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童话 童话的现实

来源 :摄影与摄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人童话电影通过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向我们展现现实和童话的交汇与冲突,这类影片往往在主人公的设定上把目光投向女性,这和其文学本体的创作在男权意识形态下完成是分不开关系的。在今天的成人童话电影中,女性不再是传统的扁平形象,更多的创作者从女性立场出发思考和设计能反映真实的女性生存状态和意识形态变化的人物形象,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成人童话电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女性、男权、童话之间的三者权利关系。
  关键词:成人童话电影;童话;女性主义;性别认同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童话电影”跟儿童电影的区别在“童话”的元素上,很多儿童题材的影片拍得梦幻,但是并非童话电影——童话电影的创作特点在于:在情节上对童话故事加以改编,或采用童话的灵感进行颠覆性的剧情发挥,或者在视觉感观上展现明显的童话元素,如城堡、白马、雪花、小动物等。电影《雾中风景》(<Topio Stin Omichli>, 1988)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一部诗意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然而,它同时借儿童视角叙事,并且运用了几个明显、关键的童话意象,结合其深刻复杂、悲观迷茫的现实主题,是“现实的童话、童话的现实”——存在现实和童话辩证关系的成人童话电影。
  成人童话电影和童话电影的区别,不在于受众的区分上,而在于主题表达上——意图表现成人现实生活、只有成人才能理解的,是成人童话电影。在功能上,不是为了教育儿童、助力成长、“合家欢”式观赏、回归童心的体验,如电影《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2001-2011)系列,很多观众也是成年人,而是为了表达创作者对现实问题比较严肃深刻的讨论。因此,成人童话电影中最常见的一个表意手法是“隐喻”,就是要在人和物背后传达更深广的内容。
  尤其是人物。由于在传统的童话故事里,主人公大多是落难的公主、出身贫寒的美女、能歌善舞的善良姑娘。所以今天,即使童话电影已经发展得样式繁多、审美和情节上都在力图颠覆传统,但是在主人公的选择上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女性,给我们带来了站在女性主义视角上的思考。
  1 为什么选择女性?
  童话会让人想到“儿童”,想到“妇女”,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弱势群体”,成年男性在童话中发挥的是“拯救”“帮助”的作用。这是因为很多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是由18、19世纪的男性艺术家创作,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创作者在作品中传达明显的男权文化。学者克里斯蒂娜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童话、男权话语、女性命运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在童话的文学故事传统中,女主人公始终逃不出别有用心的男性身体法则”[1]。大家熟悉的传统童话的女主人公,外型上美丽轻盈、内心善良忠贞,一方面这些对女性的苛求表现出男性物化女性、女性客体化的社会状况,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儿童文学读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还没有完成性别认识的孩子们。小女孩们将自己的梦想趋向成为童话的公主,等待“白马王子”的出现。巴柔曾解释虚构的形象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家把关于他者的看法构思成作品;通过书籍、影视或其他传媒表现出来,或通过出版发行推向市场;大众(读者、观众)通过阅读行为接受了这些形象,同时读者的作用又反作用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家的创作———如此循环往复[2]”。传统童话中,“爱情”是女性解决烦恼的唯一答案——女孩们受童话故事的影响深化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反过来女孩们的追捧和信任也让童话的影响深化。