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三岁多的女儿喜欢玩蚂蚁,直觉告诉我,女儿已到了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我便以蚂蚁为方案,引导女儿学习蚂蚁相关的知识,如观察体型特征、了解生活习性和种类。深思熟虑之后,我分以下几步为女儿制定了“玩”蚂蚁方案。
第一步 现场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和习性
蚂蚁长得什么样?女儿又玩蚂蚁的时候,我给了她一个放大镜。在镜片底下的蚂蚁被放大了好几倍,看得非常清晰。于是我引导女儿从蚂蚁的头部、身子到脚进行观察,女儿一下就掌握了蚂蚁的外形特点。
蚂蚁爱吃什么食物?一次,女儿在吃面包的时候,我提出疑问:不知道蚂蚁是否喜欢吃面包?女儿听后马上找蚂蚁测试。从那以后,她吃什么都会给蚂蚁一点,看看蚂蚁喜不喜欢吃。经过多次的测试,她知道蚂蚁喜欢吃面包屑、馒头屑、苹果、梨子、香蕉,不喜欢吃辣的食物。
蚂蚁住在什么地方?蚂蚁每天在路上忙忙碌碌,那么他们的家在哪里呢?女儿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听我这么一问,顿时来了兴趣。她开始跟踪蚂蚁,蚂蚁爬到哪,她就跟到哪。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终于知道洞穴是蚂蚁的家。
意义:通过观察蚂蚁,孩子掌握了观察的基本方法,知道按头—身子—脚的顺序观察小动物,明白要从吃、住方面了解动物的习性。
第二步 趣味游戏,巩固观察的劳动成果
为了巩固,我设计了两个有趣的游戏。
看看缺了啥 事先准备几张身体残缺的蚂蚁图片,如缺一条腿、缺两条腿、缺触角等(部位缺失的数量可以随意变化),让孩子仔细观察辨认,找出缺少的部分。
合作蚂蚁画 准备一张白纸和一小碟颜料,大人用食指蘸颜料在白纸上印一个手印,做蚂蚁的上半身;宝宝学大人的样,在大人手印的后面印一个小手印,做蚂蚁的下半身。然后,让宝宝用画笔补充完整蚂蚁的触角和腿。
意义:孩子对蚂蚁有了很直观形象的认识后,玩游戏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反过来,绘画游戏又能进一步巩固孩子的认识和记忆,是孩子观察的延伸活动。
第三步 科普内容,丰富孩子的知识和情感
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我还从网上搜集了各种有关蚂蚁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它们用简洁的语言、可爱的彩图、活泼的故事情节描绘了蚂蚁,讲述它们的生活,这些内容弥补了我和孩子从现实中观察不到的东西。
意义:科普不仅可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能帮孩子了解探究科学的方法,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还可以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学会尊重和关注每一个细小的生命。
教育感悟:一般来讲,孩子在两岁左右开始进入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这一敏感期一直会持续到四岁左右。在这个时期,越细小的东西越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蚂蚁、小石子、线头、小纸屑等。所以,父母千万不能用“宏观”的眼光,从卫生的角度,打压孩子的兴趣,禁止孩子探索。只要孩子处在安全的环境中,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尽情探索。如果家长能够利用敏感期发展孩子的各种内在需求,孩子的成长里程则会添上快乐的一笔。
第一步 现场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和习性
蚂蚁长得什么样?女儿又玩蚂蚁的时候,我给了她一个放大镜。在镜片底下的蚂蚁被放大了好几倍,看得非常清晰。于是我引导女儿从蚂蚁的头部、身子到脚进行观察,女儿一下就掌握了蚂蚁的外形特点。
蚂蚁爱吃什么食物?一次,女儿在吃面包的时候,我提出疑问:不知道蚂蚁是否喜欢吃面包?女儿听后马上找蚂蚁测试。从那以后,她吃什么都会给蚂蚁一点,看看蚂蚁喜不喜欢吃。经过多次的测试,她知道蚂蚁喜欢吃面包屑、馒头屑、苹果、梨子、香蕉,不喜欢吃辣的食物。
蚂蚁住在什么地方?蚂蚁每天在路上忙忙碌碌,那么他们的家在哪里呢?女儿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听我这么一问,顿时来了兴趣。她开始跟踪蚂蚁,蚂蚁爬到哪,她就跟到哪。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终于知道洞穴是蚂蚁的家。
意义:通过观察蚂蚁,孩子掌握了观察的基本方法,知道按头—身子—脚的顺序观察小动物,明白要从吃、住方面了解动物的习性。
第二步 趣味游戏,巩固观察的劳动成果
为了巩固,我设计了两个有趣的游戏。
看看缺了啥 事先准备几张身体残缺的蚂蚁图片,如缺一条腿、缺两条腿、缺触角等(部位缺失的数量可以随意变化),让孩子仔细观察辨认,找出缺少的部分。
合作蚂蚁画 准备一张白纸和一小碟颜料,大人用食指蘸颜料在白纸上印一个手印,做蚂蚁的上半身;宝宝学大人的样,在大人手印的后面印一个小手印,做蚂蚁的下半身。然后,让宝宝用画笔补充完整蚂蚁的触角和腿。
意义:孩子对蚂蚁有了很直观形象的认识后,玩游戏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反过来,绘画游戏又能进一步巩固孩子的认识和记忆,是孩子观察的延伸活动。
第三步 科普内容,丰富孩子的知识和情感
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我还从网上搜集了各种有关蚂蚁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它们用简洁的语言、可爱的彩图、活泼的故事情节描绘了蚂蚁,讲述它们的生活,这些内容弥补了我和孩子从现实中观察不到的东西。
意义:科普不仅可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能帮孩子了解探究科学的方法,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还可以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学会尊重和关注每一个细小的生命。
教育感悟:一般来讲,孩子在两岁左右开始进入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这一敏感期一直会持续到四岁左右。在这个时期,越细小的东西越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蚂蚁、小石子、线头、小纸屑等。所以,父母千万不能用“宏观”的眼光,从卫生的角度,打压孩子的兴趣,禁止孩子探索。只要孩子处在安全的环境中,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尽情探索。如果家长能够利用敏感期发展孩子的各种内在需求,孩子的成长里程则会添上快乐的一笔。