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的性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会计核算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从而恶化了事业单位的核算体系,造成事业单位工作停滞不前。对现今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揭露其内部的弊端,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改革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研究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心内容及其特点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概述
1.指明事业单位会计的中心要素。事业单位会计的中心要素主要有资产、净资产、负债、基金、收入和支出六大方面。在资金运转过程中会出现短时的不断变化和相对静止的状态,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追踪资产运动,在整个过程中记录并归类变化的项目,因此会计要素也相应地有反映在资金运转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核心点,即收入、支出和结余。
2.规定事业单位会计遵循的原则。事业单位会计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两大方面。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按照相应的会计原则严格执行。
3.展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会计一方面要对资金的领取、创收以及使用进行核算,另一方面应当对事业单位资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即现金制)、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付实现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三种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指出:部分事业单位除了实行收付实现制外,依照规定在某部分大的业务核算上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的核算范围更广,主要包括收入、支出、余额、成本费、收益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1.规范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类、基金类、收入类、支出类等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为核算方法以及财务报表格式、内容等相关的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在核算操作时的规范性,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层次的 决策的科学性,还能保证与其它类似单位有一定的对比。
2.不变性。由财政部编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结合中国国情及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经过不断修订形成的,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改正或者添加,发布的会计制度三不能够由事业单位随意更改,但是在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的现代事業单位会计制度是应当随着时代以及国家经济发展不断变动的。
3.强制性。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事业单位业应该遵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依据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会计相关规定以及要求和企业规定一样并且更应当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杜绝在财务核算中出现徇私舞弊现象,对不能够按照该制度执行的事业单位,群众具有监督权和举报权,同时应当受到相关法律的惩治,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具有一定强制性的特点。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存在的不足
(一)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不协调
就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言,首先,原本的资金收支渠道在我国制度改革中已经被替换,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还未进行到一定深度,致使会计核算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不能得到及时调整,这种状况下的预算执行一直保持在内外独立的核算方式,不能达到财务管理上的统一。其次,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国家对于发现的会计制度与预算管理之间的矛盾不能够有效并及时地做出协调方案,不能很好地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最后,传统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只是将实际收支状况进行罗列,未能实际收支与预算之间的明确对比,造成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协调。
(二)事业单位会计行业制度不统一
事业单位一般包括国有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这两种形式,在现今的会计制度中,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与民间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尽相同,它们分别按照自己已经成形的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这样一来由于是在不同的会计制度下进行的账务管理,往往造成国有事业单位与民间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不具可比性,由于会计制约条件不同,两者在会计制度改革上不具有统一性,从而抑制了事业单位的整体改革。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性
收付实现制环境下的核算工作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财务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这是由于现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于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理论出现争议点所造成的,这不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基建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未形成统一的核算口径与管理标准,造成资金管理与财务管理出现混乱,为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在无形资产核算上,缺乏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成本管理上的重视程度相对欠缺在账务核算上逐渐弱化,不能有效地反映预算执行、资本状况与绩效成果等财务指标。
(四)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缺乏科学性
就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来看,资产负债的设计不能将财务报表项目与会计核算项目进行明确地对比显示,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全面性显示出会计报表缺乏科学性。在固定资产净值方面,事业单位对资产和净资产中的固定资金按照相等金额统计显示,反映的是原始价值的固定资产,缺乏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造成会计报表不具完整性,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和商业活动产生的动态变化不能够有效显示。在支出净值方面,仅仅表达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缺乏对事业单位服务状况的揭示,粗略地反映了支出用途。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协调事业单位的账务管理
责权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合理引入不仅能够对事业单位收支状况准确无误地进行反映,使各项资金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还能够实现工作业绩的综合性评价,责权发生制能够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业绩,为今后的业务开展及决策制定提供更为准确、详细的参考依据。此外,权责发生制对投资回报与资产的质量较为重视,能够有效推进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拓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营效率,实行责权发生制能够有效避免负债的影响,有效地为事业单位提供会计信息,帮助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保证事业单位的高效率运转。 (二)统一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统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应当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做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一把抓,从而增加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准确度,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进程。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要向企业财务方面的改革借鉴学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应时而变,在不断浮动的市场经济与管理体制下及时地对当下的会计制度进行科学调整与完善,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存活能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统一还应当在核算体系上着手,不断优化单一的核算制度,在当今收付实现制为主体的核算方式上,逐渐向权责发生制过度,总结两种方式的适宜环境,从而更加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进改革进程。
(三)对会计报表体系进行科学化设计
事业单位投资主体逐渐趋于多元化,现今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账务对不同信息、不同指标的要求。建议将“固定资产净值”与“无形资产净值”加入到资产方式之中,同时应当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类型不一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进行统一化、规范化,以满足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保障會计报表体系的科学性。这样不仅能够对经济状况进行准确地反映,还能够有效地将重复信息避免掉,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现代的事业单位受经济全球化影响较大,应将信息流量表加入到会计报表体系之中,随时监控追踪动态变化的事业单位资金运转状况,辅助管理者及时做出应对决策,促进事业单位对资产投资的准确把握,保障事业单位平稳运行。
(四)合理借鉴国际会计改革成功范例
就世界范围来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已经在很多国家成功完成,我们可以在这些改革中学到很多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有益的东西。在现今的会计制度下,我国应当牢牢把握基本国情和事业单位发展状况,从实际出发,结合国际上会计改革的范例,吸取它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及时发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深化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在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我们应当放开眼界,主动学习先进的改革方法,同时注重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保持趋同性,进一步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关系国家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团体,在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为了提高国有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适应能力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科学性,保障社会中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必须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事业单位发展状况为基础,从实际出发,以国际上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案例为参考依据,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而保障我国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吉林工商学院)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心内容及其特点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概述
