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笔者的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从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地理学科的课外实践等角度阐述了发挥地理学科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育管理;地理学科;特色;学生;主体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利用地图,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样,空间分布是它的重要知识基础。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都应该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因此,“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具有及其丰富的图表,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关系图、地理模型图等,这些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善于利用地图,巧妙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分析判断的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主动思维。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条件时,给出鞍钢和宝钢的分布图,提出问题:同样是钢铁企业,为什么选择的地点会不同呢?学生立刻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热烈探讨、分析,进行归纳件。相反如果按部就班和学生一道分析鞍钢的布局条件然后分析宝钢的布局条件,必然让学生丧失兴趣,缺少参与的兴趣,结果被动听课,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地理还有各种各样逼真的模型图,也极易使学生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这类模型图的利用时,关键是让学生看到图后激发出的极大兴趣延续转化成为学习知识的载体。例如等高线的学习中,学生看到模型后,小组同学应在老师的引导下研究等高线的实质,学会利用模型图看懂平面上的等高线图,这样模型图在开始时起到了激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有能够维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最后还可以以地图为切入点,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时,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在学习世界的洋流时,让学生先画出世界大洲的简图(即最简单的“一笔画世界”),然后画出洋流分布图,通过漂流瓶的案例,让学生画出其漂流路线等。这样,学生在动手中乐趣无穷,知识难点也轻松化解。所以,不要吝惜时间,让我们更多的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多动动手,画一画,这比反复讲和看的效果好得多。
二、联系生活,激活学生的体验
在当今地理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必须运用能够引起学习者关注的、能激发学习者“内驱力”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将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生活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是可信、熟悉的,也容易联系,信手拈来。尝试经常把已经经验过的实际事例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教师要找到正确的切入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不仅仅是课本上需要记住的文字和地图,更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如:在讲到正午太阳高度角时,设计情景,你所居住的小区(苏州的纬度为31°N)为了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楼间距至少应留多少?该类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引发学生讨论探究活动,从而也建构了太阳高度的计算以及它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达到了学以致用目的。
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实际,紧扣“本地”具体情况,将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融入地理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如在讲解《城市的功能分区》一节时,可看苏州的规划图,找出城市的几个功能区,分析其位置特点,评价几个功能区的合理性,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学生反应热烈,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较有见地的建议,学生由知识的“消费者”变成了主动的知识“贡献者”。通过对“本地”自然、人文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又注重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走进社会,增强学生的实践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地理”,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地理。地理学科作为探讨人地关系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当然不能整天困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而应该抓住时机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入真实的生活,去获取真实的知识体验。因此,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企业参观、调查和实际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自然和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协作、探究、反馈等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对生活紧密联系的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可以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常用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风海流,通过设计、选择实验仪器到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不但得到了关于洋流的感性认识,还有助于对其成因进一步理解。
2.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课本上上关于太阳高度角、纬度等概念觉得既抽象又难以理解, 而通过学生实际测量后,不但加深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例如:要求学生测量当地的太阳高度,立一木杆,侧下地方时12点时木杆的影子长度,即可求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3.观察、调查实践活动。理来源于实践。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地理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地理的价值,树立学好地理的信心。如在学习抽象的枯燥的地质部分内容时,我们带领学生走到苏州的西郊,开展实际考察活动。亲手采集化石,采水晶,看地层,看花岗岩,抽象的知识立刻变得生动鲜活,更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
4.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愈来愈显得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地理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课。又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题调查活动,学生深入太湖和市区,开展水质的调查研究,给出调查报告,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实践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出各自的潜能,这一过程也是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良好契机,这才是教育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james G.Henderson,Kathleen R.kesson.课程智慧 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夏惠贤,严加平,王维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77-86.
[2] 李小云,程菊.也谈素质教育下的地理课堂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2):16-17.
【作者简介】高志娟,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08级教育管理硕士。
关键词:教育管理;地理学科;特色;学生;主体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利用地图,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样,空间分布是它的重要知识基础。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都应该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因此,“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具有及其丰富的图表,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关系图、地理模型图等,这些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善于利用地图,巧妙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分析判断的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主动思维。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条件时,给出鞍钢和宝钢的分布图,提出问题:同样是钢铁企业,为什么选择的地点会不同呢?学生立刻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热烈探讨、分析,进行归纳件。相反如果按部就班和学生一道分析鞍钢的布局条件然后分析宝钢的布局条件,必然让学生丧失兴趣,缺少参与的兴趣,结果被动听课,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地理还有各种各样逼真的模型图,也极易使学生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这类模型图的利用时,关键是让学生看到图后激发出的极大兴趣延续转化成为学习知识的载体。例如等高线的学习中,学生看到模型后,小组同学应在老师的引导下研究等高线的实质,学会利用模型图看懂平面上的等高线图,这样模型图在开始时起到了激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有能够维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最后还可以以地图为切入点,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时,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在学习世界的洋流时,让学生先画出世界大洲的简图(即最简单的“一笔画世界”),然后画出洋流分布图,通过漂流瓶的案例,让学生画出其漂流路线等。这样,学生在动手中乐趣无穷,知识难点也轻松化解。所以,不要吝惜时间,让我们更多的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多动动手,画一画,这比反复讲和看的效果好得多。
二、联系生活,激活学生的体验
在当今地理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必须运用能够引起学习者关注的、能激发学习者“内驱力”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将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生活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是可信、熟悉的,也容易联系,信手拈来。尝试经常把已经经验过的实际事例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教师要找到正确的切入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不仅仅是课本上需要记住的文字和地图,更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如:在讲到正午太阳高度角时,设计情景,你所居住的小区(苏州的纬度为31°N)为了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楼间距至少应留多少?该类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引发学生讨论探究活动,从而也建构了太阳高度的计算以及它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达到了学以致用目的。
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实际,紧扣“本地”具体情况,将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融入地理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如在讲解《城市的功能分区》一节时,可看苏州的规划图,找出城市的几个功能区,分析其位置特点,评价几个功能区的合理性,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学生反应热烈,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较有见地的建议,学生由知识的“消费者”变成了主动的知识“贡献者”。通过对“本地”自然、人文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又注重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走进社会,增强学生的实践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地理”,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地理。地理学科作为探讨人地关系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当然不能整天困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而应该抓住时机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入真实的生活,去获取真实的知识体验。因此,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企业参观、调查和实际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自然和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协作、探究、反馈等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对生活紧密联系的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可以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常用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风海流,通过设计、选择实验仪器到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不但得到了关于洋流的感性认识,还有助于对其成因进一步理解。
2.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课本上上关于太阳高度角、纬度等概念觉得既抽象又难以理解, 而通过学生实际测量后,不但加深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例如:要求学生测量当地的太阳高度,立一木杆,侧下地方时12点时木杆的影子长度,即可求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3.观察、调查实践活动。理来源于实践。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地理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地理的价值,树立学好地理的信心。如在学习抽象的枯燥的地质部分内容时,我们带领学生走到苏州的西郊,开展实际考察活动。亲手采集化石,采水晶,看地层,看花岗岩,抽象的知识立刻变得生动鲜活,更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
4.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愈来愈显得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地理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课。又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题调查活动,学生深入太湖和市区,开展水质的调查研究,给出调查报告,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实践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出各自的潜能,这一过程也是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良好契机,这才是教育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james G.Henderson,Kathleen R.kesson.课程智慧 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夏惠贤,严加平,王维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77-86.
[2] 李小云,程菊.也谈素质教育下的地理课堂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2):16-17.
【作者简介】高志娟,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08级教育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