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塘山乡处于江西省德安县最偏远的山区。1978年,年仅18岁的陈爱娇来到这里教书,这一教,就是35个年头。这里海拔高,交通不便,山顶的温度常年比山下低,冬天的时候,因为路面结冰,就基本封路了。35载,陈爱娇扎根在塘山小学教学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般关心、关爱着。在她的教学故事里,既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就是这份平凡的认真与付出,汇成了教育的涓涓细流,得到了同事与学生家长的认可,感动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今年54岁的陈爱娇出生于塘山乡石源村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她没有像许多同学一样,去外面追逐广阔的天地,而是选择回到村里做个教书匠。陈爱娇说:“当教师一直是我一个梦想,而我在塘山出生、长大,也希望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有所回报,所以就来到这里教书。”1978年9月,陈爱娇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在石源村教学点工作了5年后,于1987年被调到了新塘村教学点,此后,她就在这个教学点一直工作到现在。
30多年扎根在农村,陈爱娇凭的不仅是对教学的热爱,更是对孩子的热爱。在学校,陈爱娇一直带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爱好。于是,她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她总是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不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也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一起……”陈爱娇老师一边给孩子上课,一边做着天真的表情。在孩子的眼里,她不但是母亲、姐姐,还是与他们一起玩耍的伙伴,是他们的“老师妈妈”。
受外出务工潮的影响,塘山乡许多的学生父母都在外务工,教学点上8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陈爱娇说,留守儿童家中只有奶奶与爷爷,他们没什么文化,对孩子也较溺爱,所以孩子需要引导,需要倾注更多的关爱。于是,陈老师既当教师又当妈妈,每天她总是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学校,给孩子们梳头、洗脸、剪指甲。有名叫李紫林的学生,3岁的时候,父亲患肝癌去世,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让李紫林快乐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感受父爱,陈爱娇对她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弥补了她童年成长的缺憾。在课堂内外,陈爱娇教孩子如何学会自我管理,讲究卫生;下午放学,她还要把他们一个个安全地送回家。送完学生后,黄昏时分,总能看到她一个人踽踽地行走在山路上的身影。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这都是她每天要做的“功课”,几十年来,每天重复着这样“保姆”式的工作。
塘山乡中心小学校长桂金莲说:“陈爱娇老师35年一直扎根在塘山乡的教学点,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服从领导,关心同事。她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默默地耕耘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
■
1999年5月对陈爱娇而言,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时期。那年,她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听闻噩耗后,她当场晕了过去,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当时,她才39岁,上有年迈的婆婆与父母,下有一双未成年的儿女,所有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她的肩上。中年丧夫的悲痛彻底击垮了陈爱娇,她整个人变得木木的,半天没一句言语。她发现自己的嗓子变得嘶哑了,似乎失去了语言的功能。尽管她时刻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尽快走出悲伤的阴影,但当她重新回到学校后,站在讲台上时依旧茫然失措,什么话也讲不出来。陈爱娇心里急了,无论如何也要重新站到讲台上,要对得起孩子们。回到家中,她赶紧对着镜子练习口型,看自己的表情,一遍又一遍地练,直到精疲力尽,还是没什么效果。她并没就此放弃,第二天又接着练,一天又一天,奇迹终于发生了,她的嗓音变得正常了。然后,她特意买了个录音机,对着录音试讲。正是凭着这股锲而不舍的执拗劲,陈爱娇再次回到了讲台上。
