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水出现污染问题以及如何防止治理的浅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cai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地下水囤积不畅,水质受污染现象频发,由于地下水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因此地下水污染一直是公众们关注的焦点,怎样能够行之有效的治理防止地下水污染,是目前政府及各界相关人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是关于地下水污染等相关细节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治理 防止水质污染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地下水出现故障的原因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地下水位指的是指地下含水层中水面的高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下水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对水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提高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资源,是全球人类的要求。为此,加强对水资源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长期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地下水环境精心管理和保护,加强监控、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及时评价其质量,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管理内容,也是当前地下水管理的迫切任务。
  二. 现阶段我国水质污染现象
  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按分布面积统计,63%可供直接饮用,17%经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12%不宜直接饮用但可供农业和部分工业部门利用,另有不足8%的地下水为矿化度大于5克/升的咸水盐水和少量遭受严重污染的地下水,不宜直接利用或需经深度处理后才有可能得以利用。
  然而,城市与工业“三废”不合理或不达标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农牧区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我国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
  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例如,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160人因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米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即使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这些“三致”有机物在我国东部其他城市和地区,很可能同样存在。由于水土污染,导致一些优质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茶叶等品质下降,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三依法加强地下水管理
  (1) 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能够有效地调配和管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資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流域内各行业的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促进各行业的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避免由于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异,造成抢占水资源,滥采地下水,导致水多浪费多,水少发展受制约,生态环境被破坏。在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要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有限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已污染水源地的治理措施,应针对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污染途径和经济条件来制定,治理地下水污染应当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继续进入,切实可行的做到保护水源。
  (2).提高对水质的认识
  在现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的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权使用不当或轻率的使用,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所谓污染地下水是指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溶解的或悬浮的有害成分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或国际规定的饮用水最大允许浓度。地下水从开始污染到污染严重,乃至达到不能饮用的地步,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一旦发现地下水中某些元素超标,再进行治理就比较困难,所以,地下水的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因而限制或妨碍它在各方面的正常应用。因此,对于水源地地下水的保护和监控应该有长期的扩展的认识,必须有与自然共存,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生活环境的愿望而思考,对人类文化和文明而建设。
  (3).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有助于防止地下水水质恶化现象产生,包括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防止污染物渗入等。要加强科学管理必须做到:(1)对城市的发展和水源地的建设做出全面规划与合理的利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也显得更为紧迫,同时,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甚至某些局部的人为污染和水土的流失,都可能给地下含水层带来不可恢复的危害。所以,对于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污染的控制要依法加大力度来管理。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和难以逆转性,所以一经污染很难治理,最终会导致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我们要长期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就必须对地下水环境精心管理和保护,提高水环境的质量。(2)清除污染源,大力开展预防污染物的治理工程建设,合理开采地下水,制止水源地上游新开耕地,确保自然植被生长。(3)建设水源地各沟系统的管理工程,规划明确的保护界限,设立明显的宣传标志牌,建设修复沟系的保护管理工程。种植产氧的植被工程,增强地下水的自净能力。(4)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健全监控管理设施。实行有偿用水制度,以促进节约利用水自用。
  三、依法防治地下水污染
  1.依法规划水环境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1)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常具有缓慢、隐蔽、不易及时察觉、不易治理复原等特点,因此对地下水水质的治理,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地下水环境质量不断向良性循环发展,不断提高水质的可用性。(2)贯彻“三同步,三同时”的原则,如果规划内新建项目不同时、不同步的考虑水环境保护,必将导致水环境的污染,给水污染防治带来许多障碍,因此,规划中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制订有效的措施,杜绝新增污染源,并纳入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管理计划中。(3)贯彻“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发展区域治理”的原则。环境是个整体概念,环境介质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因此水环境规划中必须识别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共生关系,从原着手制订措施。(4)要正确处理好各水系同能量或资源利用程度的高低或难易关系,水环境容量的利用则必须从总量控制角度考虑,合理提高净化作用,在开发水源地时要求得到最佳组合。(5)要正确处理技术、法制、行政、经济手段之间的关系。这些手段必须综合运行,使之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依法管理是最根本的,一个大的规划没有法律上的保障是难以实现的。(6)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的关系。制订治理水源地目标时,除了从环境角度提出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当前及今后的财力、人力和技术等条件,做到实事求是,不致因目标过高而使规划无法实现。