由此可以思考,女性偏爱爱情主题电影的原因是后天包括童年的童话故事的影响、还是生理构造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偏好?那么有多少女性的性格、喜好是在男权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朱迪斯梅恩曾经以“就消费对象而言,针对女性观众的电影”为判断女性电影的特征,这是片面的,因为女性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也是在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下教育指导而成的,这方面的影响是深远且无形的。
  今天,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关注、力图改变女性现存的困境,无论是男性导演还是女性导演,在成人童话电影里,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让女主人公折射出在社会大环境的男权意识形态下的抗争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有助于做出和以往更鲜明的对比。
  2 “儿童”到“女人”
  “社会性别”区别于“生理性别”,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盖尔·卢宾提出,主要是指人自身所在的生存环境对其性别的认定,因时间、民族、地域而异,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社会构成。有研究显示,实际上从三岁起,不同性别的儿童便会对于不同类型的玩具和活动有不同的感知。一般情况下,男孩会更倾向于玩汽车和手枪,女孩则更喜欢玩布娃娃或者是过家家的游戏。在随后的两年时间之内,这种性别角色定位愈发明显,并且在学前期达到最高水平。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可知,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性心理发展的口腔期(0-18 个月)以及肛门期(2-3 岁),通常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发展趋势,直到性器期(约 3-6 岁),才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分化。并且,在这个时间段之中,无论是父母、同伴还是教师等,都会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此可见,童话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其性别角色的形成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尤其在儿童建构现实性别世界的过程之中,通常作为信息源以及参照点而存在。
  儿童是如何从性别意识模糊到了解社会给予的性别意识的定义的,电影《雾中风景》给了一个凄美的例子。《雾中风景》通过诗一般的长镜头讲述了姐弟两人寻父也是寻根的故事,虽然没有浪漫的童话故事的背景和超现实的想象,从气氛上、意象上、表意上,是具有一定的童话色彩的。影片以孩子的视角出发,不乏我们熟悉的童话元素———漫天飘舞的雪花、落荒而逃的新娘、即将死去的白马。可以看到十二岁的姐姐和年幼的弟弟还是懵懂的孩子,行走在儿童对世界的观察里。影片之初,我们并不把姐姐当成女性看待,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行为表现,她和弟弟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片尾,姐姐没有钱买车票的时候想通过身体向陌生男人换取,这时候她已经完成了从无性别意识的儿童向男权主体意识形态下的女性的转变。最初,姐姐搭上好心人的车,没有感到自己身为“女性”需要担心的风险,事情是顺利的,她没有改变童真,这也说明性别意识的强化是社会、是男性给予的;后来,姐姐遭遇侵犯,意识到自己作为女性和男性的差异;无助时,她遇到了富有魅力的青年,女孩情窦初开,从孩子向女性的情感心理转变;美好的情愫停止在知道青年喜欢男性的那一瞬间,这里再次强调了男女性别的差异,在失声痛哭中姐姐完成了心理认同上的女性转变;最后,她长大了,主动提出利用身体向陌生男性提出条件。姐姐从无性别意识的孩子到从心理上、生理上对自己性别的认知,其认知过程中所有的“课程”都是男性给予的:侵犯者、魅力青年等,一路上她遇到的警察、亲戚等也都是男性,社会的漠然和压力也是这些男性角色背后的象征所赋予的。姐姐最后主動提出的对身体价值的认识,是建立在男权社会给她的性别灌输下的,而且她不仅要“自我成长”,还一直承担着“照顾弟弟(男性)”的任务。影片最后,弟弟在迷雾中安慰姐姐“不要害怕”,弟弟从旁观者转变为给予姐姐力量的人,说明这一路程的所见所闻让弟弟也完成了他的自我性别认识。《雾中风景》作为一部以“寻父”为线索的影片,其背后关于国家、历史、宗教的思想主题是深刻的,而姐姐在影片中的性别意识形成,也和影片“现实的童话”一样残酷。   3 成长后的女性困境