为了让自己彻底从悲痛中走出来,陈爱娇每天拼命地工作,将生活日程表安排得满满的,每晚将课本、教案、作业本带回家,钻研教材,仔细批阅每一本作业。14年来,她就是用这种方式度过了无数漫长而孤独的夜晚。有好心人多次为她重新介绍对象,她都一一拒绝了。她说:“我是一名教师,在学校的大家庭中,有领导的关心,给予我温暖;有同事的支持,给予我动力;有可爱的学生,让我快乐开心。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
尽管苍天无情,尽管为了家庭她很疲累,但一旦站上讲台,她便激情四射。她总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的心理,提升课堂的“温度”。在教学中,她特别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点滴契机点燃学生的激情:“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你把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总能从善良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人。”“亲爱的孩子们啊!我真佩服你们,太会想象了,太会说了。”……
2007年,班上转来一个学生,属于有潜力但不爱学习的“苗子”,令任课教师头痛。作为班主任,陈爱娇在心疼的同时,更觉责任重大,她认为只要不偷、不抢、不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结伙,就表明这学生品质是好的,是可以改变的。于是,陈老师仔细地观察他,跟踪分析,不失时机地找他聊天。不到一学期,该学生完全改变了,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到了中心小学四年级。该学生家长特意跑到学校对陈爱娇表达了感激之情。
陈爱娇欣慰地说:“当年考上大学的罗丹教师节这一天发短信说,祝老师节日快乐!同时为老师当选全省最美乡村教师感到骄傲。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深信学生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学生心中就有多重;学生在你心中有多美,你就在学生心中有多美。”
在学生管理方面,陈爱娇有一个创举,给每名学生建立了“学生健康成长档案”,详细地记录了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并且每个学期写出综合评语。打开陈老师的“学生健康成长档案”的扉页,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童年是人生最美丽的时光,给孩子留下童年成长的足迹,是家长与老师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在这本学生健康成长档案中,有学生的相片、入学表现、个人习惯、身高体重、喜欢的人与事、成长足迹、学习成绩、心理行为等。例如:孩子爱咬笔头、手指,爱抠鼻子,孩子喜欢玩什么游戏,写字的姿势,行走的样子,上课时发呆,不讲究卫生等。她都会记录下来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又该如何纠正孩子不良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特长?在她眼里,学生情绪是不是愉快,情感是不是丰富,性格是不是开朗,意志是不是坚强,这些都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常年来她还担任着“心理保健师”的角色。每年,回家过春节的家长都由衷地发出感叹:“陈老师真细心,把孩子调教得真好!把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
在家长心目中,她是学生的好老师,在同事们心目中,她是一名好前辈。新塘村教学点这些年陆续有不少年轻教师被分配过来,初来基层教学,加上又不是本地人,很是不习惯。陈爱娇看到他们挺不容易,便总想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帮他们。她种了2分地的菜园,等菜地里的菜收获了,她自己又吃不完,就送给他们,有时还送去中心小学食堂,可以说,来这里工作的外地教师吃的菜都包在了她身上。
冬天,塘山的天气特别冷,陈爱娇总能想到不会做鞋的年轻教师,晚上空闲时,她就会千针万线地做上几双鞋送给他们。年轻教师穿上保暖鞋都有种幸福感,简直就是穿在脚上,暖在心头。在教学上,她也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好让他们尽快适应基层教学。
“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就对你好。”这是陈爱娇做人的原则,也是她做人的根本。“记得班上有个学生,爸妈都不在身边,奶奶又突然患了重病,我担心没人照顾就把他带到家里住。”她不仅只在生活上照顾孩子,更注意他精神世界的成长。
陈爱娇有高血压,严重时会头晕,有次正在上课时,高血压发作,她顿时晕倒在地。但她只在医院里待了半天,就跑回了学校。这些年,因为身体的原因,她一面坚持吃药,一面坚持正常的教学。
与陈爱娇同事七年的副校长钟弟礼说:“陈老师不管在哪方面都优秀,在学校她从没迟到与早退,一般是提前一小时来学校写教案,下课后义务辅导学生。特别是在她的丈夫离世后,她在学校待的时间更多,基本是以校为家。她爱岗敬业,对学生如对自己的孩子。”
