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23日,由鹰潭市教研室和高中校长、分管副校长一行16人组成的考察团,怀着兴奋与期待来到北京,考察了首都师范大学附中和北京育英学校。两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顶尖的师资队伍、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丰硕的办学成果,让人折服的同时,也给我们启迪和思考。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首都师大附中,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许多办学特色。
特色之一:坚持“三个统一”,实现精致管理。一是教育与教学相统一,确立“一二三”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具备一种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两种精神(勇于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三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德才兼备创新人才;二是主导与主体相统一,形成“三二一”办学特色,即三注重(注重德育、注重实践、注重文化)、两兼顾(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两相兼顾)、一体现(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三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制定“四五六”阶段目标,即四为(育人成才为本、学术研究为魂、课堂教学为主、责任大局为重)、五建(品牌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校园建设)、六化(管理民主科学化、德育教育实效化、学科建设学术化、国际教育典范化、艺体特色普适化和教辅工作优质化)。
特色之二: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激活教师工作潜能。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超过半数。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培养团队,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一是凡新进校的青年教师都要进行3年左右的培训,包括专题讲座、教学交流、撰写教学反思等,并定期组织教学基本功比赛、读书会、研讨会和展示课等,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每位青年教师拜一位师德、业务双佳的骨干教师为师,学校对师徒双方的教与学做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和规定。三是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进行储备,既是对工作能力欠佳的教师产生“挤压”,同时也有利于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流(到分校)。四是学校每年安排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的大学进修,或者研读硕士研究生课程。
特色之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一是把“人”的培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注重提升学生精神素养。正如校长沈杰所说:“她理解的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爱的呼唤,用爱去唤醒学生自身中自然沉睡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深埋的无限潜能,这样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自我管理。”二是在校园建设方面,做到整体布局、因地制宜、注重细节,让优雅美丽的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生活、读书的乐园。三是在人文风貌建设方面,着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敬业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搭建适合每一位教师发展的教学平台。
北京育英学校,认为办学特色是打造一流学校应具有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特色之一:用生态自然美塑造学生思想心灵美。一是对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做了重新设计和改造,把校园还给学生。譬如小学部广场上设计了专门供小学生玩耍攀爬的人造小山;图书馆前设计有上下两层的木质写字台兼靠椅,学生可以坐在下层,利用上层的台面作书桌,看书、写作业,也可以坐在下层,背靠上层,尽享舒适;校园里的连廊全部为木质结构,学生在冬天坐上去不会觉得冰冷;学校世纪之林里,用整块石头雕刻成精美的棋桌,树林底下是白石沙代草,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其间,快乐嬉戏;植物园旁的“流动图书馆”让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小花园内的环岛改建成了森林音乐广场,使这里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围绕山楂树1米多高的围墙被改造成50分米高的座椅,学生可以坐在山楂树下谈古论今,等等。二是学校建成了七个广场(江山社稷广场、校史广场、银杏广场、山楂树广场、白玉兰广场、校友广场和翠竹广场),以及以学生喜爱的五个花苑(听梦苑、筑梦苑、追梦苑、逐梦苑、圆梦苑),每个花苑和广场都是学生解读自己梦想的场所,更是学生课程的学习之所。
特色之二:在最美校园中做最有价值的教育。一是作为中国第一红色名校,秉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学校的期望,牢记毛泽东同志为学校题写的“好好学习”校训,不仅要求学生好好学习早日成才,而且要求教师好好学习提升境界;二是作为12年一贯制的学校,着力为学生设计构建更具科学性、层次性、阶段性的素质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10年或15年后走得更远;三是把培养“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国家栋梁”作为育人目标,并不断践行;四是面向全体教师,依靠全体教师,把教师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提出“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主动学习、持续发展,凝心聚力、共同成长”的办学行动,为育英的教育涂上爱心、耐心、用心、齐心的底色。
以课堂为本的教学管理
首都师大附中,倡导课堂教学的高效体现在课堂生命的律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该校一是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做到轻负担,高质量。学校制定了《教学规程》《课堂常规》《教学周报表》等制度并严格管理。学校规定,严禁拖堂和随意增加课时;控制作业量和课外练习量,教师印发课外练习,必须在教学处审批后才能印制。该校在海淀区还率先制定并实行学生评教和教学周报制,实施的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实施“科研兴教”战略。首都师大附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都是“以科研促教研”的受益者。学校的每一个教研组,每一个备课组都是一个科研团队。各学科备课组长均为市、区骨干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优选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设计,使每个教学班级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课,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北京育英学校,为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教师成长,该校提出多种举措。一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听评课专题研究汇报会,由学科主任对听评课情况进行专题研究汇报。它是学科主任专业发展交流的平台,也是聚焦问题、互享经验、转变理念、形成共识、促进发展、学科共同体快速成长的舞台。二是每年对“新教师团队”开展“夯实功底站稳讲台”主题培训活动,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并现场听课指导,让新教师不仅得到身边专家的指导,还能与教育大家面对面交流,在高起点、高平台上成长。三是要求教师深研课堂,在研究中前行,在研究中成长。既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学校提出,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是关键,而学会学习,提升能力是学科的关键,每节课要求教师清楚哪些是教学重点,哪些是教学关键。 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的精品课程
