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读典范作品】
  我的母亲
  □严 阵
  母亲去世已经50多年了,关于母亲的梦已经越来越少,只是偶尔,在濡隐江南无数楼台的清明的迷蒙烟雨中,我会蓦然想到远在北国的那个依山傍水的小小的山村前,母亲站在井边,望着逶迤远去的古道,举起一只手,默默地送我远去的情景。
  战争。不断地行军和宿营。岁月像一棵生出无数叶子的树,也像一颗落去无数叶子的树。在那些时候,我从未想过,哪条路可以通向生我养我的那个小村子,可以通向举着一只手一直凝望着我的母亲的身边。
  可是一切都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漫长,雷声远去,战争结束了,我站在军用卡车上,透过茫茫夜色,看到的是青岛那座海滨城市的淡淡的蓝蓝的黎明。
  当我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的某座楼房内就寝的时候,我清楚地感到,此时此刻,在我身边抚慰我入睡的,并非那遥远的涛音,而是我的久已杳无音信的母亲,而是她那只有我才能感觉到的那种缓缓的包容着无限深情的呼吸。
  那是我刚刚能记事的时候所能记得的第一件事:屋子里孤灯昏黄。灯光在屋子的四角留下许多暗影。糊着窗纸的木格外是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和几声荒村的鸡鸣。当我在朦胧中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看到母亲就坐在我的面前,她望着我,一串泪珠从她的眼角,扑簌簌地滚落下来。那些透过昏黄的灯光滴落在我面颊上的泪珠,几十年来,一直和母亲灯光下的身影一起,留在我的心底。
  后来人们告诉我,那时候,我生病发烧,高烧一直不退,天黑的时候,无望的人们已经把昏厥不行的我捆进谷草,准备扔到门外,是母亲又从人们的手里把我抢了回来。于是,她整夜整夜地坐在我身边,直到我终于又睁开了眼睛……
  我的母亲从来没说她如何如何爱我,但当秋风刮起,门外场院边那棵高大的白杨树的叶子开始发黄的时候,她就坐在门边,一针一线地缝我过冬的棉衣。而当春风拂动,燕子归来的梨花细雨中,她又总是早早地把做好的面点和煮熟的鸡蛋,放在柳条编的小篮子里,挂在我睡觉的那铺土炕的一角……
  战友们已经疲惫地入睡,可是那忽近忽远的涛声,却使我难以成眠。第二天一早,我就把一封写好的信投寄出去。几天以后,我便接到我的叔叔从我的那个小山村寄来的回信。他在信上告诉我,战争还没结束的时候,我母亲已经去世了。
  母亲不在了,我便没有勇气再回我那个小山村去,再回那个有着半边白色的石灰墙的老屋去。只是后来,好多年后的后来,人们才有机会告诉我:虽然母亲生了六个子女,可是在她去世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子女在她身边。当时在她身边守着她的,只有家里的那个一直用来盛汤提水的陶泥瓦罐。人们告诉我:母亲生命垂危的那些日子,既不向别人求助,也从不流一滴眼泪。有人当时问她:“你那么多子女,你想哪个?”“我哪个都不想。”这就是母亲的回答。人们还告诉我,母亲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却一直望着村前那条通向远方的土路。她的子女们都是踏着这条土路离她而去的。
  好多年过去了,对母亲的印象已逐渐淡漠。可是移居北京的第一天晚上,母亲却又在我的梦中出现。我梦醒之后依然清晰地记得,一向坚强的她在梦中,却对我说:“我好冷啊!”
