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赶上了最后一批分房,有人拆迁成了千万富翁,有人卖掉了旧房等待着换一套永定河旁的新房。多年来他们生活在这里,故事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热爱门头沟,他们觉得“5年后,这里一定大变样”。
我是开发商
“门头沟早期的小区几乎都是我们公司盖的”,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门头沟人,这么多年一直在门头沟工作和生活,他几乎见证了这么多年门头沟楼市的变迁。
1996年,本来在一所中专当老师的杨先生,机缘巧合来到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那时候房地产开发还是个新兴产业,杨先生说当初来工作时都没敢将教师工作辞掉,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当时门头沟商品房供应量不多,月季园小区和稍后的滨河居住区——两个当时最大的商品房项目都是杨先生所在公司开发的。月季园竣工时,刚好赶上国家即将取消福利分房,月季园的房子基本上都被门头沟的企业购买了,用来给职工分房,只有被单位挑剩下的房子推向了市场,而随后的滨阿居住区就全面市场化了。
那个时候卖房子非常艰难,门头沟的职工都有单位分房,接受不了自己掏钱买房的观念,一些采矿的小矿主和个体户成为当时第一批买房人。2002年以前,房子几乎卖不动,连续几个月一套房子都卖不出去,当时公司第一批销售人员很快都干不下去了。杨先生记得,刚开始第一年,只卖出去了一套房子。
过了2002年,房子开始好卖,当时售价只有2000元/平米,这个价格维持了很多年,直到2005年以后,房价开始快速上涨,2005年的时侯4000元/平米,2006年的时候就涨到了5000元/平米,2007年又涨到了6000元/平米。
杨先生说,刚到公司时他赶上了最后一批福利分房,那时候连他这个“开发商”都没有想到,楼市会经历如此巨大变化。但是比起北京的其他区域,杨先生认为门头沟的楼市还是略显平静。一直以来,都是门头沟的居民和山区农民买房,居住人口也相对稳定。但今年以来门头沟引进不少产业,因此一定会迎来一批新居民。
在杨先生看来,门头沟的矿场都没了,永定河也变干净了,道路两旁的公园多了,来门头沟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杨先生说“作为一个门头沟人,我都觉得这两年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
拆迁“暴发户”
胡老师是门头沟某学校的教师,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门头沟某村的村民。一直以来,门头沟的经济都比较落后,村民们也不富裕,像胡老师这种有“公职”的人是村民羡慕的对象。2009年,一场拆迁,改变了胡老师和其他村民的命运。
胡老师家有兄弟姐妹5个人,住在门头沟不同的村里,拆迁的房子是父亲留下的,父亲已经过世,房子由胡老师的弟弟住着,但房产证上的名字一直没有来得及更改。胡老师说,这一个小小的“失误”他们获利匪浅。
按照村里的拆迁政策,拆迁户主的成年子女每户可分到一套回迁房。房子户主是胡老师的父亲,因此胡老师兄弟姐妹5人各分到1套房。
胡老师告诉记者,门头沟每个村的拆迁政策都不尽相同,但是政策都很优惠。“拆迁拆出来好多个千万富翁啊。”胡老师说,有的农民家里一下子就拆出来十几套房子,这些房子将来进入二手房市场流通,可获得上千万。
“门头沟大街上这两年突然多了很多高档轿车,都是新的。”仿佛是第二个大望京,“暴富”了的村民们开始财大气粗的消费。丽景长安项目负责人说,这些拆迁农民都是项目的客户,“他们不差钱”,不少农民都希望买一些品质更好的商品房改善居住需求。
我是“外来户”
八零后小宋来门头沟两年了,目前在石龙工业区一家外企工作,说起对门头沟的印象,小宋的感觉就是漂亮。离石龙工业区不远处是葡山公园,依托山坡和绿植建的半原生态公园。这样的公园在门头沟还有很多,沿着永定河沿岸,政府规划了五到十个河岸公园。
小宋是外地人,大学毕业就来到这家公司工作,对北京的区位没有概念,在他心里,也从来没有觉得门头沟是“郊区”。门头沟的马路很宽阔,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离天安门其实也很近,坐上地铁一号线一会就到了。
每到周末,小宋都会约上一帮同事,来个“京郊一日游”。
门头沟可旅游的地方很多,春天去潭柘寺赏花,夏天上灵山避暑,秋天去京西大裂谷徒步,冬天到爨底下村看雪。来门头沟两年,这里的山山水水小宋都玩儿了个遍。
小宋说,他已经爱上了门头沟的环境。周末,有大学同学来这里玩,一直说门头沟的生活节奏比城里慢了几拍,很舒服。在门头沟安家,是小宋最大的愿望。虽然目前房价对他来说太过昂贵,但是小宋很有信心,他听说石龙工业区将来会有很多大公司进驻,西长安街延长线上将来也会有大规模产业投入,这些对他个人发展都有无穷的机会。