首都师大附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有专长的学生创造成长空间,组织学生到首都师大和其他科研院所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课,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二是开展“校长邀你听讲座”活动。学校成立专门的机构,精心安排,每学期组织十多场名人讲座,让学生与名人零距离接触,零距离沟通和交流,感悟大师魅力。三是成立文理兼容的“创新教育实验班”,为每个学生配备五类导师(全职导师、学术导师、艺体导师、技术导师和心理导师)进行精细化指导。四是启动“四三二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传统的课堂、课表、课程内容设置,都将重新“洗牌”,课程将逐步走向学生“私人定制”,定制的依据是每位学生对每个科目的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志趣。在管理上保留行政班级,实行走班制。行政班配备班主任(同时配备专职导师),它仍是学生建立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载体。分层走班让学生找到同层次伙伴,它可让类似层次的学生一起学习,这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高效的课堂。
北京育英学校,按照国家高中办学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要求,在重视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关注“经济+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此,课程不再由校长或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的发展高于一切。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多种类型的班级和多样化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各自学业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和课程。一是基于对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思考,开办了国内首个高中经济学实验班,每周安排两节经济学课,由中德证券、光大银行的专家和社科院、北大等多所名校的经济学家为学生授课。二是学校利用新装备的高端实验设备,开设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大学先修选修课程和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该实验室开展日常课堂实验和大学先修实验。三是利用学校新装修古朴典雅的国学书院,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主的国学课程,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每周定期安排专家为学生讲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四是荣誉牌匾换为“学生时评”。教学楼正门两侧,是一个学校最为重要的显眼的位置之一,育英学校把这里的荣誉牌匾、称号、奖项换成了“学生时评”社团的最新“作品”,如高考、艺考的评论等。五是学校发展也是一门课程。一进校门就踏上了学校“问道”路,由古代66条名言组成,寓意校长的决策要问道于师生及家长,教师教学问道于学生。问道路的顶端是江山社稷石,这是学校标志性文化符号,寓意为育英师生要关心社稷,勇于担当。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首都师大附中,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许多办学特色。
特色之一:坚持“三个统一”,实现精致管理。一是教育与教学相统一,确立“一二三”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具备一种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两种精神(勇于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三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德才兼备创新人才;二是主导与主体相统一,形成“三二一”办学特色,即三注重(注重德育、注重实践、注重文化)、两兼顾(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两相兼顾)、一体现(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三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制定“四五六”阶段目标,即四为(育人成才为本、学术研究为魂、课堂教学为主、责任大局为重)、五建(品牌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校园建设)、六化(管理民主科学化、德育教育实效化、学科建设学术化、国际教育典范化、艺体特色普适化和教辅工作优质化)。
特色之二: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激活教师工作潜能。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超过半数。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培养团队,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一是凡新进校的青年教师都要进行3年左右的培训,包括专题讲座、教学交流、撰写教学反思等,并定期组织教学基本功比赛、读书会、研讨会和展示课等,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每位青年教师拜一位师德、业务双佳的骨干教师为师,学校对师徒双方的教与学做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和规定。三是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进行储备,既是对工作能力欠佳的教师产生“挤压”,同时也有利于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流(到分校)。四是学校每年安排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的大学进修,或者研读硕士研究生课程。
特色之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一是把“人”的培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注重提升学生精神素养。正如校长沈杰所说:“她理解的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爱的呼唤,用爱去唤醒学生自身中自然沉睡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深埋的无限潜能,这样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自我管理。”二是在校园建设方面,做到整体布局、因地制宜、注重细节,让优雅美丽的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生活、读书的乐园。三是在人文风貌建设方面,着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敬业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搭建适合每一位教师发展的教学平台。
