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简约·平实·深广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既观照“儿童本位”,又兼顾“有效性”;既富有思维张力,又浸润情感的课堂对话,有四个指向。指向情趣,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持续激发对话兴趣,开发内在潜能,让学生乐说,会说;指向简约,让对话深入,让思维获得发展;指向平实,让学生带着独特的理解深入文本字里行间,使情感得到深化;指向深广,拓展知识面,促发多元、创意表达。
  关键词:课堂对话 情趣 简约 平实 深广
  谈及课堂对话,“儿童本位”“有效性”等带有时代特征的符号会抢先进入我们的视野。如何使课堂对话既观照“儿童本位”,又能兼顾“有效性”,进而推进富有思维张力并浸润情感的对话课堂,是值得关注和深入思考的话题。本文以语文教学为例,谈谈课堂对话的四个指向。
  一、指向情趣,激发潜能
  德国儿童文学之父凯斯特纳说:“只有保持童心的人才是完整的人。”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坚守儿童本位的理念,秉持一颗童心,善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持续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说,会说,使课堂处于“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命状态,让有效对话真正发生。
  管建刚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感觉他就是在和学生调侃、嬉戏。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虽然浅显但蕴藏丰富智慧的问题,如“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石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知道原因吗?”“‘如果……就……’是一个反问句,作者强烈的反问语气告诉我们什么样观点?”等。在他的带动下,学生活跃起来。课堂上,他站在学生的角度,用灵动的眼神、诙谐的动作以及富有童趣的言语鼓励学生参与交流,针对学生“几十万年过去了可能会把地球滴穿” “李时珍尝药草是不是有点不要命了”等參与性话语,管老师会带着夸张的表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灵动地给出“太笨了”“胡扯”“心理攻击”等调侃性评价。这些在常人看来决不允许的“粗俗”“刺耳”的话语,却被他对症下药地用在了对话的各个环节,还为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情境增添了些许色彩。学生在这样活泼、生动的课堂里学得兴趣盎然、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深入文本,自主思维,提出了诸如“我从‘锲而不舍’这个词看出了水滴的持之以恒,它总是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地往下滴,终于把石块滴穿了”“我明白了雨水虽然大,但是不能像水滴那样目标集中,而且长年累月一直滴到石块上”“我觉得文章举雨水和水滴的例子进行说明是想进一步告诉我们做事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等富有创意的理解,并明确了文本主旨。
  虞大明老师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麦哨》一课,课一开始,他设计了“猜老师名字”的游戏,告诉学生老师的名字有好几个,现在的名字叫虞大明,问学生“那你们觉得老师以前的名字该叫什么?”“老师老而将至时的名字又该是什么?”聪明的学生一下子就喊出了“虞小明”“虞老明”。这样轻松幽默的对话导入,迅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又让学生懂得了学会倾听、学会思考的秘诀。接下来,在引导学生圈画出文中体现乡村孩子活动的关键词后,组织他们围绕“呜卟、呜卟、呜卟……”的麦哨声以及采集茅茅针的活动,感受农村孩子的快乐与自由。教师的有效引领,再加上茅茅针、棒棒糖的甜美诱惑,使得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积极参与对话,可谓忙得不亦乐乎。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他们的潜能得到了极大开发,并先后生发了一些富有创意的理解,如针对“这是怎么样的麦哨”的话题,生成了“欢快柔美的麦哨”“忽高忽低的麦哨”“此起彼落的麦哨”“你呼我应的麦哨”等。可以说,在虞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耳边时时会响起鼓励,时时会涌出同伴发言的无限惊喜。虞老师的电脑包也仿佛变成了哆啦A梦的口袋,仿佛有数不清的茅茅针糖,有数不清的神奇……这些神奇不断激发着学生,使得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进而能轻松地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转化成直观体验。在始终洋溢着情趣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得到了有效落实。
  二、指向简约,发展思维
  当下的语文课堂可谓是“乱花见欲迷人眼”,各种教学主张如春笋般破土而出。但对一线教师而言,更多的是跃跃欲试后的茫然。症结何在?窃以为应该归因于对话目标太多,头绪纷繁,导致无效对话过多,课堂失去了本色。删繁从简,返璞归真,依据文本特征,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简化教学环节,进行语言积累和训练,让课堂简约,让对话深入,让学生思维获得发展,才是正道。
  薛法根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一课,紧扣文中的“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并在黑板上逐一板书。当学生说出每种果树对应的鸟儿和相应的农谚后,他又板书其后,后来逐渐在黑板上形成了一副简易的思考框架图。接下来,他指导学生竖着读树木、鸟儿、农谚,又横着读与每种树木相对应的鸟儿、农谚,还带着他们找规律。对应黑板上的词句,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文本表述的规律,并有意识地按照板书进行有序表达,进而复述课文。后来,他又改变机械的朗读复述形式,先后采用填空以及给树木、鸟名和农谚换顺序的形式,变花样鼓励学生练讲、表演。这样有趣、简洁而又不乏活力的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积极参与对话,创新性语言如清泉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至此,薛老师并未止步,他还设计了猴子伤心、失落、后悔的情境,让学生续编故事,对发展学生的表达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本课的设计很简单,就是指向学生语言的训练,有效发展学生的表达思维。课堂上,教师也并未做过多牵引,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找词语、读词语、找规律、谈发现、学表述,快速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可谓事半功倍。