35年的坚守,青春年华似水流,陈爱娇以教育作为自己的人生之舟,载渡着一个个的孩子到知识的彼岸。35载风雨兼程,陈爱娇一腔热血洒教坛,扎根山沟终不悔,她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作了对孩子们的无私大爱,把毕生的情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她用一件件小事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思想与品格在孩子、家长和教师中放射着美丽的光华。
今年54岁的陈爱娇出生于塘山乡石源村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她没有像许多同学一样,去外面追逐广阔的天地,而是选择回到村里做个教书匠。陈爱娇说:“当教师一直是我一个梦想,而我在塘山出生、长大,也希望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有所回报,所以就来到这里教书。”1978年9月,陈爱娇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在石源村教学点工作了5年后,于1987年被调到了新塘村教学点,此后,她就在这个教学点一直工作到现在。
30多年扎根在农村,陈爱娇凭的不仅是对教学的热爱,更是对孩子的热爱。在学校,陈爱娇一直带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爱好。于是,她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她总是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不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也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一起……”陈爱娇老师一边给孩子上课,一边做着天真的表情。在孩子的眼里,她不但是母亲、姐姐,还是与他们一起玩耍的伙伴,是他们的“老师妈妈”。
受外出务工潮的影响,塘山乡许多的学生父母都在外务工,教学点上8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陈爱娇说,留守儿童家中只有奶奶与爷爷,他们没什么文化,对孩子也较溺爱,所以孩子需要引导,需要倾注更多的关爱。于是,陈老师既当教师又当妈妈,每天她总是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学校,给孩子们梳头、洗脸、剪指甲。有名叫李紫林的学生,3岁的时候,父亲患肝癌去世,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让李紫林快乐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感受父爱,陈爱娇对她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弥补了她童年成长的缺憾。在课堂内外,陈爱娇教孩子如何学会自我管理,讲究卫生;下午放学,她还要把他们一个个安全地送回家。送完学生后,黄昏时分,总能看到她一个人踽踽地行走在山路上的身影。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这都是她每天要做的“功课”,几十年来,每天重复着这样“保姆”式的工作。
塘山乡中心小学校长桂金莲说:“陈爱娇老师35年一直扎根在塘山乡的教学点,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服从领导,关心同事。她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默默地耕耘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
■
1999年5月对陈爱娇而言,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时期。那年,她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听闻噩耗后,她当场晕了过去,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当时,她才39岁,上有年迈的婆婆与父母,下有一双未成年的儿女,所有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她的肩上。中年丧夫的悲痛彻底击垮了陈爱娇,她整个人变得木木的,半天没一句言语。她发现自己的嗓子变得嘶哑了,似乎失去了语言的功能。尽管她时刻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尽快走出悲伤的阴影,但当她重新回到学校后,站在讲台上时依旧茫然失措,什么话也讲不出来。陈爱娇心里急了,无论如何也要重新站到讲台上,要对得起孩子们。回到家中,她赶紧对着镜子练习口型,看自己的表情,一遍又一遍地练,直到精疲力尽,还是没什么效果。她并没就此放弃,第二天又接着练,一天又一天,奇迹终于发生了,她的嗓音变得正常了。然后,她特意买了个录音机,对着录音试讲。正是凭着这股锲而不舍的执拗劲,陈爱娇再次回到了讲台上。
为了让自己彻底从悲痛中走出来,陈爱娇每天拼命地工作,将生活日程表安排得满满的,每晚将课本、教案、作业本带回家,钻研教材,仔细批阅每一本作业。14年来,她就是用这种方式度过了无数漫长而孤独的夜晚。有好心人多次为她重新介绍对象,她都一一拒绝了。她说:“我是一名教师,在学校的大家庭中,有领导的关心,给予我温暖;有同事的支持,给予我动力;有可爱的学生,让我快乐开心。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