  《黑天鹅》(<Black Swan>, 2009)改编自童话传说《天鹅湖》,柴可夫斯基在其基础上改编了著名的芭蕾舞剧,故事讲述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爱上了她,在王子挑选新娘的夜晚,恶魔让自己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欺骗王子。最后王子识破诡计、杀死恶魔,帮助公主恢复原形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从童话原著中可以看到,在传统的父权文化下的故事剧情——公主奥杰塔作为被恶魔(恶魔也是男性形象)施咒的弱势女性,她是被动的,生活的起伏皆由男性主导——恶魔将她变成天鹅,她失去作为“人”最基本的属性;王子爱上了她,王子举行“挑选”妻子的典礼,可以看到女性作为婚姻、爱情的从属关系;恶魔让女儿黑天鹅去诱惑王子,女儿黑天鹅在这里也不具备选择权利,而是作为父权的一个“工具”;最后王子救了公主,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下去,这个童话固定的“经典结局”也都是由王子这个男权象征来实现。可以看到,“传统的童话故事里女性通常被当作附属品来描述,很少被赋予主体意识”[3],即使主动作出行为动作上的争取,也是茫然的、不具有影响力的。
  电影《黑天鹅》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讲述完全不同的一个“女性受困”的故事。和童话里的奥杰塔公主一样,娜塔丽波特曼饰演的妮娜被母亲的教条、舞蹈团的竞争、男编导的“凝视”压迫,就像力图打破恶魔施咒的白天鹅一样,妮娜要挣扎一条出路。尽管最后,妮娜的精神世界走向偏颇自我毁灭,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改变——作为男主人公的编导角色,对妮娜给出的压力和挑逗并不是友善的动作;饰演魔王的男演员,也对妮娜构不成威胁和影响。影片中妮娜面临的问题是来自女性自身的。
  3.1 凝视
  拉康在《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观念》中将“凝视”定义成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某种镜像关系,所以会受到他人视野的影响。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不难发现,凝视一般情况下会以父权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被凝视的对象,也就是女性,通常被塑造成为温柔、美丽的美好形象。不仅如此,凝视通常还会伴随惩罚、禁锢而出现。久而久之,凝视与男性的权力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连接关系。基于此,福柯的现代权力理论则将规训、惩罚以及自我监视纳入到凝视的手段之中。根据相关的研究理论结果可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者将“被凝视”视为是受压迫的一种最明显的标志。并且也认为“凝视”实际上是一种暴力行为的表现方式,进一步提出,为了抵抗“凝视”的单向暴力,女性应该通过“回眸凝视”的方式来进行修正。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主体性已经开始实现自觉回观,并且也开始对父权眼睛的“凝视”提出了挑战。影片中男编导的“凝视”是妮娜恐惧紧张的压力来源,但妮娜对镜中自己的“凝视”才是她毁灭的真正原因,也是对男性主导社会的回观和反击。
  3.2 压制
  妮娜生长在没有父亲的家庭,母亲为了自己放弃舞蹈梦想,对其严格管教。在男权制社会中,母性实际上也已经基本被男权化,而这也正是女性向男性臣服的标志。比如,影片中的母亲在妮娜想吃蛋糕时严厉阻止,对身材管理的要求是迎合男性的,“吃”满足的是最基本的欲望,克制和禁锢是母亲象征的男权社会的压制。母亲不仅没有独立的人格,更难以自觉激发出个人的女性意识,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主动参与到了男性社会的制度执行之中,对自身以及其他女性的身份和地位有明显的偏见,最终甚至成为了男权社会的代言人之一。
  3.3 失语