  再如陈琴老师执教课外阅读《诗经·卫风·木瓜》一课,紧紧围绕感悟、品味中华经典的目标,将原本艰涩的古诗,用浅显、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调诵读出来。在她的释疑、吟诵中,古诗中的每个字词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初步理解了诗意后,学生在陈老师温婉、优美的语调引领下,开启了思维的闸门,纷纷发表对诗词吟诵规律的理解: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平声读长,仄声读短。由此,平仄和谐搭配,轻声吟唱,随着音乐的响起,古诗长短不一、跌宕起伏的华美乐章也开始响起,学生绽开了笑颜,尽情吟唱: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古典诗词的余音弥漫于教室各个角落,激发着学生的想象思维不断延伸。   三、指向平实,深化情感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孩子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孩子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路径,就是紧扣文本关键目标,围绕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展开平实、有效的对话,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深入文本字里行间,使情感得到深化。
  王崧舟老师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课,围绕“平淡”和“思念”两个词,将读融入课堂始终。“一棵树和一只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歌。”这是文章开头,语言平实,读起来有些难以把握。对此,王老师让学生自己从语言文字中找线索,学生首先意识到了提示语的作用。接下来是,他又让学生加上适当的提示语再读,并通过对比联想品味语句前后情感以及表达效果的变化。他还通过课件展示小鸟和大树唱歌、听歌的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联想,多形式朗读 ,最终体会到:虽然是平淡的语言,却能体现小鸟和大树深厚的感情;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我们不平淡的感受。这样的学习感悟,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情感基础。在体味“寒冷的冬天到了,鸟儿得飞向南方”这个过渡句时,王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读鸟儿和大树临别之前的对白。“你听……你看……”这样的句式在学生口中反复吟唱,他们便逐步体会到了鸟、树的依依惜别之情。此时,王老师又适时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开头,引导他们再次朗读“一棵树和一只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歌。”越读,情越真;越读,情越深。就这样,这对好朋友心在等待,一起守望着春天的到来。教师带着学生,以缓慢而又深情的语调再次进入文本情境,再次将思绪拉到鸟树对话的场景,深化了情感。
  诸向阳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文中有这样一句浸润作者情感的句子:“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在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思念之情时,诸老师紧扣“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三个版块,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如感悟“写板书”环节,诸老师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句画线,请学生读一读,品一品;接着,又将句子中的“一天”换成“一年”,请学生读一读,品一品;等学生读完,他再将句中的“一年”換成“一辈子”,请学生读一读,品一品。在这样平实却充满情感的品读中,学生读出了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读出了作者对刘老师无限的思念。这样令人难忘的旋转,这样动人心弦的旋转,使得作者难以压抑心底的深情,因而发自肺腑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随着情感的深入,学生的感悟,从对语言魅力的品赏,从对刘老师模糊的认知,逐步升华到对刘老师由衷的敬佩和思念。
  四、指向深广,生成表达
  这里的“深广”,是指让对话走向深处,进而促发学生生成有创意、多角度、多层面的表达。课堂对话是否深广,学生表达是否多元、有创意,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息息相关。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有的还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或特定环境中创作而生的,对学生来说,要想自主把握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及时补充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知识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对于达成深广的对话课堂,促发学生的多元、创意表达是很有好处的。
  仍以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为例,了解与作者生平相关的资料,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风筝”的含义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教学中,我对作者苏叔阳坎坷的人生经历进行了补充: 1994年4月,苏叔阳的身体因为癌病变,被切除了左肾;2001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被切除了一叶左肺。在养病的七年里,他创作二百多万字,出书七本。他在自己文集总序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燃烧,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要在这条路上挣扎。”学生读完这段话后,视野更为开阔,他们自主质疑:“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继续生活和写作的信心呢?这风筝难道仅仅是一只风筝吗?”围绕这个疑问,师生、生生展开了深入的对话,学生生成了诸多让我叫好的表达,如“是刘老师顽强不屈的精神感染了作者 ”“刘老师一辈子坚强向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励了作者”“ 我觉得这风筝就是刘老师精神的化身”等。在这样深广的对话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和乐观,更深切体会到了风筝的内在寓意。
