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tar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一九八八年,我在县城读初二,住校。家在乡下,离学校有六十多里路,平时忙于学习,很少想家,交通不便,一般不回家,坐公共汽车下车还得步行七八里路才能到家,回家大多数是因为没钱交生活费了。
  那时是单休,周六下午放学后就得急匆匆赶去汽车站,春夏还好,白天长;秋冬比较麻烦,下午两节课后,天几乎黑了。即便坐上了车,心里也不踏实。提前和家里写信联系上,父亲会在车站等我。
  国庆后的一个周日,在家吃过早午饭,急匆匆地赶车回学校。父亲因为农忙,便由爷爷送我去坐车。爷爷六十多岁,头发花白,骑着家里的旧自行车,带着瘦削的我,自行车一路“吱呀吱呀”的,发出欢快的响声,似乎是在欢送我去上学。爷爷送我到穿城车站后,我以为时间尚早,汽车还没到,就让他先回家去了。爷爷骑着“吱呀吱呀”响的自行车就回去了。
  我坐在车站的木长椅上,掏出一本书,认真地看起来。车站里的大钟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周围一片寂静。过了好一会,汽车还没有到,我忍不住到门口张望,车站旁边的阿姨告诉我,在我到车站前十分钟,汽车就已经开走了,秋冬天发车时间改了,比以前提早了。这可怎么办呢?记忆中三庄离穿城不远,三庄是徐州到淮安的必经之地,很多长途车经过那里,我相信那里一定能等到过路车去泗阳县城。看看时间才一点半,我决定步行到三庄。
  我背着书包,阳光很好,照在身上暖暖的很舒服,如果是平时,可以眯一会儿。现在,我迈着轻盈的步伐向三庄走去,大概用了一个小时,来到三庄街的桥头。后来才知道,穿城距离三庄十二三里。也许当时想到红军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吧,一点不觉得累。
  桥头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她友善地和我攀谈,老奶奶告诉我她也是去县城的,还说:“一看你就是爱学习的孩子,和我孙女差不多大。没关系,我们就在桥上等。”我左右看看,这里没有其他人,心里也不害怕。边等车边聊天,不知不觉太阳有些西斜,阳光也不那么暖和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连汽车的影子也没有,只有拖拉机偶尔“嘟嘟嘟”地经过。已经四点多了,我心里开始发慌,现在的情形是离家二十几里,离校三十多里,我急得眼泪快要掉下来了。
  老奶奶安慰我说:“小姑娘,不要怕,实在不行我想办法找骑自行车的人带你去泗阳。”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心里稍微踏实一些。
  老奶奶告诉我,她家邻居有个大姐姐在县城上班,今天看到她的,估计一会就会骑车经过这里到县城去,如果到时还没搭上汽车,她就和大姐姐说,让她带我到县城。
  又等了半小时,依然没有汽车的影子,夕阳照着可怜的我,伤心难过,无可奈何。
  一个漂亮的大姐姐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老奶奶连忙和她打招呼,也不知道和她说了什么,大姐姐同意带着我。老奶奶叮嘱我:“大姐姐在县化肥厂上班,正好带着你,等到了化肥厂你自己再去学校。”
  没问老奶奶姓什么,也没问大姐姐叫什么,我就这样坐上了大姐姐的自行车后座。大姐姐梳着小辫子,个子高高的,腰细细的。
  后来到了化肥厂门口,我跳下自行车就直奔学校,正好赶上晚自习。感谢老奶奶的帮忙,感谢大姐姐一路的辛苦。
  2