  妮娜的“蜕变”从进入前天鹅女王贝丝的化妆间开始,打开口红的瞬间,我们听到导演在声音上作出诱惑、魔幻的处理,预示这场自我毁灭的悲剧。贝丝芳华已去退下舞台,她歇斯底里的反抗,却没有改变男权社会里对女性年龄的审判,她的海报被换下便没有人再看得到、听得到她。妮娜从新人得到机会的喜悦渐渐体会到贝丝的压力。女性身处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意识形态下,其边缘、弱势的地位使其无法从男性手中夺得话语权,从而被迫失语,我们看到贝丝的反抗,却被男编导称为“疯狂”,男权思想希望女性服从而不是表达,尤其是男权文化参考女性“年龄”作出价值判断,贝丝无奈的退出是每个女性都会面临的问题,社会的压迫使其无法有效表达本体的思想、彰显个人的价值,于是她先妮娜一步走向疯狂。
  4 女性意识的觉醒——有“受害者”,更有“拯救者”
  影片《潘神的迷宫》(<Pans Labyrinth>, 2005)是一部典型的成人童话电影,导演借“潘神”的传说表达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和人性问题——影片以儿童视角出发把现实问题转化成“童话探险问题”,我们既看到作为无辜受害者的悲哀和战争的残酷,也对人类内心世界的自我逃避、自我安慰与精神力量做出一些思考,“人的内心活动展现在银幕上”,恐惧被具象化了。其中,“潘神”的隐喻非常值得寻味。根据神话传说的记载,酒神被宙斯化作一头雄性山羊,希腊人由此创作“山羊之歌”——酒神颂歌,头戴山羊饰品歌舞祭祀。尼采曾表示,“酒神精神比希腊悲剧更早诞生”。而“潘神”本身作为一个神话悲剧,恰恰和酒神精神相吻合,影片以《潘神的迷宫》命名,表现创作者对悲剧、尤其是悲剧中作为牺牲品的女性的怜悯。片中人物的设计非常典型:女孩代表无辜的战争受害者,母亲代表向强权的入侵者低头服从的投降派群体,女佣代表着革命者、反抗者、爱国者,继父则是战争和侵略者本身残酷的体现,他也是父权的代表。这里的“女孩”一如传统童话,处于“受害者”的弱势地位,虽然她拥有比较独立的意识,但是这个意识是对父权的逃避而不是抗争,逃避的方式是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童话来实现,这“自欺欺人”的行为也是最后抗争失败的原因。“母亲”也是一位“受害者”,不同于女孩擁有自我意识,她彻底服从于男权中心的意识形态:改嫁后听从丈夫的安排,为其生一个儿子(继父只想要个男孩)等,她没有反抗的能力,是最早的牺牲者。
  但是《潘神的迷宫》中的女性并不全然是“受害者”,创作者站在女性立场上给出了另一种女性形象——“拯救者”女佣。女佣是潜伏在继父营地的革命者,也是影片中唯一存活下来、看到希望的女性。   这一角色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些特质:
  (1)是潜伏在敌人身边的革命者,面对凶暴的继父保持勇敢、冷静,敌人一直没办法察觉情报泄露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她的智慧。
  (2)拯救受伤的弟弟、同情女孩的处境,她同时具备女性形象的柔情和感性。
  (3)被捕获后,面对皮肉之苦的坚持,她偷偷藏着武器,直接划破继父的脸,作为至上的父权象征的继父的形象被毁,暴露出狰狞的本来面目,可见她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战斗能力。
  女佣这一角色实际上并不是柔弱的,甚至显示出了更加强烈的男性特质。影片中,继父得知卧底是她时非常不屑,女佣说,“因为你看不起女人,所以我才会成功”,这正是最好的诠释。在影片结尾,女佣带领革命者们迎接胜利,我们看到导演让她站在了一群男性革命者的最前面,通过她接受了一个新的生命——这是赋予女性形象力量和颠覆的意义,让她来挑战男权社会。 在影片中,女佣这个人物一直在“拯救”——为革命者们送情报和药品,“拯救”了同志;被捕后正面反抗敌人,“拯救”了自己;最后寻找女孩、接过无辜的婴儿,告诉邪恶的父亲“他不会知道你”,“拯救”了新的无辜善良的生命。另外在人物造型方面,女佣极具男性特征:硬朗的面部骨骼、高瘦的身材、突出的龅牙,并不是传统童话电影中女性柔弱美丽的样子。可以说,这是一个女性主体意識觉醒的代表形象,是一个对男权社会的颠覆者、对女性集体的启发者和拯救者。
  5 结语
  成人童话电影总是通过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向我们展现现实和童话的交汇与冲突,而这类影片往往在主人公的设定上把目光投向女性。虽然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些优秀的成人童话电影做了分析,但是本文提及的所有影片都是男性导演的作品,是男性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当代女性生存状态的解读。随着成人童话电影在全球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追溯过往,结合女性主义电影的思维,成人童话电影可以具有更深刻、更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回春萍.激进对抗到理性反思美国女性主义童话改写中的性别政治[J].妇女研究论丛,2016(06):45.