  后来,我把这梦告诉了在老家工作的侄子,他知道之后,很快便按当地的风俗,请民间的纸匠扎了一些豪华的住房,连同香烛,带到我母亲的坟地上烧了。
  (选自《散文》2001年第12期,有删节)
  写作借鉴
  本文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回忆并详细叙述了两件事:一、“我”发高烧昏迷,当别人准备把“我”丢弃时,母亲从人们手中抢回并照顾“我”;二、从不依靠别人帮助和施舍的母亲却在梦中对“我”说冷。前者直接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后者间接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愧疚和思念,读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其他文献
写人,离不开叙事。在一人一事的记叙文中,表现的往往是人物的某一个鲜明特征。因此,阅读一人一事的文章应该注意: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中心,从而对主人公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2.注意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1)人物肖像分析法。肖像描写意在突出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某些容貌、神情、服饰和姿态特征。  (2)人物语言分析法。语言描写直接以对话、独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3)人物动作分析法
期刊
胡适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这是一篇质朴自然、真挚感人的优美散文。文章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及其优秀的性格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妙语品味】  例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披衣坐起”“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
期刊
学会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的某个特点。  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内容更充实,表现力更强,人物的个性更突出。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一个中心。写一件事自不必说,写几件事的情况尤其应注意:这几件事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几件事应共同为表现同一个人服务。否则,文章的选材就会混乱。文章的主人公只有一个,涉及到的其他人全是次要人物,不能喧宾夺主。  二、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
期刊
蝉儿声渐渐小了,田里传来了镰刀收割的“咔咔”声。我的记忆不禁回到了那一天。  秋天的一天,天气舒适,骨子里的贪玩性子鼓动我出去玩,最终,我还是按捺不住。  来到门前,我懒懒地伸了个腰,嗅了嗅庄稼成熟的味道,脸上恢复了往常最灿烂的笑容,一切不开心的事情都被抛到了脑后。  我漫步在田野边,看着农民伯伯在辛勤地劳动,没想到竟然遇到了表哥。看来他这个好学生也有被作业逼出来散步的时候。他上次答应我要给我烤番
期刊
1.通过恰当的事件刻画人物形象。  2.学会清晰地叙述自己或他人的一件事,内容具体,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虽说一人一事记叙文没有多少复杂的头绪,写起来比较简单,但写得很好也不容易。  一、选好人物。这个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写自己似乎更有话可说,写别人一定是自己密切接触和了解的人,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同学等。初次相识的人也可以写,只要有深刻的印象就行。  二、把握
期刊
【技法点睛】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物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一、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我想、我心想、我感到、我认为、我觉得、我想到、我回忆、我思索着”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当然,同学们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
期刊
我不太擅长交际,更不愿意亲近陌生人,但一场相识,彻底改变了我。  那是一个寒风还在呼啸的日子,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刀一般的风儿刮得我脸生疼,我扯了扯衣袖,努力不让寒风灌进来,步子走得更快了。  “呼……”走进大堂,一股暖意顿时将我包围,口中吐出的冷气也化为了一片白雾,在我眼前升腾。“叮”的一声,电梯门缓缓打开,我走了进去。  “等一下!等一下!”突然,大堂的门被顶开,短促的疾呼声传入我耳中。
期刊
雨潇潇落下,我终于破土而出。  “咦?然然快看,这边树下竟长出蘑菇啦!”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一位漂亮女孩正惊喜地看着我,那清澈纯洁的眼神着实令我心灵一颤。接着,另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真的,颖儿!这小蘑菇好可爱呀!”我被她们夸得有些不好意思,真想把头重新埋进地下。  雨变得大些了,噼里啪啦地打在我身上。我娇弱的身躯在雨中瑟缩着。忽然雨停了,我抬起头,却看到颖儿掀起裙角,为我挡着雨。而颖儿身后,然
期刊
筑造一所书的城堡,开辟一片书香四溢的生命绿洲。不得不说,我的成长是同书一起走过来的。  ——题记  儿时,常常看妈妈手捧书卷,听妈妈绘声绘色地给我讲故事,内心不觉激荡起一层层浪花。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童话故事,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从此遨游在书海。  当我刚学会拼音,我就开始央求着妈妈给我买了好多注音版的书籍。《安徒生童话》总能让我心里住满阳光;《一千零一夜》一次又一次地带我领略阿拉伯帝国人们的生活图景
期刊
我至今忆起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依旧有鲜明的记忆浮现在脑海。刘老师,您的一笑一颦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晰到一旦忆起便会看到一个鲜活的您正向我走来。  五年级时我们班是全校闻名的调皮班,有多次把年轻班主任气哭的“辉煌历史”。记得一次语文课,我还沉浸在课前看的沈石溪的动物故事中,直到老师拿着课本敲我的脑袋,我才回过神来,慌忙翻开书。“课都不知道讲到哪里,你怎么听的?嗯!学习好就了不起吗!”一向优秀的我从没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