  再如教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后,我让学生观看了一些“抗非典”的相关资料,了解了更多与叶欣一样牺牲的英雄人物事迹,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他们谈谈各自的感受。由于有对课文的品读感悟,更有知识链接的有效拓展,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话自然而生,像“叶欣阿姨把病人看作自己的家人 ”“ 叶欣阿姨为了病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些英雄人物都是舍小家为大家”……这些真情抒发,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生对叶欣以及对那些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的无限敬仰和思念。他们对文本的体验,更为全面和深入。
  聚焦儿童,回归本源,感悟词句,深耕文本,让课堂对话彰显语文课堂的意蕴,迸发出应有的灵动与生机。
其他文献
摘 要:日本的小学国语教育一贯重视初读与精读。初读为精读确定阅读起点,通过预设误读,为精读“定向”;及时反馈,为精读“导航”。精读为初读赋予价值,纠正初读误区,扫清初读盲区,深化初读方法。初读与精读统一于个体阅读的进程中,将二者有机融于阅读教学,推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卓越阅读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初读 精读 白石范孝 单元教学  日本的小学国语教育一贯重视初读与精读,立足初读展开读书指导研究的更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磨课环节教师更关注学生“说”这一倾向,建议练就听、读、写、思四方面的基本功。营造对话情境,通过听语病、听疑惑,练就“听”的技巧;认真揣摩,通过读懂表达特点,读出文字的味道,观照“读”的视角;设计迁移训练,通过关注语言特色,着眼写作目标,把握“写”的层次;立足整体,通过提炼主问题,搭建思维阶梯,强化整体思维,聚焦“思”的重心。  关键词:对话 揣摩 迁移 整合  在当前的磨课环节,很
期刊
摘 要:对日本小学国语教材中《一朵花》一课的三篇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感受其在重视导入、关注人物、讲求对话、以生为本等教学环节中渗透的教育智慧,洞悉其在线索、“人物”侧重点、对“高潮”的处理、评价方式中投射出的教育理解,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多课时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国语教育 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 比较分析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基石。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
期刊
摘要:“认识平面图形”是学好立体图形,乃至整个几何知识的基礎。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需要学生理解其概念本质,单纯地通过看、听、说的方法不足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图形。《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教学,从以“原形”为基石,建立表象,加深认识;以“操作”为渠道,凸显本质,明确特征;以“练习”为辅助,理解概念,形成体系。  关键词:认识平面图形 原形 操作 练习  “认识平面图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是
期刊
摘要:数学游戏化学习就是把数学学习与游戏元素相结合,把“学”转化成“玩”,能够让儿童成为儿童,让游戏属于儿童,让数学成长儿童。通过合群的共同体建构,优化数学游戏化学习的心理机制;通过合理的情境化设计,建构数学游戏化学习的课程内容;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经历数学游戏化学习的完整体验。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 共同体建构 情境化设计 边缘性参与  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儿童在
期刊
摘要:学生在形成“科学概念”之前,头脑中已经存在“前概念”。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并运用学生的“前概念”,真实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真切把握“科学概念”的生长支点,通过迁移与逆转,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学生深度思维、深度学习,解决“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关键词:前概念 科学概念 概念教学 迁移 逆转  “前概念”是指
期刊
摘要:童话充满艺术幻想、手法拟人夸张、语言浅显生动、情节曲折完整、给人思想启迪,具有游戏般的幻想、游戏化的表达、游戏式的憧憬。让儿童在游戏中与童话相遇,通过预热游戏、数数游戏、比较游戏、删减游戏、变换游戏、模仿游戏、对比游戏、表演游戏、改换游戏、想象游戏等,让学生徜徉在童话故事中,与童话故事美好相遇。  关键词:游戏 童话 基本特征  童话是什么?《汉语大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浅显
期刊
摘 要:通过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为写话教学探寻有效策略,可通过选好切入点,做好正强化,在口语交际中激发写话兴趣;可通过对话引导积累写话素材,借助充分表达提炼写话方法,利用多元交流拓展写话深度,夯实写话内容;可通过规范表达,训练写话思维;可通过明确写话目的,在口语交际中强化写话内驱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写话教学 写话思维  低年级的写话是学生写作活动的开端。一直以来,起始学段如何开展写话教学,写话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的生成,需顺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动态生成,并根据学情逐层推进教学,实现自主学习。具体说来,可分“三步走”:自主探索,开启积极思维,进而生发持续的学习需求;自主感悟,持续促生已有认知基础上的新知;自主表达,启发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推进深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自主探索 自主感悟 自主表达  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
期刊
摘 要:閱读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对文本的持续感悟、积累中,在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把握与领会中,学会灵活运用。教学《夹竹桃》,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中间部分,围绕“作者对夹竹桃的爱”这一主题,通过整体把握,入情入境;潜心会文,细读细悟;状物抒怀,得意得言等环节,学会感受爱、体味爱、表达爱,使言语实践从“感悟”走向“表达”。  关键词:言语实践 感悟 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