  [2]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孙舒.安吉拉·卡特现代童话中的女性政治[J].学术交流,2018(08):172-177.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季林同志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候选人出席会议。  5月28日晚上季林出席了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分团座谈会。  在会上,季林同志谈到,习近平总书记今天指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
期刊
教授(1954-)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最早推行电脑美术教学和创作的先行者之一,留法硕士(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1978年9月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就读李桦教授工作室并于1982年留校任教。199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电脑美术工作室并任主任。曾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兼动画系主任,出版有专著6本。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期刊
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自然是万物之母,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保护自然的同时也是保护人类自己,建立生态文明也是保障人类自身的幸福。  我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我更愿承认我是自然之子,是山水之子,我的血脉里流淌着贵州侗族山村敬畏自然的基因。我喜欢那些绿意盎然的生机,还有那些永不倦怠的各种各样的鸟类虫类的鸣叫声。  因而我关注自然,关注不同寻常的变迁。  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期刊
摘 要:每部电影都是历史的缩影,描绘着社会生活,镌刻着时代烙印,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智慧和汗水。红色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别,肩负着传承高尚文化、歌咏英雄人物、弘扬主旋律等使命。影视类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品析各个年代的红色电影,指导学生创作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让红色电影的精神价值进入课堂、进入片场、进入学生的头脑中。  关键词:红色电影;
期刊
中国学院奖活动诞生于2004年春,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成为全国及国际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展示及评奖活动。  本活动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中国动画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信息中心、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等机构联合发起主办的活动。  在中国民主促进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文创产品设计的成功应注重对品牌识别符号元素的巧妙应用的观点,接着剖析了在“对头”文创产品设计中巧妙使用了五种品牌识别符号。指出只有应用好品牌识别符号的五个元素,方能达成销售的目的。  关键词:楚纹样;文创产品设计;品牌识别符号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文创产品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各品牌商为了扩大文创产品的销售,在文创产品的品牌设计上下了很
期刊
摘 要:在浩瀚璀璨的中国美术史中,中国画是一种独特而富有意境的画种。传统中国画的色彩注重和谐之美,追求淡雅清新的格调,形成了以墨为主、随类赋彩的设色方法。唐宋以后,追求“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的文人画占了半壁江山,使得从魏晋到隋唐延续一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画的色彩发展受到了限制,使中国画的颜色渐渐往简淡、萧瑟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中国画的色彩运用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发展困境。  关键词:中国画;
期刊
在工业快速发展中,包装平面设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是积极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让设计而出的包装能够达到“吸引眼球”“清晰明确产品理念”等效果,进而促进工业快速发展。目前,简约理念成为当前设计中的设计模式,原因是简洁、单纯的形式是大众目前喜爱与追求的一种形式。因此,工业包装平面设计中积极采用简约版式设计模式,在满足大众喜好的同时,推动工业产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不断拓展。  关键词:平面设计;简约版式
期刊
喜欢摄影的朋友都会选购一款轻便、结实、携带方便的三脚架,尤其在拍摄风光和夜景照片时,三脚架既可以满足长时间的曝光,又能保证相机的稳定。近些年,摄影器材厂商陆续推出了多款适合各种场合使用需要的三脚架,并正在向分量轻、稳定性好、便携性强、精度高、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最近经常去外地采风,从好友处选择了一款思锐N系列的N2204三脚架和配套的K-X系列云台,试用以后整体感觉良好。  此款三脚架看似个
期刊
摘 要:“脱贫攻坚”选题为近年来对外传播领域中我国自主设置的主要议题之一,其原因在于中国减贫的成果显著。由于我国各地的脱贫攻坚的工作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外报道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具有一定难度。文章将以笔者所负责的《小康路上》系列微纪录片为例,浅析如何以视频形式对外讲好“脱贫攻坚”的故事,并论述自己的观点:真实自信地记录扶贫一线;地区和人物群像丰富;依据受众收视习惯,高度针对性地设计节目;宏观政策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