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共生”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与写本身具有直通性,以读来促写,以写来引读,读与写融合,构建“读写共生”的教学情景。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写作的意愿,在解构文本中透视写作思路,剖析写法,融入情感。通过群文阅读,来揣摩写作主旨,优化写作方向。
  一、阅读文字,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趣
  文字是构成文本的基本单位,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文字,从文字中感受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在苏教版初中语文《背影》一节中,对于文中“背影”相关的词句,我让学生进行圈点勾画,并进行反复阅读。之后,展开小组合作探讨,分析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哪次“背影”最让人感动?我们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爱”字,在“爱”的一撇上方,依次写下“蹒跚”“努力”“沉重”“艰难”“绝望”“渐行渐远”等词语。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让学生能够从文本中快速梳理出“背影”背后的深厚情感,也让学生从中激发出想象和联想。
  同样,我们结合文本中“望父买橘”一段,挖掘动作描写中的情感,采用删除修饰词的方式,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与“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感受有无修饰词语的句子,从而感受文字的魅力,来了解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深厚父子情感。
  二、解构文本布局,透视写作思路
  在本单元,邹韬奋的《父母的心》在文本结构上,我们提出“一波三折”的写法,根据不同人物的出场,在语言、神态及情节等方面波澜起伏。但從《背影》中也可以细数篇章结构的特点,为学生写作提炼思路。从题目分析来看,“背影”是谁的背影?我们以车站买橘为例,来呈现“背影”,导入本节主题。接着,分组交流,为什么一件买橘之事,竟写得如此感人?作者采用了那些写法?既然买橘的背影是重点,能否删减其他内容?或者,根据写作主题,我们能否用“望父买橘”来替换“背影”?这些一连串的疑问,交给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事实上,在本文写作手法上,篇头交代了特定的写作背景,“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而由此所延伸的“背影”,既是刻画人物形象,又是呈现精神写照,更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线。
  所以说,我们不能孤立地审视“背影”,而是要联系文本,抓住特定的环境,父亲爬月台去买橘,所表达的是深厚父子情。通过学生的交流,增强学生对文本结构的理解,也为后续写人、记事,设置写作线索,突出人物个性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在“读写共生”教学中,通过挖掘文本,阅读文本所呈现的生活与思想情感,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谋篇布局的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三、剖析文本写法,提炼文本情感
  在阅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我们从文本反复阅读中,发现情感鉴赏应该成为该文的重要立足点。为此,我们结合分组,引入比较阅读法,来探析作者写人的方法。
  在探讨中,有学生提出,邹韬奋之所以改名“韬奋”,源于“韬光养晦”“奋发有为”之意,具有很强的自勉与励志之意。如今天我们的“韬奋出版奖”是出版界的最高奖,“韬奋新闻奖”是新闻界的最高奖。还有学生提出,在邹韬奋的自传《经历》中,也有一段关于“母亲”的介绍,在他十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而短短的十多年,如此短的回忆,都有哪些往事印象深刻呢?作者所截取的人物片段,又是怎样来刻画母亲的性格?有学生提出在文中有四次写母亲的“泪”,分别用四字成语、动词、形容词、比喻来表达语言美,我们从中来探析“流泪”的原
  因,读出母亲是一个善良、情感丰富、严而不溺的母亲。
  还有学生提出“母亲没有名字,才华已被埋没”,与文中“家里没有米下锅,母亲抱着二弟踱来踱去”,这里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回忆旧事,更重要的是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敬佩、痛惜之情。
  最后,教师结合学生探究,提出在《经历》扉页上,邹韬奋写下“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这句话传达了什么深意?文本写作年代为1935年,正是中华民族饱经战乱的年代,邹韬奋将对母亲的爱,延伸到对中华民族,对所有中国民众的爱,由此来折射对祖国的情感。
  四、融入群文对比阅读,梳理写作主旨
  在本单元中,关于母亲的文章,还有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如何结合母亲主题来渗透“读写共生”教学?我们将该文置于《我的母亲》后,且在课堂伊始就提出质疑:该文之所以被置于后续阅读,原因是我个人对该篇选文认为不妥。朱德是重要的开国元勋,曾担任军委总司令,在1944年他的母亲去世时,曾在《解放日报》刊载《母亲的回忆》,后来,在延安举行公祭,这似乎与中央的“八项规定”不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文章,以编者身份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为什么新增该文;该文与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从这些问题的抛出,学生很快进行了分析,对《母亲的回忆》与《回忆我的母亲》修辞与写法上更具指向性,避免“回忆母亲”还是“母亲的回忆”引发歧义。
  对于新增该文的原因,需要从阅读后再分析。而对于该文写法的梳理,从结构上,两篇文本都是“总、分、总”结构,首尾以议论抒情,中间以叙事回忆,升华主题。不过,在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中,截取四个生活片段,来表达对母亲的回忆,展现母亲的性格、精神、才华,以及对旧社会的憎恶。而在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却按照时间顺序,来表达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
  总之,“读写共生”教学,将文本阅读与写作相关联,从阅读中来分析文本,联系生活,吸取有益的写法,促进学生从阅读中把握写作要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六甲初级中学( 226155)
其他文献
在这个工作,借助于新更一般的 ansatz 和符号的计算系统枫树,我们扩大 Riccati 方程合理扩大方法[混乱, Solitons& 分数维图形 25 (2005 ) 1019 ] 一致地为非线性的随机的进化方
改进 tanh 功能方法[Commun。Theor。Phys。(中国北京) 43 (2005 ) 585 ] 被概括考虑方程的 ansatz 答案进一步改进。Asits 申请,(2+1 ) 维的 Broer-Kaup 方程被考虑,丰富的新
有最大的对称的横向的空格的静态的空间时间的一个完全的分类被提供,根据他们的 Ricci 关口线条。当 Ricci 关口线条向量地 V 的一个部件是非零时,分类被做(盒子 1 ~ 4 ) , V 的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抒情散文,作者以小见大,选取了父子在车站送别事件中父为子买橘子时的背影,抒发浓浓的父爱和对父亲深深的感恩之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揭示了双馈风电场等效电阻随着双馈风力发电机转速和系统自然谐振频率变化的规律,提出应用等效电阻分析双馈风电场感应发电机效应危险区域的一种新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双馈风
"世事洞明皆学问",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决不是光靠书上那些知识就能达到优秀的,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说生活即学问,从生活中学才能真正把语文学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入的课文都是意蕴深远、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恰当地进行解读后才能掌握其中的价值取向及思想内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文本解读教学法,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文本解读教学方法运用的具体手段与方法,以飨读者。  一、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很多课文的题目通常都已经暗示或告诉了读
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总是在不断的教学和实践中,进行着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其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但只要善于总结和思考,那失败的烦恼总会逐渐减少,而成功的喜悦就会逐步的增加。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几点自身的思考,仅当抛砖引玉。  一、语文教学须落实主体地位  在历年的中考语文中,我们都有这样的发现,不少学生对相关文本所涉猎的语文知识掌握得相当牢固,平时的相关测验也都是那样的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