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科班学生感觉历史科难学,成绩偏低。提高成绩的关键就应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阅读理解教材,构建知识网络;准确掌握历史概念,多角度理解历史事件;牢固掌握学习公式,更好的理解历史概念。
关键词:高中历史 阅读理解 知识网络 学习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95-01
据我市教育局统计,在近几年高考中,文科综合中历史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三科中都是最低的,老师和学生为此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经常听到文科班学生抱怨历史科难学,即使将教材看几遍,收获也不是很多。总觉得打开书好像什么都知道,合上书就糊涂了。或者是教材背得很熟,但考试成绩却总是不理想等等,似乎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这正反映出我们学生没有掌握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学习历史,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阅读理解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阅读课本注重对历史基本知识准确、熟练把握。一是由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即理清本节标题与各目之间、各目与各目之间、一目中每自然段之间、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一一列出,整理出本节的提纲。二是由零散到完整、从部分到全部:将散落的知识点归纳概括成知识链。如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意义等就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事件,几个相关的历史事件形成某一阶段的特征。三是记忆课本中的关键性定性词、句。如“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深化”等句子中的关键词“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不断深化”等定性句子要背死记硬。课本上对它们已有了准确的概括,考试时只需要背出来就行了,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保证有较高的得分率。学习历史的同学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内容太多不好记忆,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十国:南、北、汉、闽、楚、吴,南唐南平前后蜀,还有吴越毋疏忽。尤其是时间和会议、条约的内容,在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混淆知识的现象。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历史知识都必须死记硬背的,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些知识是非常好记的。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我们只要用“公开行贿、天经地义”八个字就可掌握。可采用干支纪年法,10个天干与0~9十个阿拉伯数字一一对应,如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个位为“4”,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个位为“1”,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个位为“8”,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够更好记住设计事件发生的时间。当然历史知识记忆的方法很多,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细心总结,熟练应用,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一定会大有裨益。
2 准确掌握历史概念,多角度理解历史事件
近几年的高考题,特别是选择题,很多同学感到与平时学的知识没多大关系,似乎平时学与不学没什么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历史事件和概念的理解不准确和深入。要学会理解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中国近代的变化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全面了理解及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下面举个例子来说,如“五四”运动就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要从国际角度分析就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而从国内角度分析就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外交失败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而“五四”运动的条件包括:先从内部条件的经济条件来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阶级)条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学思想的指导;再从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每一个知识点都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来采取设问,虽然回答的角度有所不同,但都是一个史实,所以我们要全面分析每一个历史的知识。这样就能实现对历史事件的融会贯通,做到“死去活来,得意忘形”(即超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能灵活运用,得其真意而忘记单个知识点)。
3 通过公式来牢固掌握学习
历史背景的原因和目的:
历史背景包含了:(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甲午中日战争背景:第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向西方学习。第二,国际:(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2)政治:瓜分狂潮。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一,国内:(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2)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3)思想:列宁主义指导。第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原因深度分为: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总之,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多阅读、勤思考,多分析、勤总结才能找到更有效的阅读课本的方法;只有准确、牢固的掌握好历史课本的基础知识,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历史学科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阅读理解 知识网络 学习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95-01
据我市教育局统计,在近几年高考中,文科综合中历史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三科中都是最低的,老师和学生为此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经常听到文科班学生抱怨历史科难学,即使将教材看几遍,收获也不是很多。总觉得打开书好像什么都知道,合上书就糊涂了。或者是教材背得很熟,但考试成绩却总是不理想等等,似乎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这正反映出我们学生没有掌握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学习历史,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阅读理解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阅读课本注重对历史基本知识准确、熟练把握。一是由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即理清本节标题与各目之间、各目与各目之间、一目中每自然段之间、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一一列出,整理出本节的提纲。二是由零散到完整、从部分到全部:将散落的知识点归纳概括成知识链。如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意义等就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事件,几个相关的历史事件形成某一阶段的特征。三是记忆课本中的关键性定性词、句。如“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深化”等句子中的关键词“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不断深化”等定性句子要背死记硬。课本上对它们已有了准确的概括,考试时只需要背出来就行了,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保证有较高的得分率。学习历史的同学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内容太多不好记忆,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十国:南、北、汉、闽、楚、吴,南唐南平前后蜀,还有吴越毋疏忽。尤其是时间和会议、条约的内容,在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混淆知识的现象。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历史知识都必须死记硬背的,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些知识是非常好记的。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我们只要用“公开行贿、天经地义”八个字就可掌握。可采用干支纪年法,10个天干与0~9十个阿拉伯数字一一对应,如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个位为“4”,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个位为“1”,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个位为“8”,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够更好记住设计事件发生的时间。当然历史知识记忆的方法很多,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细心总结,熟练应用,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一定会大有裨益。
2 准确掌握历史概念,多角度理解历史事件
近几年的高考题,特别是选择题,很多同学感到与平时学的知识没多大关系,似乎平时学与不学没什么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历史事件和概念的理解不准确和深入。要学会理解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中国近代的变化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全面了理解及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下面举个例子来说,如“五四”运动就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要从国际角度分析就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而从国内角度分析就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外交失败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而“五四”运动的条件包括:先从内部条件的经济条件来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阶级)条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学思想的指导;再从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每一个知识点都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来采取设问,虽然回答的角度有所不同,但都是一个史实,所以我们要全面分析每一个历史的知识。这样就能实现对历史事件的融会贯通,做到“死去活来,得意忘形”(即超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能灵活运用,得其真意而忘记单个知识点)。
3 通过公式来牢固掌握学习
历史背景的原因和目的:
历史背景包含了:(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甲午中日战争背景:第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向西方学习。第二,国际:(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2)政治:瓜分狂潮。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一,国内:(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2)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3)思想:列宁主义指导。第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原因深度分为: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总之,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多阅读、勤思考,多分析、勤总结才能找到更有效的阅读课本的方法;只有准确、牢固的掌握好历史课本的基础知识,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历史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