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以来,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正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因此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抓住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对策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年龄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塑造阶段,是对世界形成一个基本认知的阶段。而当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网络的道德问题,社会负面新闻的影响等,让中学生们受到了各种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阻碍,甚至直接影响到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时期里,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中学生的成长,进行强有力的心理教育和指导。
一、中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客观的学习环境变化和中学生生理发展迅速的心理需求矛盾。
学生在进入中学的学习阶段时,往往会有几个层次的心理活动变化,尤其是从小学初入初中一年级的过渡阶段,是心理变化的最大过程,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适应客观的新环境变化,特别是教育管理方法和教育内容深度、广度的变化。例如,本来学习成绩之前一直名列前茅的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只处于班上的中游甚至中下游,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落差,自卑感,不能很好的调节情绪,成绩反而不升反降。经历了一年的基础学习后,学习开始分化,这个阶段正是情绪激动,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青春期,对一些消极事物的抵抗力差,往往会做出离家出走、辍学等一些叛逆行为。再到更高一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接受了更多是事物之后,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虽然他们的纪律性更好,但是容易出现自负,怀疑师长,不认同他人的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好争辩是非,往往把固执和偏见误认为是正确的。
2.人际交往中学生特有的自我中心倾向。
当前的中学生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成长,父母都将最好的东西给予了他们,没有过与他人分享的生活经历,心理上多少形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意识。在和其他人交往中,也潜在地希望对方以自己为尊,而很少想到要去尊重对方,在这样的主流意识下,互相都想以自我为中心,成为学生中的焦点,结果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新入学的中学生,由于对环境陌生,又是第一次离开家而独立生活,以前在家中一直都是被宠爱的对象,于是就有了很多的不适应和焦躁情绪,有的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另一方面也存在于父母对学生的管教严格,日常干涉过多,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师生之间表现出对待学生不公平,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这都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3.学习上的压力和任务压迫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脆弱。
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业,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不少学生在性格、适应性和心理调节等素质上存在不足。中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特别是在选择学习兴趣的时候会与繁重的学习任务重叠,导致在除了学习任务之外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和上学,厌恶考试等一系列厌学情绪。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把精力都放在创造物质条件上,认为提供了好的物质条件便可无忧,而教育方式往往是简单粗暴式的,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地方,在经济条件更加缺乏的情况下,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做错事了,不讲道理,不耐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是以打骂代之,这样给心理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其次,还有很多的单亲,再婚家庭,这类家庭里的中学生往往情绪不稳定,生活没定所,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很容易导致学习压力大、焦躁、心理不平很等不良心理症状的出现。
2.学校环境的影响。
一个学校能否在众多学校的竞争中成为好学校、名校,其中最重要的有点就是升学率,升学率的直接影响是关系到学校的生源问题的,因此在学习任务总是被学校摆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工作中第一位,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处理能力,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现在的学校一个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所谓的实验班,火箭班更导致不断的有学生涌入,导致教师也很难有精力关心学生的个人心理问题。
3.社会环境带来的未知影响力。
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间交流越来越少,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弱,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成为了直接监护人,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能力差。由于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能力很多时候会夹带一些不良社会信息,色情、暴力、新奇、充满刺激的游戏和节目对他们有着无比的诱惑力,这些不良的社会信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
三、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培养个人兴趣,加强交际能力。
学生之所以是学生,是因为他们处于一个身体和知识并长的阶段,需要通过学习来吸收养分成为有用的人才。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主课程当然是第一位的,但不是绝对的,只要把握了主要的课堂时间,其他时候是可以用来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的,增添一些课外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例如,跑步,打篮球,读友会等等。这样的活动也更有利于增加你与同学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的性格更趋于乐观、积极向上,也更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动向,与学生更容易沟通。
2.注重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善。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因此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善极为重要。家长应该在努力为子女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尝试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教育观念,耐心与孩子交流沟通,多听取孩子的意见,不管对错,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自身正确的的行为和方式来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帮助他树立信心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3.加强学校的职能作用。
学生进入学校后,大部分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在学校进行,交流、相处的对象都是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人,很多时候容易受到其他同伴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重要了,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想法,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排遣心理压力,定期与学生约定一个时间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校方面,可设立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能自然大方的走进咨询师说出自己的心理疑惑,排忧解难,走出心理阴影,建立良好的心理交流基础,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又红, 李岗.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竞赛指导[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7-181.
[2]肖兵.初中阶段如何开展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J].中学生物学, 2005,(2):28-30.
[3] 王希永.对心理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 04).