  四. 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现场强化生物恢复技术
  近年来,一种用于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场生物恢复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受到越来越 多的重视。现场生物恢复技术是利用处理场地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使其将有机污染物或其他复杂的合成物通过新陈代谢分解为CO2、CH4、H2O、无机盐及生物基质等,从而达到清除污染物的目的。
  生物恢复技术分为自然生物恢复和强化生物恢复。自然生物恢复是处理场地的微生物利用周 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电子受体对污染物降解的过程,其降解速度受到营养物质种类、数量 及电子受体接受电子能力大小和其他物理条件的限制。强化生物恢复技术是通过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电子受体及改善其他限制生物恢复速度的因素,达到提高生物恢复速度、加速污 染物降解的目的。用于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场强化生物恢复技术主要有生物吹脱法、 土地处理法、空气鼓泡法和液体输送法等。
  总结:
  有了以上的问题探讨,我们更要加紧步伐,真正实心实意的为群众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项任务艰巨,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郑自宽,丁再盛. 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水质变化特征分析[J]. 人民黄河. 2012(10)
  [2] 蔡慧慧,宋瑞鹏.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估[J]. 人民黄河. 2012(10)[3] 曹振东,危润初,段启杉,谭廷静. 犀牛洞地下河水-岩作用反向模拟[J]. 人民黄河. 2012(10)
  [4] 王效琴,郑秀清,王志文,张玉宏. 城区河道蓄水对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J]. 人民黄河. 2012(10)[5] 仝长水,张连胜,王瑞龙,王兰珍,陈春红. 金堤河流域台前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J]. 人民黄河. 2012(11)
  [6] 黄昌硕,陈敏建,丰华丽. 来水量变化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类型的影响[J]. 人民黄河. 2012(11)[7] 冯建国,李桂花,屈 卉,李云峰,杜仲宁. 窟野河(陕西段)水质变化原因分析[J]. 人民黄河. 2012(1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道路施工的建设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设计到施工监理各个环节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道路桥梁工程在质量方面有很大的飞跃。但是对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工程质量一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了一些因素对道路桥梁的影响。  关键词:道路桥梁,桥梁施工,发展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我国道路桥
期刊
摘要:本文从当前园林绿化工程在预算及造价控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园林工程;预算与造价;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不断的增加。在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经济问题,如成本控制的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园林的投资方是谁,都必须考
期刊
摘要:建筑结构作为特殊商品,确定其设计安全度和可靠度的高低不应完全是政府行为,其中还涉及到房屋开发商、保险业及用户。由于结构设计安全度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能更好地应用和改善工程的安全度,因此,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是每一名设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应遵守和用好规范。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度;可靠度;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安全度在建
期刊
中图分类号:D261.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县级党校是县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县委的重要部门,肩负者培训、轮训全县党政干部的历史重任。自办校以来,在培训、轮训县域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党校的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县级党校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一)县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从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三方面逐项阐述了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及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使得建筑工程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与项目开发成为工程管理人员面对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和现状,从城市规划受到强力制约、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破坏、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不当等方面指出了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并对其解决措施作了探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面临;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在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日益提高,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也正在逐步走向繁荣,由此也就使我国的城市
期刊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常态化调控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去年以来,中恒集团转让广西房地产100%股权,浙江刚泰控股宣布资产重组转攻矿业,这些例子表明开发商过去那种以廉价和过度充裕的贷款支持发展,享受资源增值的普遍性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看到在调控措施不断出台的情况下,部分城市房价依然高位徘徊,土地市场依然火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根据记载和统计我国自60年代起才开始研究屋顶花园,近50年来,多数屋顶花园的修建也仅限于大城市中的豪华宾馆、大型工厂、学校及大型的公共建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景观绿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但在寸土寸金的现代都市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花园还是一个奢侈的想法。  随着商品房市场的繁荣,住宅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一些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定义何谓安全文化,论述为什么要提倡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明确安全文化的作用,阐述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怎样建设安全文化,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安全生产,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统称安全工作“五要素”,在“五要素”中,“安全文化”是灵魂,是其他要素之根本。安全文化是
期刊
[摘要]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试桩工程共试桩6条,分别位于三处,属于分离式单点作业。桩基共分为三种类型:鉆孔灌注桩、钢管复合桩及钢管打设桩。经过周密规划,本项目以珠海九州港作为人员集散码头,以深圳大铲湾作为材料运输码头,巧妙选择各类船机设备,有序组织材料设备进场,合理管控船机维保及油水消耗,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保证试桩项目的圆满完工。  [关键词]海上施工,船机配置,船机管理,拖力,拖航流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