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一定情境下,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为学生提供一定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这是一个借助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性的过程。班级管理则是教师根据一定目的与要求,采取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学生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紧密相关,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既可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又能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一、团体心理辅导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
  1. 以团队心理辅导活动为载体,提高班级凝聚力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团体辅导的目的,通过设计相应的团体活动,让学生形成自尊、接纳、合群的心理品质,这样既可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同时也可促进班级学生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提高班级凝聚力,从而促进学生个体与班级团体共同成长。例如在班级初建期,针对学生互相比较陌生,不能融合等情况,学校设计了“认识你我他”“沟通从心开始”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新环境、认识新同学。在活动中,同学们完成共同的任务,克服同一个困难,获得相同的体验,增强了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掌握了沟通的技巧,有效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学生习得的知识,获得的感悟不是听老师讲课所得,而是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获得,这就有效促使了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和身边的人。在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的过程中,学生会把自己当作是集体的一分子,从而增强了集体归属感,改善了班级人际关系。
  2. 借力团队心理辅导的过程,选拔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是班级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得力、优秀的班干部既是班主任的助手也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可以借助团体辅导过程发现和选拨班干部,并借力团体辅导过程锻炼和培养班干部。
  团体辅导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完成若干项任务,这往往是一个学生自主完成的过程。组织能力强、具备一定领导才能与号召力的团体成员会自然而然地在活动中凸显出来,并从中不断建立起自己在团队或小组中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成为活动的指挥者与领导者,展现出班级干部应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学生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更容易显现自己的自然本性,班主任可以从中选择适合班级各类职务的班干部。笔者在中学当班主任时,所推选的班长就是在“秀秀我自己”的活动中脱颖而出的。
  3.巧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增加班级工作的多样性
  教师在团队心理辅导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品、专题讨论、行为训练、心理剧、社会实践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团队成员在自我探索中实现团队目标。
  例如青春期学生的早恋现象,教师的说理、家长的说教往往无力,于是我们借助团体辅导心理剧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演、看、论、写几个过程,共同设计早恋可能的结果。早恋时的恐慌,教师、家长的看法通过学生表演生动展现,随后经共同讨论并演绎早恋可能的结果:整天承担着各方的压力而不得不分手;强力抗争下而选择离家出走,使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暂时隐瞒了教师和家长,却在走上社会后因为承受不了社会责任与家庭重担而分手……学生在自导、自演、自议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在换位思考中理解了教师和家长的担忧,认识也更加理性。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方法,对班级管理的借鉴意义在于,多换一个角度,多运用几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增加班级管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应用团体心理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1.有针对性地设计团体辅导的内容
  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建设目标、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规律及当前学生遇到的成长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目标层次化,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团体活动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根据我市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及具体情况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南》,为各个不同年段设计了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如初一年级以适应环境、人际交往、认识和调节情绪等为主题,初二年级以青春期教育、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等为主题,初三年级以意志品质、挫折教育和升学准备教育等为主题。班主任可以按照主题要求,根据班级实际设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团体辅导活动,让班级管理呈现出系列化、多样化的态势。
  2.准确把握教师在团队辅导中的角色
  教师往往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幕后导演或前台主持的角色,而在团队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则更像一个引导者、参与者、聆听者、接纳者,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参谋甚至“同伙”。 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样,也可以敞开心灵,随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随时与学生一起开怀大笑,随时对学生的点滴成功进行赞美及强化。学生只有在活动中能与教师平等对话,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接纳,才能抛开防范心理,与教师共同追求发展,从而推动班级发展。
  3.提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专业素养
  实践证明,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他人之一,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近年,学校在广东省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支持下,对班主任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C、B证培训,这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保障。另外,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开展的,这一核心目标决定了它必须依赖于能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班主任的积极参与。当然,班主任也要主动地配合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充分借助团体的动力,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将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发挥到最高水平的同时,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作者单位:台山市教师进修学校
  广东台山 529200)
  责任编辑:颜雪梅
其他文献
一、转变教育行政主部门的职能,体现服务宗旨,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在人事管理方面,首先着重管理好中、小学校长。推行校长竞聘制,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竞争上岗,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取消中、小学的行政级别,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真正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决定副校长、中层干部人选及学校教职员工选拔和招聘权以及对不称职者的解聘权,使校长逐步成为职、责、权、利统一的法人代表。对校长队伍管理进行重大改革
两只鹦鹉    教师节的早晨,一踏进教室,就见到一群孩子围拢在讲台旁,眉飞色舞地交谈着。我正纳闷着,几声“唧唧”的叫声穿过人群传入我耳际。“王老师,快来看,金海纳送给您的两只虎皮鹦鹉。”噢,记起来了,她早就说过在教师节这天要送我两只她家孵化的虎皮鹦鹉。看来这是履行承诺来了!  “哇,真漂亮,要是能送我一只就好了!”  “真新奇,第一次见到给老师送鹦鹉的。”  “好漂亮的鹦鹉啊,那声音真好听。”从走
〓〓一、利用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低年级实验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写得优美动听、富有
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体现生本意识,上好生本课堂,达到陶行知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以下我就以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生本意识。  一、培养习惯,是生本理念的最好体现  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如下几点习惯:一是课前预习的习惯。二是乐于读书看报的习惯。尤其是现在网络游戏、电视手机横行的时代,更
〓〓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一、 形声构图,体验情感美,在视觉中感受美  〓〓文学作品大多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获得精神愉悦。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语言和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