[关键词]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对策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年龄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塑造阶段,是对世界形成一个基本认知的阶段。而当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网络的道德问题,社会负面新闻的影响等,让中学生们受到了各种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阻碍,甚至直接影响到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时期里,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中学生的成长,进行强有力的心理教育和指导。
一、中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客观的学习环境变化和中学生生理发展迅速的心理需求矛盾。
学生在进入中学的学习阶段时,往往会有几个层次的心理活动变化,尤其是从小学初入初中一年级的过渡阶段,是心理变化的最大过程,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适应客观的新环境变化,特别是教育管理方法和教育内容深度、广度的变化。例如,本来学习成绩之前一直名列前茅的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只处于班上的中游甚至中下游,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落差,自卑感,不能很好的调节情绪,成绩反而不升反降。经历了一年的基础学习后,学习开始分化,这个阶段正是情绪激动,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青春期,对一些消极事物的抵抗力差,往往会做出离家出走、辍学等一些叛逆行为。再到更高一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接受了更多是事物之后,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虽然他们的纪律性更好,但是容易出现自负,怀疑师长,不认同他人的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好争辩是非,往往把固执和偏见误认为是正确的。
2.人际交往中学生特有的自我中心倾向。
当前的中学生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成长,父母都将最好的东西给予了他们,没有过与他人分享的生活经历,心理上多少形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意识。在和其他人交往中,也潜在地希望对方以自己为尊,而很少想到要去尊重对方,在这样的主流意识下,互相都想以自我为中心,成为学生中的焦点,结果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新入学的中学生,由于对环境陌生,又是第一次离开家而独立生活,以前在家中一直都是被宠爱的对象,于是就有了很多的不适应和焦躁情绪,有的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另一方面也存在于父母对学生的管教严格,日常干涉过多,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师生之间表现出对待学生不公平,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这都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3.学习上的压力和任务压迫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脆弱。
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业,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不少学生在性格、适应性和心理调节等素质上存在不足。中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特别是在选择学习兴趣的时候会与繁重的学习任务重叠,导致在除了学习任务之外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和上学,厌恶考试等一系列厌学情绪。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把精力都放在创造物质条件上,认为提供了好的物质条件便可无忧,而教育方式往往是简单粗暴式的,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地方,在经济条件更加缺乏的情况下,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做错事了,不讲道理,不耐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是以打骂代之,这样给心理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其次,还有很多的单亲,再婚家庭,这类家庭里的中学生往往情绪不稳定,生活没定所,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很容易导致学习压力大、焦躁、心理不平很等不良心理症状的出现。
2.学校环境的影响。
一个学校能否在众多学校的竞争中成为好学校、名校,其中最重要的有点就是升学率,升学率的直接影响是关系到学校的生源问题的,因此在学习任务总是被学校摆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工作中第一位,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处理能力,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现在的学校一个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所谓的实验班,火箭班更导致不断的有学生涌入,导致教师也很难有精力关心学生的个人心理问题。
3.社会环境带来的未知影响力。
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间交流越来越少,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弱,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成为了直接监护人,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能力差。由于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能力很多时候会夹带一些不良社会信息,色情、暴力、新奇、充满刺激的游戏和节目对他们有着无比的诱惑力,这些不良的社会信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
三、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培养个人兴趣,加强交际能力。
学生之所以是学生,是因为他们处于一个身体和知识并长的阶段,需要通过学习来吸收养分成为有用的人才。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主课程当然是第一位的,但不是绝对的,只要把握了主要的课堂时间,其他时候是可以用来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的,增添一些课外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例如,跑步,打篮球,读友会等等。这样的活动也更有利于增加你与同学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的性格更趋于乐观、积极向上,也更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动向,与学生更容易沟通。
2.注重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善。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因此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善极为重要。家长应该在努力为子女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尝试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教育观念,耐心与孩子交流沟通,多听取孩子的意见,不管对错,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自身正确的的行为和方式来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帮助他树立信心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3.加强学校的职能作用。
学生进入学校后,大部分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在学校进行,交流、相处的对象都是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人,很多时候容易受到其他同伴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重要了,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想法,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排遣心理压力,定期与学生约定一个时间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校方面,可设立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能自然大方的走进咨询师说出自己的心理疑惑,排忧解难,走出心理阴影,建立良好的心理交流基础,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又红, 李岗.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竞赛指导[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7-181.
[2]肖兵.初中阶段如何开展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J].中学生物学, 2005,(2):28-30.
[3] 王希永.对心理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