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中,情感的激发、传导、渲染能为教学插上轻盈的翅膀,把教学引入诗意的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教师要努力促使引导学生实现与课文适宜对口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首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热情。在语文课堂上,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表演”、“茶馆”、“书场”、“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中外古今,旁征博引,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语文天地。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从而把语文学习当做一种乐事,让他们有一日不学三日不知肉味之感。
其次,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情感有健康的和不健康之分,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趋利避害,往积极健康方面引导。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态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说读写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学生个人主观倾向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有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人文成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相应的共鸣,体味人生的百味,促生丰富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演示表演等教学方法。一些课本剧、戏剧表演、形象模拟都能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下进行,例如《哈姆莱特》、《祝福》课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情感自然而然就“溢乎于胸”了,课文也就解决了,与此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当然,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传情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能用激越的感情,妙趣横生的语言,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美感上的满足,进而形成在“传情”之中“传道”,在“解情”之中“解惑”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富有感情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也能展示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叶圣陶说过一句话:“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周边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要求学生唯命是从,要发扬教学民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引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融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感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为语文课堂插上双翼,巧妙地把语文教学引入诗意的境界。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教师要努力促使引导学生实现与课文适宜对口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首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热情。在语文课堂上,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表演”、“茶馆”、“书场”、“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中外古今,旁征博引,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语文天地。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从而把语文学习当做一种乐事,让他们有一日不学三日不知肉味之感。
其次,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情感有健康的和不健康之分,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趋利避害,往积极健康方面引导。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态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说读写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学生个人主观倾向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有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人文成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相应的共鸣,体味人生的百味,促生丰富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演示表演等教学方法。一些课本剧、戏剧表演、形象模拟都能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下进行,例如《哈姆莱特》、《祝福》课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情感自然而然就“溢乎于胸”了,课文也就解决了,与此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当然,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传情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能用激越的感情,妙趣横生的语言,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美感上的满足,进而形成在“传情”之中“传道”,在“解情”之中“解惑”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富有感情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也能展示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叶圣陶说过一句话:“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周边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要求学生唯命是从,要发扬教学民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引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融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感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为语文课堂插上双翼,巧妙地把语文教学引入诗意的境界。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