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教学模式、学习观念、教学评价、学生管理等方面改革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改革,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应用型;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为了融合会计职业培育,优化课程结构,《会计学基础》课程改革,分别从教学模式、学习观念、教学评价、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构建了“教-学-评-管”新体系,具体如下:
一、创新基于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大纲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务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目标,即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为导向,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目标既考虑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考虑了该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二)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1.重组教学模块,充实教学内容。结合会计实务重新组织教学模块,创建了由走进会计,会计确认、计量基本理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要素、会计实务操作和会计工作组织五大模块。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增加了内部控制、会计属性、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不断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修改后的内容与会计实务工作结合较为紧密、与模拟实验课程相协调。内容由易到难、由广到深。使教学内容与会计實务的结合更加紧密,同时密切了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的关系,使学生身感会计责任的重大和对职业风险的认识,彰显了本课程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中的基础地位。
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结合会计实务修订实验教学方案,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组织老师修订教学大纲,从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入手,优化实验项目;将教师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于实践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力争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如介绍云技术对会计实务工作的影响等。修订后的实验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实验项目更加得当、实验目的更加明确实验效果显著提高。
3.充实教学资源,加强师生互动。一是修改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和试题库,扩充了习题和教学指导书,使教学资源更趋完善;二是修订了模拟实验课的教材和增加相关资源,根据国家“营改增”等税制、“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修订了实验课教材,如:与业务例题匹配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实物和具体操作方法展示,使课件内容更加翔实,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会计实务之间的距离;三是更新和扩充了网络教学互动平台,通过电子邮件、蓝墨云班课等方式加强了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沟通,实现了课下教学互动。
(三)服务课程教学内容,编写系列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编写《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基础模拟实验教程》、《会计学基础教学指导书》系列教材。通过编写《会计学基础》教材,结合会计实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添加实务热点的会计报表分析和内部控制。增加知识导入和知识链接,拓展会计相关知识。《会计学基础模拟实验教程》包括单项模拟实验和综合模拟实验两部分,实验项目涵盖了会计学基础的全部内容,涉及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凭证、账表具有仿真性。编写《会计学基础教学指导书》,该书的内容和大纲相吻合,每一章都由学习目的与要求、预习要览、本章重难点、练习题(含案例)、相关阅读几部分组成。《会计学基础教学指导书》是老师的“助手”,使教师更好的把握课程的重难点。是学生的“向导”,从课前预习到课后的复习都给学生以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在教学方法上,以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和求知欲为立足点,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为目的,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举为理念,坚持实用和有效原则,实践“理论讲授+技能操作+单项模拟+综合实训”的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做到了“教、学、做”三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无缝对接,消除了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同步,知识的系统性得到了提高,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2.优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手段,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与本课程整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综合利用课堂讲解、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以网络课程自学、网络互动、课后作业、网上资料查询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会计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二、树立基于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念
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高校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化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构建了“课堂教学+网络学习+学习任务检测”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以教学课堂采用多媒体师生互动,课后任务型网络自主学习为依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三、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改革传统“期末一张卷”的考核模式,实行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课程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包括课堂发言讨论情况、撰写读书报告、课后作业、期中测验、课程结束笔试等;实践活动评价包括认识实习心得等。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
四、实施多元的学生管理模式
多元学生管理模式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过程管理及对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协作学习与师生互动的支助学习的管理。通过课前测验、在线学习记录、任务发布情况及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课后作业情况达到管理学生的目标。形成管理和培养相结合的有效管理机制。多元的学生管理模式保证对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攀枝花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基于任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会计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J1392)阶段成果之一;攀枝花学院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研究”(编号GJ2017—04);攀枝花学院教研教改项目“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JJ1759)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注重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6(24):118-120.
[2]莫磊,吴丹.小组学习式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实践视角[J].财会月刊,2015(17):62-65.
作者简介
王丹(1981-),女,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教学模式;应用型;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为了融合会计职业培育,优化课程结构,《会计学基础》课程改革,分别从教学模式、学习观念、教学评价、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构建了“教-学-评-管”新体系,具体如下:
一、创新基于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大纲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务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目标,即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为导向,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目标既考虑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考虑了该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二)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1.重组教学模块,充实教学内容。结合会计实务重新组织教学模块,创建了由走进会计,会计确认、计量基本理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要素、会计实务操作和会计工作组织五大模块。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增加了内部控制、会计属性、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不断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修改后的内容与会计实务工作结合较为紧密、与模拟实验课程相协调。内容由易到难、由广到深。使教学内容与会计實务的结合更加紧密,同时密切了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的关系,使学生身感会计责任的重大和对职业风险的认识,彰显了本课程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中的基础地位。
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结合会计实务修订实验教学方案,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组织老师修订教学大纲,从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入手,优化实验项目;将教师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于实践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力争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如介绍云技术对会计实务工作的影响等。修订后的实验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实验项目更加得当、实验目的更加明确实验效果显著提高。
3.充实教学资源,加强师生互动。一是修改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和试题库,扩充了习题和教学指导书,使教学资源更趋完善;二是修订了模拟实验课的教材和增加相关资源,根据国家“营改增”等税制、“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修订了实验课教材,如:与业务例题匹配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实物和具体操作方法展示,使课件内容更加翔实,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会计实务之间的距离;三是更新和扩充了网络教学互动平台,通过电子邮件、蓝墨云班课等方式加强了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沟通,实现了课下教学互动。
(三)服务课程教学内容,编写系列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编写《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基础模拟实验教程》、《会计学基础教学指导书》系列教材。通过编写《会计学基础》教材,结合会计实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添加实务热点的会计报表分析和内部控制。增加知识导入和知识链接,拓展会计相关知识。《会计学基础模拟实验教程》包括单项模拟实验和综合模拟实验两部分,实验项目涵盖了会计学基础的全部内容,涉及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凭证、账表具有仿真性。编写《会计学基础教学指导书》,该书的内容和大纲相吻合,每一章都由学习目的与要求、预习要览、本章重难点、练习题(含案例)、相关阅读几部分组成。《会计学基础教学指导书》是老师的“助手”,使教师更好的把握课程的重难点。是学生的“向导”,从课前预习到课后的复习都给学生以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在教学方法上,以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和求知欲为立足点,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为目的,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举为理念,坚持实用和有效原则,实践“理论讲授+技能操作+单项模拟+综合实训”的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做到了“教、学、做”三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无缝对接,消除了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同步,知识的系统性得到了提高,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2.优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手段,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与本课程整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综合利用课堂讲解、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以网络课程自学、网络互动、课后作业、网上资料查询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会计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二、树立基于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念
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高校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化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构建了“课堂教学+网络学习+学习任务检测”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以教学课堂采用多媒体师生互动,课后任务型网络自主学习为依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三、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改革传统“期末一张卷”的考核模式,实行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课程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包括课堂发言讨论情况、撰写读书报告、课后作业、期中测验、课程结束笔试等;实践活动评价包括认识实习心得等。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
四、实施多元的学生管理模式
多元学生管理模式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过程管理及对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协作学习与师生互动的支助学习的管理。通过课前测验、在线学习记录、任务发布情况及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课后作业情况达到管理学生的目标。形成管理和培养相结合的有效管理机制。多元的学生管理模式保证对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攀枝花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基于任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会计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J1392)阶段成果之一;攀枝花学院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研究”(编号GJ2017—04);攀枝花学院教研教改项目“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JJ1759)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注重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6(24):118-120.
[2]莫磊,吴丹.小组学习式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实践视角[J].财会月刊,2015(17):62-65.
作者简介
王丹(1981-),女,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