1.指明事业单位会计的中心要素。事业单位会计的中心要素主要有资产、净资产、负债、基金、收入和支出六大方面。在资金运转过程中会出现短时的不断变化和相对静止的状态,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追踪资产运动,在整个过程中记录并归类变化的项目,因此会计要素也相应地有反映在资金运转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核心点,即收入、支出和结余。
2.规定事业单位会计遵循的原则。事业单位会计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两大方面。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按照相应的会计原则严格执行。
3.展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会计一方面要对资金的领取、创收以及使用进行核算,另一方面应当对事业单位资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即现金制)、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付实现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三种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指出:部分事业单位除了实行收付实现制外,依照规定在某部分大的业务核算上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的核算范围更广,主要包括收入、支出、余额、成本费、收益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1.规范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类、基金类、收入类、支出类等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为核算方法以及财务报表格式、内容等相关的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在核算操作时的规范性,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层次的 决策的科学性,还能保证与其它类似单位有一定的对比。
2.不变性。由财政部编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结合中国国情及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经过不断修订形成的,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改正或者添加,发布的会计制度三不能够由事业单位随意更改,但是在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的现代事業单位会计制度是应当随着时代以及国家经济发展不断变动的。
3.强制性。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事业单位业应该遵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依据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会计相关规定以及要求和企业规定一样并且更应当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杜绝在财务核算中出现徇私舞弊现象,对不能够按照该制度执行的事业单位,群众具有监督权和举报权,同时应当受到相关法律的惩治,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具有一定强制性的特点。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存在的不足
(一)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不协调
就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言,首先,原本的资金收支渠道在我国制度改革中已经被替换,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还未进行到一定深度,致使会计核算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不能得到及时调整,这种状况下的预算执行一直保持在内外独立的核算方式,不能达到财务管理上的统一。其次,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国家对于发现的会计制度与预算管理之间的矛盾不能够有效并及时地做出协调方案,不能很好地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最后,传统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只是将实际收支状况进行罗列,未能实际收支与预算之间的明确对比,造成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协调。
(二)事业单位会计行业制度不统一
事业单位一般包括国有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这两种形式,在现今的会计制度中,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与民间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尽相同,它们分别按照自己已经成形的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这样一来由于是在不同的会计制度下进行的账务管理,往往造成国有事业单位与民间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不具可比性,由于会计制约条件不同,两者在会计制度改革上不具有统一性,从而抑制了事业单位的整体改革。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性
收付实现制环境下的核算工作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财务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这是由于现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于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理论出现争议点所造成的,这不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基建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未形成统一的核算口径与管理标准,造成资金管理与财务管理出现混乱,为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在无形资产核算上,缺乏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成本管理上的重视程度相对欠缺在账务核算上逐渐弱化,不能有效地反映预算执行、资本状况与绩效成果等财务指标。
(四)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缺乏科学性
就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来看,资产负债的设计不能将财务报表项目与会计核算项目进行明确地对比显示,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全面性显示出会计报表缺乏科学性。在固定资产净值方面,事业单位对资产和净资产中的固定资金按照相等金额统计显示,反映的是原始价值的固定资产,缺乏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造成会计报表不具完整性,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和商业活动产生的动态变化不能够有效显示。在支出净值方面,仅仅表达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缺乏对事业单位服务状况的揭示,粗略地反映了支出用途。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协调事业单位的账务管理
责权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合理引入不仅能够对事业单位收支状况准确无误地进行反映,使各项资金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还能够实现工作业绩的综合性评价,责权发生制能够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业绩,为今后的业务开展及决策制定提供更为准确、详细的参考依据。此外,权责发生制对投资回报与资产的质量较为重视,能够有效推进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拓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营效率,实行责权发生制能够有效避免负债的影响,有效地为事业单位提供会计信息,帮助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保证事业单位的高效率运转。 (二)统一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统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应当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做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一把抓,从而增加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准确度,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进程。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要向企业财务方面的改革借鉴学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应时而变,在不断浮动的市场经济与管理体制下及时地对当下的会计制度进行科学调整与完善,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存活能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统一还应当在核算体系上着手,不断优化单一的核算制度,在当今收付实现制为主体的核算方式上,逐渐向权责发生制过度,总结两种方式的适宜环境,从而更加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进改革进程。
(三)对会计报表体系进行科学化设计
事业单位投资主体逐渐趋于多元化,现今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账务对不同信息、不同指标的要求。建议将“固定资产净值”与“无形资产净值”加入到资产方式之中,同时应当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类型不一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进行统一化、规范化,以满足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保障會计报表体系的科学性。这样不仅能够对经济状况进行准确地反映,还能够有效地将重复信息避免掉,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现代的事业单位受经济全球化影响较大,应将信息流量表加入到会计报表体系之中,随时监控追踪动态变化的事业单位资金运转状况,辅助管理者及时做出应对决策,促进事业单位对资产投资的准确把握,保障事业单位平稳运行。
(四)合理借鉴国际会计改革成功范例
就世界范围来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已经在很多国家成功完成,我们可以在这些改革中学到很多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有益的东西。在现今的会计制度下,我国应当牢牢把握基本国情和事业单位发展状况,从实际出发,结合国际上会计改革的范例,吸取它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及时发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深化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在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我们应当放开眼界,主动学习先进的改革方法,同时注重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保持趋同性,进一步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关系国家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团体,在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为了提高国有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适应能力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科学性,保障社会中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必须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事业单位发展状况为基础,从实际出发,以国际上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案例为参考依据,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而保障我国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