  一九九九年,先生到江苏教育学院脱产进修,我陪他一起去南京,交通工具是依维柯小巴车。到学校安顿好,第二天我再独自坐小巴车从南京回来。当时的小巴车里除了正常的座位,中间一般还有一排加座。回程时,正常的车位已经坐满了,我只能坐在中间的加座上。加座硬且没有靠背,时间长了,腰酸腿麻。到了服务区,司机师傅提醒大家下去活动一下,我也顺势下去溜达溜达。再次上车时,加座右边的正常座位空着,座位上的那位大哥还没上来,我就抢了那个座位。大哥上车后,笑了笑,坐在我的加座上,一路相安无事。回家打电话给先生,我骄傲地告诉他,半路我抢到一个座位。先生批评我说:“座位从大家上车就固定了。大哥是照顾你一个女同志,没和你争。”哈哈,原来是这样,我哪里知道,真要感谢那位大哥的不撵之情。
  二〇〇二年,先生在张家港工作。听他说那里酒店的自助餐随便吃,只要你肚子能盛,好几十种美食任意选,我听后心驰神往。假期我带着读小学的闺女来到张家港,吃到了心心念念的自助餐,吃到了从来没吃过的肯德基。张家港的街道一尘不染,到处是街头小花园,小区周围的健身器材任意玩,听说晚上九点半还有公交车,我们便在市区使劲逛,使劲吃,使劲玩,直到晚上九点才往回赶。等公交车时,遇到一对夫妇开车去一个乡镇,先生就在那个乡镇上班。他们找不到路,我们也在等车,便邀请我们坐车带路,一举两得。路上大家相谈甚欢,天黑路远,但车里是暖融融的。
  现在我自己会开车了,周末回老家,经常遇到等车的学生,偶尔也会顺路带他们。下车时他们要给车费,我跟他们说:“孩子,好好学习。给钱的话,我就不帶你们啦。”
  一个雨天,我和先生开车从老家回县城时,看到路边蹲着一个女子,我们连忙停下车上前询问。女子边哭边说:“我是外地人,男朋友在这里,本来到这里安家的,忽然觉得男朋友对我不好,生活不适应,不想待在这里。想坐火车回去,又找不到火车站。”我和先生对望了一下,我说:“这样吧,我们正好去县城,路过火车站,雨下得这么大,你也没雨具,上车再说吧。不要害怕,我是学校的老师,这是我的驾驶证。”她看了一下就上了我的车。路上,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小心询问情况,发现她是赌气出来的,于是问了她对象的电话,先生连忙打电话过去,对方又庆幸又感激:“谢谢你们,我们全家都在找她。我向她道歉,马上开车来带她。”看着她破涕而笑,我们也为他们而高兴。后来他们结婚还邀请我们去喝喜酒的呢。
  我喜欢刘欢的歌《在路上》——
  “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 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 只为温暖我的人!”
  刘水芹:耕耘在黑土地的园丁,爱与儿童在一起。喜欢读书,文章散见各类报刊。
  编辑    沈不言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亲爱的施江熠:  展信安!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已经是2035年了,可能你是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的这封积满了灰的信,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开始模糊不清了,但幸运的是,你还是找到了它,与14年前的自己会面。  此刻,你那里是阳光明媚的午后,还是繁星满天的深夜?我写这封信的时候,窗外下起了雨,伴随着阵阵雷声,我坐在北窗前,遥想2035年的你。  不知此刻的你,过着怎样的生活?你知道的,自从上了高中,我
期刊
天刚黑,农家的灶头做饭烧稻草,小风中刮过来一阵阵焚烧干稻草的香味,这是此地傍晚特有的味道,每次闻到这香味,对于生的爱恋便又增加几分。于是忽然起念,要去外面看看月亮底下的风是什么样的。  关上门,走出院子,回头看一眼院中的花、树和菜。半生搬家二十多次,唯有在这里是住得最久的,再有三个月就满整十年了。十年的缓慢生活是一笔财富,漫长清静的日常生活收获颇多,给了我生命感动的,就有小院中的这一小块土地。当初
期刊
我是一个只需要很少很少爱的人。  幼年时托给舅妈照管,舅妈喜出望外:“用两个被子夹在中间,放在床上,她一动都不会动,头上帽子歪了掉下来也不用管,这样的小孩我可以带一百个!”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我的鼓励,舅妈后来开了一个幼儿园。  后来大了,寒暑假负责照管我的小姨也很满意:“那个书呆子在走廊藤椅上半天没动了,我妈给了她一本书。”  前段时间几个人聊开车,说到犯困时需不需要补充能量或者休息,王董来劲了:“