北京育英学校,认为办学特色是打造一流学校应具有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特色之一:用生态自然美塑造学生思想心灵美。一是对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做了重新设计和改造,把校园还给学生。譬如小学部广场上设计了专门供小学生玩耍攀爬的人造小山;图书馆前设计有上下两层的木质写字台兼靠椅,学生可以坐在下层,利用上层的台面作书桌,看书、写作业,也可以坐在下层,背靠上层,尽享舒适;校园里的连廊全部为木质结构,学生在冬天坐上去不会觉得冰冷;学校世纪之林里,用整块石头雕刻成精美的棋桌,树林底下是白石沙代草,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其间,快乐嬉戏;植物园旁的“流动图书馆”让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小花园内的环岛改建成了森林音乐广场,使这里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围绕山楂树1米多高的围墙被改造成50分米高的座椅,学生可以坐在山楂树下谈古论今,等等。二是学校建成了七个广场(江山社稷广场、校史广场、银杏广场、山楂树广场、白玉兰广场、校友广场和翠竹广场),以及以学生喜爱的五个花苑(听梦苑、筑梦苑、追梦苑、逐梦苑、圆梦苑),每个花苑和广场都是学生解读自己梦想的场所,更是学生课程的学习之所。
特色之二:在最美校园中做最有价值的教育。一是作为中国第一红色名校,秉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学校的期望,牢记毛泽东同志为学校题写的“好好学习”校训,不仅要求学生好好学习早日成才,而且要求教师好好学习提升境界;二是作为12年一贯制的学校,着力为学生设计构建更具科学性、层次性、阶段性的素质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10年或15年后走得更远;三是把培养“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国家栋梁”作为育人目标,并不断践行;四是面向全体教师,依靠全体教师,把教师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提出“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主动学习、持续发展,凝心聚力、共同成长”的办学行动,为育英的教育涂上爱心、耐心、用心、齐心的底色。
以课堂为本的教学管理
首都师大附中,倡导课堂教学的高效体现在课堂生命的律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该校一是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做到轻负担,高质量。学校制定了《教学规程》《课堂常规》《教学周报表》等制度并严格管理。学校规定,严禁拖堂和随意增加课时;控制作业量和课外练习量,教师印发课外练习,必须在教学处审批后才能印制。该校在海淀区还率先制定并实行学生评教和教学周报制,实施的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实施“科研兴教”战略。首都师大附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都是“以科研促教研”的受益者。学校的每一个教研组,每一个备课组都是一个科研团队。各学科备课组长均为市、区骨干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优选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设计,使每个教学班级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课,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北京育英学校,为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教师成长,该校提出多种举措。一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听评课专题研究汇报会,由学科主任对听评课情况进行专题研究汇报。它是学科主任专业发展交流的平台,也是聚焦问题、互享经验、转变理念、形成共识、促进发展、学科共同体快速成长的舞台。二是每年对“新教师团队”开展“夯实功底站稳讲台”主题培训活动,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并现场听课指导,让新教师不仅得到身边专家的指导,还能与教育大家面对面交流,在高起点、高平台上成长。三是要求教师深研课堂,在研究中前行,在研究中成长。既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学校提出,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是关键,而学会学习,提升能力是学科的关键,每节课要求教师清楚哪些是教学重点,哪些是教学关键。 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的精品课程
首都师大附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有专长的学生创造成长空间,组织学生到首都师大和其他科研院所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课,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二是开展“校长邀你听讲座”活动。学校成立专门的机构,精心安排,每学期组织十多场名人讲座,让学生与名人零距离接触,零距离沟通和交流,感悟大师魅力。三是成立文理兼容的“创新教育实验班”,为每个学生配备五类导师(全职导师、学术导师、艺体导师、技术导师和心理导师)进行精细化指导。四是启动“四三二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传统的课堂、课表、课程内容设置,都将重新“洗牌”,课程将逐步走向学生“私人定制”,定制的依据是每位学生对每个科目的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志趣。在管理上保留行政班级,实行走班制。行政班配备班主任(同时配备专职导师),它仍是学生建立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载体。分层走班让学生找到同层次伙伴,它可让类似层次的学生一起学习,这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高效的课堂。
北京育英学校,按照国家高中办学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要求,在重视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关注“经济+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此,课程不再由校长或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的发展高于一切。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多种类型的班级和多样化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各自学业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和课程。一是基于对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思考,开办了国内首个高中经济学实验班,每周安排两节经济学课,由中德证券、光大银行的专家和社科院、北大等多所名校的经济学家为学生授课。二是学校利用新装备的高端实验设备,开设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大学先修选修课程和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该实验室开展日常课堂实验和大学先修实验。三是利用学校新装修古朴典雅的国学书院,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主的国学课程,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每周定期安排专家为学生讲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四是荣誉牌匾换为“学生时评”。教学楼正门两侧,是一个学校最为重要的显眼的位置之一,育英学校把这里的荣誉牌匾、称号、奖项换成了“学生时评”社团的最新“作品”,如高考、艺考的评论等。五是学校发展也是一门课程。一进校门就踏上了学校“问道”路,由古代66条名言组成,寓意校长的决策要问道于师生及家长,教师教学问道于学生。问道路的顶端是江山社稷石,这是学校标志性文化符号,寓意为育英师生要关心社稷,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