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程后,小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许多学校将名著列入必读范畴。新课程实施后,有的学校专门开辟了课外阅读时间,有的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这与国家开展和实施“减负”有悖,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学生看完一篇名著后,只知道个别词句,对于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结果等知识却不甚了解。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实现真正的减负,又能使学生达到阅读效果,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必须在认真培养读书习惯,积极活跃学生思维上下工夫。
一、看图学文的阅读:一步三回头
看图学文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课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活跃思维的好教材。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步入插图的殿堂,然后回头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后又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我利用多媒体将湘教版《放风筝》课文上的图播放出来,让学生们看图并回答问题:1.图上画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2.天空中有哪些风筝?哪些是在“大蜻蜓”飞上天空后放上去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这样的导读,可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可锻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对问题进行思考,充分开阔想象空间,让他们在大脑里“开快车”。学生从自我观察和想象的角度,把图片描绘得有声有色,但是,他们也有一个担心:究竟自己说对了没有?并且,他们都想证明自己所观察的是对的。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我打开了课文的电子版让他们集体阅读此篇文章。这样的做法,让学生既有想象的余地,又有讲说的余地;由看到读,由读到看的多次反复,为学生进入文章情景,为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创造了条件。
二、讲读课文的阅读:一快二慢三通过
讲读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标本”。通过对讲读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很好”;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而在学习中形成能力。因此,对讲读课文的阅读要求要比其他课文的阅读要求更高、更细。我把对讲读课文的阅读要领归结为“一快二慢三通过”。
快,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这是学生通过跳跃性阅读或不完全性阅读(只读课文的某些部分或某几个部分)就能解决问题的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快速阅读就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叫快速目标。例如在导读《海底世界》时,可以这样实现快速目标:针对“海底世界里有什么奇异的景色?”这一问题,让学生尽快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慢,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全面的和反复的阅读去实现教学目标,我把这种目标称为慢目标。例如在导读《海底世界》时需实现的慢目标是:海底有哪些动植物?这些动植物的活动方式,你最喜欢哪一种?
通过,就是经过“快读”和“慢读”,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一些内容,但还存在模糊性,要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细致、全面和清晰的目的,就要促使他们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从而使原来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另外,通过这样的阅读,促使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思考。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容易读出韵味,读出感觉,读出希望。就是因为这样的通过,使教学目标达到了。
三、自读课文的阅读:精要快速,部分重复
自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讲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模仿性解决问题的阅读。我把阅读教学的要领归结为“精要快速,部分重复”。
精要快速,是指在自读课文阅读指导中,只需读某句或某段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阅读方法。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达到教学目标:课文里哪些句子是讲瀑布声音的?哪些句子是讲瀑布样子的?这种阅读方法主要是用来解决课文的一些重要论点或课文的某一重要部分,它对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铭记重要段落起到重要作用。
部分重复是指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反复阅读部分内容或多次重复课文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阅读方法。例如在导读《黄果树瀑布》时,要解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瀑布的?”问题时,是要通过多次反复阅读全文才能达到的。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学生的阅读,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真正的理解。有效的认真导读,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认真有效的导读,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能力。但在导读时,教师的引导要有目的性、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要符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的导读,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读懂书,让学生会读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把厚书读成薄书,把薄书读成厚书”,是我们所有教师的远大理想。
(责编 钟 岚)
为了让学生实现真正的减负,又能使学生达到阅读效果,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必须在认真培养读书习惯,积极活跃学生思维上下工夫。
一、看图学文的阅读:一步三回头
看图学文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课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活跃思维的好教材。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步入插图的殿堂,然后回头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后又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我利用多媒体将湘教版《放风筝》课文上的图播放出来,让学生们看图并回答问题:1.图上画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2.天空中有哪些风筝?哪些是在“大蜻蜓”飞上天空后放上去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这样的导读,可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可锻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对问题进行思考,充分开阔想象空间,让他们在大脑里“开快车”。学生从自我观察和想象的角度,把图片描绘得有声有色,但是,他们也有一个担心:究竟自己说对了没有?并且,他们都想证明自己所观察的是对的。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我打开了课文的电子版让他们集体阅读此篇文章。这样的做法,让学生既有想象的余地,又有讲说的余地;由看到读,由读到看的多次反复,为学生进入文章情景,为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创造了条件。
二、讲读课文的阅读:一快二慢三通过
讲读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标本”。通过对讲读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很好”;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而在学习中形成能力。因此,对讲读课文的阅读要求要比其他课文的阅读要求更高、更细。我把对讲读课文的阅读要领归结为“一快二慢三通过”。
快,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这是学生通过跳跃性阅读或不完全性阅读(只读课文的某些部分或某几个部分)就能解决问题的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快速阅读就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叫快速目标。例如在导读《海底世界》时,可以这样实现快速目标:针对“海底世界里有什么奇异的景色?”这一问题,让学生尽快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慢,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全面的和反复的阅读去实现教学目标,我把这种目标称为慢目标。例如在导读《海底世界》时需实现的慢目标是:海底有哪些动植物?这些动植物的活动方式,你最喜欢哪一种?
通过,就是经过“快读”和“慢读”,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一些内容,但还存在模糊性,要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细致、全面和清晰的目的,就要促使他们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从而使原来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另外,通过这样的阅读,促使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思考。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容易读出韵味,读出感觉,读出希望。就是因为这样的通过,使教学目标达到了。
三、自读课文的阅读:精要快速,部分重复
自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讲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模仿性解决问题的阅读。我把阅读教学的要领归结为“精要快速,部分重复”。
精要快速,是指在自读课文阅读指导中,只需读某句或某段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阅读方法。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达到教学目标:课文里哪些句子是讲瀑布声音的?哪些句子是讲瀑布样子的?这种阅读方法主要是用来解决课文的一些重要论点或课文的某一重要部分,它对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铭记重要段落起到重要作用。
部分重复是指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反复阅读部分内容或多次重复课文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阅读方法。例如在导读《黄果树瀑布》时,要解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瀑布的?”问题时,是要通过多次反复阅读全文才能达到的。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学生的阅读,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真正的理解。有效的认真导读,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认真有效的导读,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能力。但在导读时,教师的引导要有目的性、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要符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的导读,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读懂书,让学生会读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把厚书读成薄书,把薄书读成厚书”,是我们所有教师的远大理想。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