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讨论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管理;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职高专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1999年全面扩招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也是不断增加,所以高职高专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的学生和普通的高校生一样都具备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 文化基础差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下降,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专科提档线就可以上,所以学生的文化基础可想而知。这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不小的影响,也给学校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二) 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部分同学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接受知识的效率低,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并且很多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还需要在老师的看管之下才能学习。
(三) 人生目标模糊
绝大多数同学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考虑,在回避或者在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应有的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没有一个清晰的人生规划,必然会使得很多同学学习的动力不足,整天混日子,对于学生管理来说,这也是一个难点。
(四) 叛逆性强,个性明显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们生活的时代,正值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裕,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极大宽松,受西方文化影响相对较大的时代,这造就了当代大学生的叛逆性格,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五) 家庭环境影响,个人思想不成熟
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孩子,大部分身为家中独子,在家庭观念的促使之下养成了娇生惯养,不能独立生活的习惯。而且思想不成熟,容易产生行为上乃至于思想上的随大流情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容易产生集体违纪现象。
(六) 与学校管理相关的问题
1、虽然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些规章制度不太重视,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对这些规章制度带有抵触情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我们在制定这些制度时考虑的不够全面具体;二是我们在执行这些制度时的方式方法存在缺陷;三是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导致。
2、缺乏专业课教师担任辅导员工作。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据了解,大多数的学生希望由专业课老师担任辅导员,认为专业课老师当辅导员比非专业课的老是当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习、就业及人生规划方面更有优势。但是从目前学院的实际情况看,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人数少,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教学科研和教学实践任务,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3、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学校的硬件建设跟不上学生不断提高的要求,基础建设、实验条件、食宿条件等办学环境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一种矛盾,势必会增加学生管理的难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学生管理工作中问题不断的外因。
另外一些社会问题以及家庭问题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影响不小。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学校就其直接的办学目的而言是以生为本的,学校首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千千万万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而在人才的培养中,学生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 打破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尊敬学生,信赖学生
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受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师生关系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开展的,管理者要求学生言听计从,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是“管”和“被管”的关系,管理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要求被管理者“做……”、“不做……”、“如果……就……”,管理的基本方式是“要求”、“批评(甚至是训斥、吓唬)”和“处分”。这样的管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依赖性强,这样的管理理念已经与时代的发展特征不相符,也是学生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认可的重要原因。这样的管理理念必须要打破,我们要通过了解学生,信赖学生,进而树立起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服务育人的学生管理理念。
(二) 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正确引导的工作方法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开展的,经常采用行政性和强制性的方式来管理学生,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于学生素质太差,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学生工作内容庞杂,使得大部分学生工作者都在处理琐碎繁杂的日常事物,而无暇开展针对学生特点的研究,表层工作做得多,深層研究做得少,这使得学生管理者更像是消防员,哪里有问题扑向哪里。 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是由学生体现出来的,以学生為本,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造就社会所需的人才。管理者与学生的感情沟通,思想交流,管理者对学生在思想上加以正确引导,这些都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需要管理者和学生双方对各自及对方的角色规范有一定的共识和认同。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州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50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的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通过接触去与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思想的交流,去想学生之所想,去努力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三) 正确的严格要求学生
我们的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严格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学习、日常生活及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人员的共同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实践证明,合理地严格要求会使学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长。
(四) 完善各项设施,实现各方面均衡发展
学校办学条件(包括办学的软、硬件环境)好坏,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紧密相关。学院办学条件跟不上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长,使在校学生怨声载道,学生管理工作中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学生管理人员疲于奔命的一个客观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采取多种渠道加大投入,尽快完善办学所需各项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办学条件与学生学习、生活所需之间的矛盾,实现学院在办学环境与软件管理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五) 建立导师和辅导员的双元管理体系
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方面以及就业方面的指导,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把学生的日常管理抓好,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提高。在平日的教学中,导师都是担任学生主要课程的教师员工,他们在课堂上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辅导员要长,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在很多方面对学生的教育比辅导员更有说服力。
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即学生的生活、学院集体活动的举办以及配合导师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辅导员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平日举动,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以防学生思想上的波动,给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此外辅导员还要负责整个学院活动的举办,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边学习边参加活动的氛围中成长,培养他们热爱集体、踊跃参与、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
(六) 大力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努力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员队伍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时代感很强的工作,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而相同的时期和阶段,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大力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与交流,从中寻找出学生管理工作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争取尽早建设一批可以作为面向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榜样式的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这项工作,没有学校各方面的重视是难以想像的。经验告诉我们,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学生管理工作得以协调稳定的开展,形成从上到下,各部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教育部人事司.
[3]《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Stepen L.Yelon.《教学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 田刚亮.职业学院学生管理之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
[6] 曹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2).