虽然是“外来户”,但是小宋的生活已经与这里融为一体,他每天过的日子和本地人没有什么不同。小宋说,他要好好工作、努力攒钱,成为真正的“门头沟人”。
我是开发商
“门头沟早期的小区几乎都是我们公司盖的”,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门头沟人,这么多年一直在门头沟工作和生活,他几乎见证了这么多年门头沟楼市的变迁。
1996年,本来在一所中专当老师的杨先生,机缘巧合来到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那时候房地产开发还是个新兴产业,杨先生说当初来工作时都没敢将教师工作辞掉,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当时门头沟商品房供应量不多,月季园小区和稍后的滨河居住区——两个当时最大的商品房项目都是杨先生所在公司开发的。月季园竣工时,刚好赶上国家即将取消福利分房,月季园的房子基本上都被门头沟的企业购买了,用来给职工分房,只有被单位挑剩下的房子推向了市场,而随后的滨阿居住区就全面市场化了。
那个时候卖房子非常艰难,门头沟的职工都有单位分房,接受不了自己掏钱买房的观念,一些采矿的小矿主和个体户成为当时第一批买房人。2002年以前,房子几乎卖不动,连续几个月一套房子都卖不出去,当时公司第一批销售人员很快都干不下去了。杨先生记得,刚开始第一年,只卖出去了一套房子。
过了2002年,房子开始好卖,当时售价只有2000元/平米,这个价格维持了很多年,直到2005年以后,房价开始快速上涨,2005年的时侯4000元/平米,2006年的时候就涨到了5000元/平米,2007年又涨到了6000元/平米。
杨先生说,刚到公司时他赶上了最后一批福利分房,那时候连他这个“开发商”都没有想到,楼市会经历如此巨大变化。但是比起北京的其他区域,杨先生认为门头沟的楼市还是略显平静。一直以来,都是门头沟的居民和山区农民买房,居住人口也相对稳定。但今年以来门头沟引进不少产业,因此一定会迎来一批新居民。
在杨先生看来,门头沟的矿场都没了,永定河也变干净了,道路两旁的公园多了,来门头沟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杨先生说“作为一个门头沟人,我都觉得这两年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
拆迁“暴发户”
胡老师是门头沟某学校的教师,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门头沟某村的村民。一直以来,门头沟的经济都比较落后,村民们也不富裕,像胡老师这种有“公职”的人是村民羡慕的对象。2009年,一场拆迁,改变了胡老师和其他村民的命运。
胡老师家有兄弟姐妹5个人,住在门头沟不同的村里,拆迁的房子是父亲留下的,父亲已经过世,房子由胡老师的弟弟住着,但房产证上的名字一直没有来得及更改。胡老师说,这一个小小的“失误”他们获利匪浅。
按照村里的拆迁政策,拆迁户主的成年子女每户可分到一套回迁房。房子户主是胡老师的父亲,因此胡老师兄弟姐妹5人各分到1套房。
胡老师告诉记者,门头沟每个村的拆迁政策都不尽相同,但是政策都很优惠。“拆迁拆出来好多个千万富翁啊。”胡老师说,有的农民家里一下子就拆出来十几套房子,这些房子将来进入二手房市场流通,可获得上千万。
“门头沟大街上这两年突然多了很多高档轿车,都是新的。”仿佛是第二个大望京,“暴富”了的村民们开始财大气粗的消费。丽景长安项目负责人说,这些拆迁农民都是项目的客户,“他们不差钱”,不少农民都希望买一些品质更好的商品房改善居住需求。
我是“外来户”
八零后小宋来门头沟两年了,目前在石龙工业区一家外企工作,说起对门头沟的印象,小宋的感觉就是漂亮。离石龙工业区不远处是葡山公园,依托山坡和绿植建的半原生态公园。这样的公园在门头沟还有很多,沿着永定河沿岸,政府规划了五到十个河岸公园。
小宋是外地人,大学毕业就来到这家公司工作,对北京的区位没有概念,在他心里,也从来没有觉得门头沟是“郊区”。门头沟的马路很宽阔,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离天安门其实也很近,坐上地铁一号线一会就到了。
每到周末,小宋都会约上一帮同事,来个“京郊一日游”。
门头沟可旅游的地方很多,春天去潭柘寺赏花,夏天上灵山避暑,秋天去京西大裂谷徒步,冬天到爨底下村看雪。来门头沟两年,这里的山山水水小宋都玩儿了个遍。
小宋说,他已经爱上了门头沟的环境。周末,有大学同学来这里玩,一直说门头沟的生活节奏比城里慢了几拍,很舒服。在门头沟安家,是小宋最大的愿望。虽然目前房价对他来说太过昂贵,但是小宋很有信心,他听说石龙工业区将来会有很多大公司进驻,西长安街延长线上将来也会有大规模产业投入,这些对他个人发展都有无穷的机会。
虽然是“外来户”,但是小宋的生活已经与这里融为一体,他每天过的日子和本地人没有什么不同。小宋说,他要好好工作、努力攒钱,成为真正的“门头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