。后街很静,经过市河边的道场山时,阿柴突然抬起了头。
这是我们常去的一条河,清澈的河水里装满了美好的回忆。周末是我们难得的休闲时刻,圈禁于都市中的两颗灵魂,犹如岩缝里的松树,尽情享受着这短暂的放纵之乐。阿柴熟悉这里,犹如熟悉我们的小区和屋子,它兴奋地低叫着,一只蟋蟀都能让它开心半天。这同样也是我的自由时光,憔悴的精神与疲倦的心力,在玩耍之中得以缓慢恢复。
阿柴欢快地奔跑着,沿市河一直爬到了山顶。累了,就将两条后腿着地,蹲坐在草丛里向山下眺望。我将它抱回时,曾从山脚下的木材厂边走过,也许,在它的记忆里仍保留着一些影子。阿柴的目光深沉而安宁,我坐在它身边,与它说着话,说着千里之外的我的故乡。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故乡都只存在于思念与幻想中。星光泛起,我们该走了,它站起身,不再理会身边的事物,包括那些在我看来应该让它有所警觉的声响。山下灯光闪烁,木材厂里传出嘈杂的轰鸣声,阿柴顿了顿,沿着崎岖的小路,快速朝前奔去。阿柴是单纯的,它心无旁骛地沉浸在自己选定的景致中,极少妄想,也不痴狂。
我有些羡慕阿柴,我愿意与它一起分享我的时光。每日晚饭后,是我们固定的散步时间,越过那座简陋的花圃,阿柴在昏暗的灯影下穿行,步伐很快,好像是心怀期许,要去探寻远方的未知世界,又好像是想逃避现实,对于眼前的生活,决心一走了之。每到路口,它都要回头观望,仿佛在寻觅自己的足迹,又好像在等我赶上。它就那样时快时慢地前进着,如同一个即将远行的人,回望自己的家乡。我注视着它的影子,心里升起了一丝期待,期待它能在这段转瞬即逝的光影中,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阿柴是快乐的,我能感受到它的欣喜,而这欣喜,就建立在我们的互信与分享之上。
饱满的回忆,终究抵不过苍白的现实。畜牧站的老刘看过化验单后,摇了摇头,阿柴虚弱的身体已经无法再承受任何药物,它的生命路走到了尽头。十二年的狗,相当于人类的七八十岁,我没有办法再留住它,它的生命,不由自己掌握,也不在医生手里,操控这一切的,好像是某种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力量。
我凝望着眼前的阿柴,心里酸楚而又无助。我由衷地觉得,生命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被赋予的角色,作为一条狗,它成了我的玩伴,并遵照这一角色的要求,尽职尽责地走完了一生。这期间,它既无刻意排斥,也无随意气馁,而是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这似乎与人类的性格截然相反,当我们呱呱坠地时,生命直白且真实,其间没有任何差异,啼声一样响亮,肌肤一样红润,但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不为所见的因子,却将我们塑造得千差万别。有人站在了高处,他们的低语,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更甚于雷声,而这雷声,很多时候,还会被肆意放大;而更多的人,则固化成了瘦弱的标签,犹如荒郊的樹木,或小径边的野草,直至离去,都不曾发出一声,他们的痛痒,无人在意,也包括他们自己;还有一些人,在不停抗争,努力想撕去被“赠予”的脸谱,却终其一生也未能成功,反而要承受偏私者的冷嘲热讽。与我们相比,阿柴顺从了自己的角色,每日除了吃饭、睡觉和玩耍外,再无他求,在相似的生命形式下,它的生活更加轻松,或者说更加成熟。
老刘的话语为我与阿柴的这场相逢做了最后的总结,筵席终归要散去,我不得不放下紧攥的双手了。阿柴躺在我怀里,两眼望着我,没有丝毫恐惧,对于眼前的世界和那个将往的别世,它并不认为两者有什么不同。我们该与阿柴道别了,在最后的记忆里,它收下了我全部的爱,可以安心地去往自己的永生之地了,那里山林葱郁,湖水澄净,只要一颗星星,就能照亮整个夜空。
“我们喝一杯吧,为踏上新旅程的阿柴祝福!”我提议道。父亲点点头,也举起了酒杯。对于苦难的容忍程度,父亲一直在我之上,对于幸福的感受,也是如此。
责任编辑:黄艳秋
12年前,在城西农贸市场外,我们第一次相遇。阿柴蜷缩在男人脚边的竹篮里,黑色的皮毛熠熠生辉,当我路过时,它蹒跚着步子朝我跑来。我花了二十块钱,将两个月大的它带回了家。对于阿柴的到来,父亲并未感到意外,他在院子的一角,为阿柴安下一个家。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里,阿柴成了我的伙伴,从四肢柔弱的小狗,走到了垂垂暮年。