尽管苍天无情,尽管为了家庭她很疲累,但一旦站上讲台,她便激情四射。她总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的心理,提升课堂的“温度”。在教学中,她特别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点滴契机点燃学生的激情:“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你把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总能从善良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人。”“亲爱的孩子们啊!我真佩服你们,太会想象了,太会说了。”……
2007年,班上转来一个学生,属于有潜力但不爱学习的“苗子”,令任课教师头痛。作为班主任,陈爱娇在心疼的同时,更觉责任重大,她认为只要不偷、不抢、不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结伙,就表明这学生品质是好的,是可以改变的。于是,陈老师仔细地观察他,跟踪分析,不失时机地找他聊天。不到一学期,该学生完全改变了,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到了中心小学四年级。该学生家长特意跑到学校对陈爱娇表达了感激之情。
陈爱娇欣慰地说:“当年考上大学的罗丹教师节这一天发短信说,祝老师节日快乐!同时为老师当选全省最美乡村教师感到骄傲。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深信学生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学生心中就有多重;学生在你心中有多美,你就在学生心中有多美。”
在学生管理方面,陈爱娇有一个创举,给每名学生建立了“学生健康成长档案”,详细地记录了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并且每个学期写出综合评语。打开陈老师的“学生健康成长档案”的扉页,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童年是人生最美丽的时光,给孩子留下童年成长的足迹,是家长与老师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在这本学生健康成长档案中,有学生的相片、入学表现、个人习惯、身高体重、喜欢的人与事、成长足迹、学习成绩、心理行为等。例如:孩子爱咬笔头、手指,爱抠鼻子,孩子喜欢玩什么游戏,写字的姿势,行走的样子,上课时发呆,不讲究卫生等。她都会记录下来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又该如何纠正孩子不良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特长?在她眼里,学生情绪是不是愉快,情感是不是丰富,性格是不是开朗,意志是不是坚强,这些都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常年来她还担任着“心理保健师”的角色。每年,回家过春节的家长都由衷地发出感叹:“陈老师真细心,把孩子调教得真好!把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
在家长心目中,她是学生的好老师,在同事们心目中,她是一名好前辈。新塘村教学点这些年陆续有不少年轻教师被分配过来,初来基层教学,加上又不是本地人,很是不习惯。陈爱娇看到他们挺不容易,便总想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帮他们。她种了2分地的菜园,等菜地里的菜收获了,她自己又吃不完,就送给他们,有时还送去中心小学食堂,可以说,来这里工作的外地教师吃的菜都包在了她身上。
冬天,塘山的天气特别冷,陈爱娇总能想到不会做鞋的年轻教师,晚上空闲时,她就会千针万线地做上几双鞋送给他们。年轻教师穿上保暖鞋都有种幸福感,简直就是穿在脚上,暖在心头。在教学上,她也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好让他们尽快适应基层教学。
“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就对你好。”这是陈爱娇做人的原则,也是她做人的根本。“记得班上有个学生,爸妈都不在身边,奶奶又突然患了重病,我担心没人照顾就把他带到家里住。”她不仅只在生活上照顾孩子,更注意他精神世界的成长。
陈爱娇有高血压,严重时会头晕,有次正在上课时,高血压发作,她顿时晕倒在地。但她只在医院里待了半天,就跑回了学校。这些年,因为身体的原因,她一面坚持吃药,一面坚持正常的教学。
与陈爱娇同事七年的副校长钟弟礼说:“陈老师不管在哪方面都优秀,在学校她从没迟到与早退,一般是提前一小时来学校写教案,下课后义务辅导学生。特别是在她的丈夫离世后,她在学校待的时间更多,基本是以校为家。她爱岗敬业,对学生如对自己的孩子。”
35年的坚守,青春年华似水流,陈爱娇以教育作为自己的人生之舟,载渡着一个个的孩子到知识的彼岸。35载风雨兼程,陈爱娇一腔热血洒教坛,扎根山沟终不悔,她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作了对孩子们的无私大爱,把毕生的情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她用一件件小事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思想与品格在孩子、家长和教师中放射着美丽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