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兴趣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数学教师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作为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授课效率,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实际行动,是时代赋予每个教师的重任,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 兴趣培养 方法探索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策略上提供了有效的引导。据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大小直接影响到这一学科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任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取得理想成绩,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 精心设计课堂开头,为本节知识作好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节若有好的开头吸引住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如:在讲“黄金分割线段”时,我首先提出下列问题:(1)你知道女人选择什么样的高跟鞋才最美吗?(2)你知道五角星为什么那样美观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同学们无不瞪大双眼,想知分晓,这时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导入“黄金分割线段”这节课。又如,在讲“经过三点的圆”中,我以“菜盘风波”拉开课堂序幕。今天早上开饭时,甲、乙、丙三人共吃一盘菜,正在吃时,三人发生了口角,因为菜盘没有放在三人中间,有同学给他们三人评理说:“把菜盘放在三人中间不就算了吗?”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复杂了,究竟三个人(不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在哪个位置呢?同学们众说纷纭,这时,我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问题。”随即把“经过三点的圆”这个课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定要听出分晓来。当然,课堂开头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无论如何设计,要以拨动学生兴趣之弦为目的,既要服从于课堂的整体计划,又要从实际出发。
二 利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换思想,交流感情的桥梁。行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疑难问题有很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
三 通过介绍趣闻轶事,激发兴趣。
在数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流传着许许多多,引人深思,富于情趣的趣闻轶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典故趣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起到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的作用。如在解析几何中的入门课上,可以向学生讲解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尔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由此,笛卡尔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四 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便于使学生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以前一贯地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已不适应当前的创新教育,它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难懂,一上课就无精打采、想打瞌睡。可见教学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你要我学”转化为“我自己要学”、“我非常爱学”。例如,教学将三角形按角分类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二人为一组,其中一人拿一个三角形将其中两个内角遮住,露出第三个角,然后让另一个学生猜测被遮住的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0”,学生可分别得出露出的角为钝角、直角、锐角时,被遮住的两个角的所有可能情况。在游戏中,学生很快便可归纳出三角形的分类情况。
五 巧设悬念,启迪心智,激发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悬念,又是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另一种手段,可以激发求知欲,学生主动投入,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觉思维,在思维中探求新知。例如,学生去帮助农民摘豆角,老师让学生开展班级竞赛。八个班摘豆角的重量分别是:一班55千克、二班50千克、三班48千克、四班54千克、五班49千克、六班53千克、七班54千克、八班53千克。结果一班获得“摘豆角”比赛冠军。第二项竞赛项目是看哪班最先算出“平均每班摘豆角多少千克?”五班有学生抢先举手回答:“平均每班摘52千克。”老师微笑着边点头边说:“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说说你的算法好吗?”这位同学说:“求平均数有个窍门,就是先在这些数中确定一个基准数。比如这道题可以以50为基准数。然后把五个班比基准数多出的千克数加起来,再从中减去剩下两个班比基准数少的千克数,所得的数除以8,商再加上基准数,就是所求平均数。”老师高兴地说:“很好!他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给一个名字叫做‘减少加多法’做的时候可以这样:先选好基准数50,然后从前往后看,多的数前写上加,少的数前加写上减,也就是:5+0-2+4-1+3+4+3=16,16÷8=2,50+2=52(千克)。这就是平均每班摘的重量。”老师还说:“这样求平均计算量小,速度快,是一种好方法!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學好数学的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份,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初中数学 兴趣培养 方法探索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策略上提供了有效的引导。据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大小直接影响到这一学科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任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取得理想成绩,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 精心设计课堂开头,为本节知识作好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节若有好的开头吸引住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如:在讲“黄金分割线段”时,我首先提出下列问题:(1)你知道女人选择什么样的高跟鞋才最美吗?(2)你知道五角星为什么那样美观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同学们无不瞪大双眼,想知分晓,这时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导入“黄金分割线段”这节课。又如,在讲“经过三点的圆”中,我以“菜盘风波”拉开课堂序幕。今天早上开饭时,甲、乙、丙三人共吃一盘菜,正在吃时,三人发生了口角,因为菜盘没有放在三人中间,有同学给他们三人评理说:“把菜盘放在三人中间不就算了吗?”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复杂了,究竟三个人(不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在哪个位置呢?同学们众说纷纭,这时,我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问题。”随即把“经过三点的圆”这个课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定要听出分晓来。当然,课堂开头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无论如何设计,要以拨动学生兴趣之弦为目的,既要服从于课堂的整体计划,又要从实际出发。
二 利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换思想,交流感情的桥梁。行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疑难问题有很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
三 通过介绍趣闻轶事,激发兴趣。
在数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流传着许许多多,引人深思,富于情趣的趣闻轶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典故趣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起到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的作用。如在解析几何中的入门课上,可以向学生讲解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尔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由此,笛卡尔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四 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便于使学生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以前一贯地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已不适应当前的创新教育,它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难懂,一上课就无精打采、想打瞌睡。可见教学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你要我学”转化为“我自己要学”、“我非常爱学”。例如,教学将三角形按角分类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二人为一组,其中一人拿一个三角形将其中两个内角遮住,露出第三个角,然后让另一个学生猜测被遮住的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0”,学生可分别得出露出的角为钝角、直角、锐角时,被遮住的两个角的所有可能情况。在游戏中,学生很快便可归纳出三角形的分类情况。
五 巧设悬念,启迪心智,激发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悬念,又是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另一种手段,可以激发求知欲,学生主动投入,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觉思维,在思维中探求新知。例如,学生去帮助农民摘豆角,老师让学生开展班级竞赛。八个班摘豆角的重量分别是:一班55千克、二班50千克、三班48千克、四班54千克、五班49千克、六班53千克、七班54千克、八班53千克。结果一班获得“摘豆角”比赛冠军。第二项竞赛项目是看哪班最先算出“平均每班摘豆角多少千克?”五班有学生抢先举手回答:“平均每班摘52千克。”老师微笑着边点头边说:“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说说你的算法好吗?”这位同学说:“求平均数有个窍门,就是先在这些数中确定一个基准数。比如这道题可以以50为基准数。然后把五个班比基准数多出的千克数加起来,再从中减去剩下两个班比基准数少的千克数,所得的数除以8,商再加上基准数,就是所求平均数。”老师高兴地说:“很好!他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给一个名字叫做‘减少加多法’做的时候可以这样:先选好基准数50,然后从前往后看,多的数前写上加,少的数前加写上减,也就是:5+0-2+4-1+3+4+3=16,16÷8=2,50+2=52(千克)。这就是平均每班摘的重量。”老师还说:“这样求平均计算量小,速度快,是一种好方法!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學好数学的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份,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