阿柴乖巧伶俐,当我吼电话或大声说话时,它会站在房间门口,转动着脑袋,仔细观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值不值得它挺身而出。当我做作业时,虚掩的门缝里露出一双乌黑的眼睛,它在窥视,好像对人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母亲做饭时,阿柴喜欢趴在厨房外等待,它从不主动讨要,对于欲望,总是尽力压制,它明白,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尊。前门的秀阿婆喜欢逗它,每次路过,阿柴都会欢快地在她门口转几圈,这是一种报答,是对于善意的回应。当遇到其他狗时,它会保持克制,在无法分辨敌友的情况下,它只观望,从不结群或参与。阿柴的记忆力也不错,上大学时我每半年才回来一次,一见面它就会从书柜里翻出网球,推到我跟前,抛球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它的领悟力也很高,甚至能从我与客人谈话的语气里,判断出我们的亲密程度,从而决定是否发出警示性的吠叫。
我一度认为,阿柴是条完美的狗,在它身上,没有明显的缺点,我们以诚相待,亲密如一家人。如今,在陪伴了我十二年之后,它老了,以疲惫之躯,将伤感与无奈推到了我跟前。我不甘心眼睁睁地看它离去,所有的可能都想尝试一下。父亲发动了摩托车,我坐在后座,将阿柴抱在怀里,奔往了畜牧站。后街很静,经过市河边的道场山时,阿柴突然抬起了头。
这是我们常去的一条河,清澈的河水里装满了美好的回忆。周末是我们难得的休闲时刻,圈禁于都市中的两颗灵魂,犹如岩缝里的松树,尽情享受着这短暂的放纵之乐。阿柴熟悉这里,犹如熟悉我们的小区和屋子,它兴奋地低叫着,一只蟋蟀都能让它开心半天。这同样也是我的自由时光,憔悴的精神与疲倦的心力,在玩耍之中得以缓慢恢复。
阿柴欢快地奔跑着,沿市河一直爬到了山顶。累了,就将两条后腿着地,蹲坐在草丛里向山下眺望。我将它抱回时,曾从山脚下的木材厂边走过,也许,在它的记忆里仍保留着一些影子。阿柴的目光深沉而安宁,我坐在它身边,与它说着话,说着千里之外的我的故乡。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故乡都只存在于思念与幻想中。星光泛起,我们该走了,它站起身,不再理会身边的事物,包括那些在我看来应该让它有所警觉的声响。山下灯光闪烁,木材厂里传出嘈杂的轰鸣声,阿柴顿了顿,沿着崎岖的小路,快速朝前奔去。阿柴是单纯的,它心无旁骛地沉浸在自己选定的景致中,极少妄想,也不痴狂。
我有些羡慕阿柴,我愿意与它一起分享我的时光。每日晚饭后,是我们固定的散步时间,越过那座简陋的花圃,阿柴在昏暗的灯影下穿行,步伐很快,好像是心怀期许,要去探寻远方的未知世界,又好像是想逃避现实,对于眼前的生活,决心一走了之。每到路口,它都要回头观望,仿佛在寻觅自己的足迹,又好像在等我赶上。它就那样时快时慢地前进着,如同一个即将远行的人,回望自己的家乡。我注视着它的影子,心里升起了一丝期待,期待它能在这段转瞬即逝的光影中,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阿柴是快乐的,我能感受到它的欣喜,而这欣喜,就建立在我们的互信与分享之上。
饱满的回忆,终究抵不过苍白的现实。畜牧站的老刘看过化验单后,摇了摇头,阿柴虚弱的身体已经无法再承受任何药物,它的生命路走到了尽头。十二年的狗,相当于人类的七八十岁,我没有办法再留住它,它的生命,不由自己掌握,也不在医生手里,操控这一切的,好像是某种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力量。
我凝望着眼前的阿柴,心里酸楚而又无助。我由衷地觉得,生命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被赋予的角色,作为一条狗,它成了我的玩伴,并遵照这一角色的要求,尽职尽责地走完了一生。这期间,它既无刻意排斥,也无随意气馁,而是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这似乎与人类的性格截然相反,当我们呱呱坠地时,生命直白且真实,其间没有任何差异,啼声一样响亮,肌肤一样红润,但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不为所见的因子,却将我们塑造得千差万别。有人站在了高处,他们的低语,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更甚于雷声,而这雷声,很多时候,还会被肆意放大;而更多的人,则固化成了瘦弱的标签,犹如荒郊的樹木,或小径边的野草,直至离去,都不曾发出一声,他们的痛痒,无人在意,也包括他们自己;还有一些人,在不停抗争,努力想撕去被“赠予”的脸谱,却终其一生也未能成功,反而要承受偏私者的冷嘲热讽。与我们相比,阿柴顺从了自己的角色,每日除了吃饭、睡觉和玩耍外,再无他求,在相似的生命形式下,它的生活更加轻松,或者说更加成熟。
老刘的话语为我与阿柴的这场相逢做了最后的总结,筵席终归要散去,我不得不放下紧攥的双手了。阿柴躺在我怀里,两眼望着我,没有丝毫恐惧,对于眼前的世界和那个将往的别世,它并不认为两者有什么不同。我们该与阿柴道别了,在最后的记忆里,它收下了我全部的爱,可以安心地去往自己的永生之地了,那里山林葱郁,湖水澄净,只要一颗星星,就能照亮整个夜空。
“我们喝一杯吧,为踏上新旅程的阿柴祝福!”我提议道。父亲点点头,也举起了酒杯。对于苦难的容忍程度,父亲一直在我之上,对于幸福的感受,也是如此。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