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突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各国之间加快了贸易交流的步伐。文化交流也引起了人们地注意,这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连锁反应。高校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与西方文化交流程度变得更加深入,这是高校响应文化全球化号召所带来的结果。在多元文化发展视角下构建高校英语教学体系是英语发展的新思路,也是寻求教育发展的新手段。多元文化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衍生物,有利于推动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构建高校英语教学体系,必须注重和西方语言的直接交流,交流的增多必然促进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英语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这足以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英语的传播途径多样,人们用英语交流或者观看英语短片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化交流,可以直接学习西方文化。
关键词:多元文化 高校英语 体系构建 文化交流
一、多元文化发展视角解读
改革开放带给我国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如今经济全球化被广泛提及,我国响应号召,扩大了改革开放力度,深化了改革开放成果。经济全球化符合当代经济发展趋势,国与国之间无论在贸易还是文化上都有密切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可以将自己的先进文化传播出去,同时引进他国的优秀文化。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近十年,我国文化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孔子学院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如今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办的孔子学院有一百多所,而且一直在增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为我国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本国人民接受异国文化文化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给文化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新的突破。英語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全世界有70%的地区都在用英语交流,我国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对中小学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到了大学后,开始对英语进行深层次学习,这就使得英语学习顺利完成了过渡。然而我国的英语教育多为应试教育,考试目的过于突出,学生多为死记硬背,对本来就陌生的英语更难理解。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提出,我们开始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高校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方式大多为影片和书籍,由于文化差异,使得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绝非个别现象。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传播文化最好的方式,通过使用英语来了解西方文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和教师要对文化多元发展有清醒的认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和英语教学联系起来,制定具体的措施让高校学生对西方文化增强了解。
二、多元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高校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传统的英语教学多为面授,讲课内容大多以考试为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单词和词组。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理解,而且课堂缺少趣味性,这就大大阻碍了高校学生对于新文化的学习与吸收。高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目的不了解,这就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必然结果。
高校管理层和高校老师肩上的担子很重,需要加大老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多元的文化加入到多种形式的教学当中,增加课堂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可以定期举行文化知识竞赛,让感兴趣的同学参加,增强学生对于他国文化的理解。通过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演讲中找寻乐趣。老师应该减少在课堂上单调教学的时间,增加一些具体的活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成就感。纯正英语交流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作用很大,学校应该多聘用外教,提倡纯英文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西方文化。外教的教学效果是传统英语教师所不能比拟的,在外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可以与外教老师用英语交流,在学校就可以品味纯正的英文。
高校之间也应该增加英语教学方面的交流,中国高校间往往存在共性,其他高校成功的教学经验是完全可以借鉴的。学校之间多举办英语竞赛,并开设奖项,鼓励高校重视英语知识教学。增加交换生数量,将更多优秀的学生送到国外学习,引入他国文化的同时也将我国文化传播出去,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三、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展望
我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汉语使用人群,如何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各有其优越性,能以说明孰好孰坏,唯有融合才是明智之举,这也符合当代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时要怀有辩证的眼光,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要吸取其先进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学习的时候要善于吸收其精华。高校教师教学时要不断强调我国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全面学习的习惯。
我国人民必须要对传统文化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不断丰富我国优秀文化。加大西方文化引进,促进各国文化大融合。在进行文化融合时要分清主次,时刻保持我国文化的主导地位,任何别的文化都是对我国文化的补充。高校学生是最容易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群体,我们要时刻保持文化荣誉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将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参考文献:
[1]邹艳萍.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校英语多元文化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2]赖晓葭.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4
[3]傅 怡.全球化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发展解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
[4]郭湘灵.高校英语多元文化教学中世界英语的可借鉴性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
关键词:多元文化 高校英语 体系构建 文化交流
一、多元文化发展视角解读
改革开放带给我国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如今经济全球化被广泛提及,我国响应号召,扩大了改革开放力度,深化了改革开放成果。经济全球化符合当代经济发展趋势,国与国之间无论在贸易还是文化上都有密切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可以将自己的先进文化传播出去,同时引进他国的优秀文化。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近十年,我国文化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孔子学院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如今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办的孔子学院有一百多所,而且一直在增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为我国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本国人民接受异国文化文化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给文化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新的突破。英語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全世界有70%的地区都在用英语交流,我国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对中小学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到了大学后,开始对英语进行深层次学习,这就使得英语学习顺利完成了过渡。然而我国的英语教育多为应试教育,考试目的过于突出,学生多为死记硬背,对本来就陌生的英语更难理解。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提出,我们开始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高校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方式大多为影片和书籍,由于文化差异,使得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绝非个别现象。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传播文化最好的方式,通过使用英语来了解西方文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和教师要对文化多元发展有清醒的认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和英语教学联系起来,制定具体的措施让高校学生对西方文化增强了解。
二、多元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高校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传统的英语教学多为面授,讲课内容大多以考试为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单词和词组。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理解,而且课堂缺少趣味性,这就大大阻碍了高校学生对于新文化的学习与吸收。高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目的不了解,这就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必然结果。
高校管理层和高校老师肩上的担子很重,需要加大老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多元的文化加入到多种形式的教学当中,增加课堂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可以定期举行文化知识竞赛,让感兴趣的同学参加,增强学生对于他国文化的理解。通过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演讲中找寻乐趣。老师应该减少在课堂上单调教学的时间,增加一些具体的活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成就感。纯正英语交流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作用很大,学校应该多聘用外教,提倡纯英文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西方文化。外教的教学效果是传统英语教师所不能比拟的,在外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可以与外教老师用英语交流,在学校就可以品味纯正的英文。
高校之间也应该增加英语教学方面的交流,中国高校间往往存在共性,其他高校成功的教学经验是完全可以借鉴的。学校之间多举办英语竞赛,并开设奖项,鼓励高校重视英语知识教学。增加交换生数量,将更多优秀的学生送到国外学习,引入他国文化的同时也将我国文化传播出去,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三、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展望
我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汉语使用人群,如何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各有其优越性,能以说明孰好孰坏,唯有融合才是明智之举,这也符合当代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时要怀有辩证的眼光,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要吸取其先进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学习的时候要善于吸收其精华。高校教师教学时要不断强调我国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全面学习的习惯。
我国人民必须要对传统文化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不断丰富我国优秀文化。加大西方文化引进,促进各国文化大融合。在进行文化融合时要分清主次,时刻保持我国文化的主导地位,任何别的文化都是对我国文化的补充。高校学生是最容易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群体,我们要时刻保持文化荣誉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将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参考文献:
[1]邹艳萍.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校英语多元文化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2]赖晓葭.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4
[3]傅 怡.全球化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发展解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
[4]郭湘灵.高校英语多元文化教学中世界英语的可借鉴性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