[7] 陈嘉慧.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6).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管理;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职高专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1999年全面扩招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也是不断增加,所以高职高专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的学生和普通的高校生一样都具备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 文化基础差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下降,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专科提档线就可以上,所以学生的文化基础可想而知。这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不小的影响,也给学校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二) 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部分同学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接受知识的效率低,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并且很多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还需要在老师的看管之下才能学习。
(三) 人生目标模糊
绝大多数同学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考虑,在回避或者在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应有的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没有一个清晰的人生规划,必然会使得很多同学学习的动力不足,整天混日子,对于学生管理来说,这也是一个难点。
(四) 叛逆性强,个性明显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们生活的时代,正值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裕,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极大宽松,受西方文化影响相对较大的时代,这造就了当代大学生的叛逆性格,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五) 家庭环境影响,个人思想不成熟
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孩子,大部分身为家中独子,在家庭观念的促使之下养成了娇生惯养,不能独立生活的习惯。而且思想不成熟,容易产生行为上乃至于思想上的随大流情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容易产生集体违纪现象。
(六) 与学校管理相关的问题
1、虽然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些规章制度不太重视,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对这些规章制度带有抵触情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我们在制定这些制度时考虑的不够全面具体;二是我们在执行这些制度时的方式方法存在缺陷;三是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导致。
2、缺乏专业课教师担任辅导员工作。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据了解,大多数的学生希望由专业课老师担任辅导员,认为专业课老师当辅导员比非专业课的老是当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习、就业及人生规划方面更有优势。但是从目前学院的实际情况看,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人数少,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教学科研和教学实践任务,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3、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学校的硬件建设跟不上学生不断提高的要求,基础建设、实验条件、食宿条件等办学环境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一种矛盾,势必会增加学生管理的难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学生管理工作中问题不断的外因。
另外一些社会问题以及家庭问题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影响不小。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学校就其直接的办学目的而言是以生为本的,学校首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千千万万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而在人才的培养中,学生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 打破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尊敬学生,信赖学生
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受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师生关系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开展的,管理者要求学生言听计从,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是“管”和“被管”的关系,管理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要求被管理者“做……”、“不做……”、“如果……就……”,管理的基本方式是“要求”、“批评(甚至是训斥、吓唬)”和“处分”。这样的管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依赖性强,这样的管理理念已经与时代的发展特征不相符,也是学生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认可的重要原因。这样的管理理念必须要打破,我们要通过了解学生,信赖学生,进而树立起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服务育人的学生管理理念。
(二) 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正确引导的工作方法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开展的,经常采用行政性和强制性的方式来管理学生,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于学生素质太差,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学生工作内容庞杂,使得大部分学生工作者都在处理琐碎繁杂的日常事物,而无暇开展针对学生特点的研究,表层工作做得多,深層研究做得少,这使得学生管理者更像是消防员,哪里有问题扑向哪里。 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是由学生体现出来的,以学生為本,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造就社会所需的人才。管理者与学生的感情沟通,思想交流,管理者对学生在思想上加以正确引导,这些都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需要管理者和学生双方对各自及对方的角色规范有一定的共识和认同。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州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50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的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通过接触去与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思想的交流,去想学生之所想,去努力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三) 正确的严格要求学生
我们的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严格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学习、日常生活及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人员的共同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实践证明,合理地严格要求会使学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长。
(四) 完善各项设施,实现各方面均衡发展
学校办学条件(包括办学的软、硬件环境)好坏,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紧密相关。学院办学条件跟不上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长,使在校学生怨声载道,学生管理工作中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学生管理人员疲于奔命的一个客观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采取多种渠道加大投入,尽快完善办学所需各项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办学条件与学生学习、生活所需之间的矛盾,实现学院在办学环境与软件管理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五) 建立导师和辅导员的双元管理体系
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方面以及就业方面的指导,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把学生的日常管理抓好,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提高。在平日的教学中,导师都是担任学生主要课程的教师员工,他们在课堂上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辅导员要长,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在很多方面对学生的教育比辅导员更有说服力。
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即学生的生活、学院集体活动的举办以及配合导师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辅导员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平日举动,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以防学生思想上的波动,给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此外辅导员还要负责整个学院活动的举办,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边学习边参加活动的氛围中成长,培养他们热爱集体、踊跃参与、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
(六) 大力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努力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员队伍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时代感很强的工作,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而相同的时期和阶段,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大力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与交流,从中寻找出学生管理工作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争取尽早建设一批可以作为面向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榜样式的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这项工作,没有学校各方面的重视是难以想像的。经验告诉我们,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学生管理工作得以协调稳定的开展,形成从上到下,各部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教育部人事司.
[3]《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Stepen L.Yelon.《教学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 田刚亮.职业学院学生管理之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
[6] 曹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2).
[7] 陈嘉慧.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