期刊
1  马陵山西麓,起伏的丘陵锻打了它的血气;骆马湖东畔,悠悠的碧波冶炼了它的性格。山水的情怀让棋盘坚强而又柔韧,让167平方公里的土地,自展风流。  我们和棋盘,是一个城市里比邻而居的两个小镇,是一个汉字的左撇右捺,是一家子各自生活的兄弟。像我们共同种植的庄稼,一不留神就会把根须扎进彼此的身体;像我们平时闲聊的家常,一个共同的话题,就让我们越过了对方的地界,却丝毫不知。  我们一衣带水,我们手足相
期刊
走进去,拐角的拐角便是先生屋了。老太指着一条弄堂对我说。  道了声谢,我走进弄堂。拐角的拐角,一间小屋赫然出现在眼前,屋檐下方的一块匾上工整地写着三个大字:先生屋。还没进屋,就听到里面有说笑的声音。听声音,像是一个女子在和一个老人寒暄。  不用敲门,门是敞开着的。  我跨进门槛,问道,这就是先生屋吗?  屋内说话的女子侧过身来,说,是的,你来做头发?  我有点尴尬地摸了摸头,说,不是,我只是来看看
期刊
十多年前的某个盛夏,我在蝉鸣声声中结束了高考。  走出校门,左拐,在报刊亭前停下,站在那里,翻看了半个小时最新的杂志。瘦削的老板低头看报,偶尔头也不抬地端起茶杯,吸溜着嘴,嘬一口茶。那是报刊亭的黄金时期,老板并不担心翻阅过的杂志无人购买,而大部分书与杂志,也不会以清洁为由,拒人千里地进行塑封。有风缓缓地吹来,掀起我的裙角。阳光炙烤着大地上的植物,发出细微的焦煳的味道,和让人迷醉的成熟的芬芳。我看得
期刊
1  奶奶侧身躺在客堂间门口的一张木门板上,露出瘦骨嶙峋的身体。一个老医生正在给她做手术,大人们都围在边上,给老医生做助手。我牵着妹妹,站在场院的苦楝树下。妹妹在抽泣,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呢喃着“吓”。我内心也紧张着,小手捏成一个小拳头,屏着呼吸,不敢出声。  我当时六七岁,能记住一些事情就是在这个时候,也能用头脑想些事情了。大人们永远在忙忙碌碌,连给奶奶开刀也那么急促。他们的手脚不停,父亲和叔叔各端
期刊
经常被读者问懵: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是哪一本?你能不能给我们推荐一本书?是的,大多数情况下,我都答不上来;即便回答,也只是随便用一两个书名搪塞一下。  此时,夜深了,坐在书堆里,我忽然想起伴随我四十多年的一本书。我已经舍不得、也不忍心翻开它,因为它实在是破烂不堪。我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一个文件盒,放在书架上,作永久的珍藏。这本陪伴我经历了人生最痛苦、最难忘、最快乐时光的书,正不受打搅
期刊
1  好久没有出去走一走了。  我向我的机器人保姆端娜小姐提出了外出申请,却被它拒绝了。它说我是一个不守规则的孩子,出门会闯祸,给它丢脸。  我保证乖乖听话。它说我每次都保证,但从来没做到,因为人类骨子里就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特别是孩子!  就说不久前的一次散步吧。出发前,端娜给我讲了许多散步的规则,例如,要走人行道,要红灯停、绿灯行,不能触碰公物,不能乱丢垃圾。我嫌它太啰唆,全答应下来了。一上道
期刊
这是雨水的早晨。  我在五楼高台上。北窗外,一个大大的后园。曲曲折折的一池水,岸边一溜柳树。虽则刚从严寒的冬天走来,光秃秃的,但远远望过去,那些褐色的枝条竟都萌着一层嫩嫩柔柔的黄。  国画颜料中有一个美好的名字——萌黄,就是早春时节岸边垂柳刚刚萌发的颜色。远观淡如烟雾,隐约朦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萌黄告诉我们,万物已进入春天,天地酝酿生气,等待暖阳照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